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

從前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開始突飛猛進的發展,總票房一度攀升到讓全球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驚嘆。而其中為好萊塢貢獻的收益則足以讓美國電影人尤其是商業電影人將視線轉移到中國這塊香餑餑上。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然而,中國電影的「走出去」卻與票房
?崛起背道而馳,甚至被人詬病。從《變形金剛4》開始,好萊塢電影開始大量運用中國元素,來中國取景招募演員,合作拍片,以吸引中國觀眾和中國票房。《長城》更是用好萊塢眼中的「中國電影」來製作,《環太平洋2》劇情中同樣是中國方面佔主導地位。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而非常尷尬的是,這些所謂運用大量「中國元素」?的好萊塢商業巨制無一倖免口碑都崩盤。所以,「成龍時代」之後,中國電影真的走出去了嗎?還差的很遠!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當然並不是中國電影一直「被資本綁架」而與好萊塢相互盈利。這些擁有超多「中國元素」的商業電影之所以邏輯被吐槽,主要是因為美國還太不了解中國。比如走進一個美國的「美式中餐廳」,你會看到這裡每天裝修的都像春節,因為他們只了解我們這麼多。電影也是一樣,中國顯然在商業電影方面還處於劣勢。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中國功夫之所以能在好萊塢發揚光大,除了李小龍成龍這些靠拚命立足於好萊塢的人之外,更多的是我們用自身的優勢:精彩的動作設計,主導了好萊塢的「功夫電影」
?。在中國動作電影的巔峰時代:2000年左右,好萊塢幾乎賣座電影都是在中國或者香港來請武術指導,或直接請內地的動作明星。這才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關鍵。所以,個人認為「中國元素」一定是中國人主導,中國故事一定要中國人來講,另外,不要為了利益而吃美國商業電影的「臭肉」!
後成龍時代:「中國元素」為何變成口碑毒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