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常請客做東的你可曾知道「東道主」一詞的來歷嗎?

經常請客做東的你可曾知道「東道主」一詞的來歷嗎?

「嘿,哥們,今天我做東請大家喝酒,晚上六點西苑酒店不見不散。」這是不是大家請客時常用的一句話?或者,報紙上報道有外國領導來訪,我們國家領導人作為東道主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歡迎儀式。諸如等等此類的說法,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就是「東道主」。

東道主一詞中國的老百姓耳熟能詳,上至國家領導,下到凡夫俗子,大家隔三差五的可能就要做一回「東道主」。那麼問題來了,大家可曾知道「東道主」這個成語故事是怎麼來的嗎?

說來簡單,「東道主」一詞來自於《左傳》之名篇《燭之武退秦師》。

獵奇(LIEQI)LQ-027 手機鏡頭 廣角微距二合一套裝 蘋果華為外置攝像頭 銀色

¥129.00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的牛逼人物,五霸之一,但是俗話說「落地鳳凰不如雞」,還在重耳早期流亡經過鄭國的時候,鄭國國君不拿重耳當國家幹部,對這位落難公子很鄙視很無禮,這讓當時的重耳惱恨在心。等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上國君成為晉文公之後,尤其是擊敗強大的楚國,踐土之盟晉國一躍成為春秋霸主,江湖老大唯我獨尊。

中國有句古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鄭君要為當年不拿重耳當幹部付出代價。這不,當了霸主的晉文公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他沒忘記要「報答」鄭國的無禮,於是,他聯合秦穆公率兵東征,兩國包圍了鄭國。

按照綜合國力,鄭國雖位居中原天下之中,但在當時的春秋時期,基本上算是個三流國家,很像國內現在的某些三線城市,存在感極低。但當年晉楚爭霸時他們兩國又經常拿鄭國說事,基本上情況是這樣的:南邊楚國人來犯,鄭君(鄭州那時還沒有,在當時應該叫新鄭)熱情地伸出右手:「大哥你好你好,今天想吃魚還是吃老鱉?」;好容易送走了難纏的主,北邊晉國人又來了,鄭君同樣的會激動地伸出雙手:「哎呀,大哥你可來了,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盼來了。」就像那牆頭草,風一吹就倒,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所謂弱國無外交,夾縫中生存,你懂的

現今兩個大國把自己圍起來,那豈不是要遭受滅頂之災了。鄭文公對此心知肚明,也心急如焚,該怎麼辦呢?

關鍵時刻,還是要看燭之武這個外交家的三寸不爛之舌。

於是,燭之武臨危受命,連夜縋城而下,來到秦營見到了秦穆公。他主要對秦穆公講了三點意思:一,鄭國滅亡了對秦國沒好處,只會增加晉國的綜合國力;二,留下鄭國,將來秦國有事需要東征時,鄭國可以做你的「東道主」,為你提供糧草住宿等方便,豈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左傳》原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第三,晉國人向來說話不算數,出爾反爾,你和他一起出兵還是小心為妙。

秦穆公聽完燭之武的話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馬上就命令手下退兵了。晉文公那邊看到聯軍撤兵,士氣上受損大半,也就把自己的軍隊撤圍而去,鄭國的一場生存危機安然度過。

燭之武說「東道主」此話的原意是,秦國在西,鄭國在秦國的東面,秦國可以把鄭國作為東道上的主人。這裡強調的是一個方位,我在你東行的必經之道上招待你,所以叫「東道主」。但是中國人的智慧一向是無窮盡的,大家覺得燭之武發明的這個詞很好,就把他發揚光大,以後用時不再強調東西南北的方向,凡是做主人請客的時候都稱呼「東道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成語故事之及瓜而代:齊國國君齊襄公是如何走向絕路的
十里桃花與李白

TAG:張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