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佛像也是小四一直關注的品類,這次即將在上海匡時拍賣的明清金銅佛像都還是不錯的金銅佛造像。


16-17世紀 金剛妙法菩薩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18.5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造像結半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右手當胸結說法印,並捻龍華樹花莖開於右肩,左手輕撫於左腿處,姿態端莊,表情肅穆。肉髻高聳,寶珠頂嚴,頭戴三葉花冠,三角形冠葉製作精緻,具有早期尼泊爾造像藝術風格。上身袒露,胸前配飾項圈,左肩斜披絡腋。下身著長裙,腰系束帶,裙褶刻划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尤其是裙褶邊緣鏨刻精美的梅花紋樣。束腰仰覆式蓮花座,蓮座分體鑄造,製作精巧,工藝精湛;上緣飾精密連珠紋,蓮瓣規整精緻扁平,具有明顯時代特徵。整尊造像形象刻劃生動,比例勻稱,通體鎏金,金色純正,品相完整,是一尊藝術水平極高的藝術作品。

這尊尊菩薩很有可能出自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是後藏地區的藏傳佛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住息地。由宗喀巴大師之弟子,後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1391-1474)在後藏貴族索南桑波等人的資助下興建(1447年,明正統十二年),歷時十二年建成大經堂等建築。隨著該寺的建設,寺院的高僧和眾多藝術家為寺院創造了大量的金銅佛像,一世達賴喇嘛本人也親手建造了拉章堅贊吞布的白度母和綠度母金像。西藏繪畫史上著名的唐卡製作流派「勉唐派」創始人之一曲英嘉措也參與了扎什倫布寺的修建,寺中一些畫作和雕塑便出自其手。扎什倫布寺內長期大量的藝術創作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工藝水平與藝術素養的提高,一些手工作坊在其周邊逐漸形成,扎什倫布寺風格也隨之得到發展。

扎什倫布寺造像的主要特徵是:面部神態各有特色,不拘一格;造型線條流暢,肢體比例勻稱和諧;裝飾精美細緻,給人寫實、典雅、靈動之感。此尊彌勒菩薩具有扎什倫布寺造像的諸多藝術特徵,造像量度準確,整體比例和諧,且姿態靈動優美,可以感受到印度、尼泊爾、漢地與西藏造像風格的融合,博採眾長。據此推測,這尊彌勒菩薩像很有可能出自扎什倫布寺或其周邊鑄場。


清乾隆 財寶天王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21.5cm 尺寸 估價 RMB  800,000-1,100,000

財寶天王,來源於印度教財神庫貝羅(Kubera)。古印度教傳說,庫貝羅是一位智者毗沙門的兒子,所以他也姓毗沙門。據說他苦修千年,大梵天為了獎勵他,賜他永遠不死,並任命他作為財富神和大地神富寶庫的守護者。在佛教中,他因為身兼二職而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名字。庫貝羅作為方位神,即北方的守護神,守護宇宙中心須彌山時,被稱為毗沙門天;作為財寶神時,被稱為財寶天王或庫貝羅。供奉加持財寶天王,可事業順利,宏圖大展,求財滿願。由於其良好的寓意和神通,財寶天王是藏傳佛教中最受崇信與喜愛的題材之一。

財寶天王體態偉岸魁梧,面容英氣逼人。頭戴寶冠,眉頭微蹙,嗔目遠眺。左手握吐寶鼠,象徵財源滾滾,隨時準備布施人間,右手原持寶幢,手型飽滿有力,形態逼真。天王作武將裝束,身著鎧甲,穿蒙古式長靴,坐於獅背上,右腿上屈,呈現威震三界的坐姿。身上的鎧甲裝束均作細緻的描繪,紋飾精巧勻稱,工藝精湛。座下之獅昂頭回首,作怒吼狀,四蹄和尾部壯碩。獅卧蓮座。整像以精鍊的黃銅鑄造,工藝考究,天王與獅子的神態表現生動傳神,天衣飄揚,仿若從天而降,加之金光耀眼,使造像充滿靈動之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天王的威武與富貴,為清代融合了漢、藏、蒙地區藝術風格的一件精品。


15世紀 普巴金剛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24cm 估價 RMB  600,000-900,000

「普巴」原意為金剛橛,普巴金剛是藏密的主修本尊,尤其為寧瑪與薩迦派崇重。此像展右站立,有三頭六臂,主二手抱明妃並捧金剛橛,象徵佛法如金剛钁一般破敵堅利,這是普巴金剛的主要標識,後四手伸向兩側,結期克印,執金剛杵等法器。明妃面對主尊,右腿與主尊左腿並齊站立,左腿搭在主尊腰間,雙手摟住主尊脖子,左右手分別持骷髏碗和鉞刀,項掛人頭蔓煉。主尊與明妃衣飾相同,皆不著衣,身飾連珠式瓔珞、釧鐲。整軀姿態舒展,工藝繁複,造型完美。

藏傳佛教派別眾多,丹薩替寺(Densatil Monastery)是由「白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創建,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位於西藏桑日縣,其寺內造像有著獨特的風格而自成一派,代表了西藏佛像藝術的最高成就。本拍品造像頭戴寶冠,其正中上方見法輪圖案,臉龐寬圓,各處都流露出丹薩替寺風格的特徵,譬如圓瞪的杏眼,頭部占身驅比例較大,顯得更加圓潤,多層而厚重的鐲釧,飽滿有力的驅體以及鋥黃的鎏金,同是同類造像中的佳作。


清乾隆 吉祥天母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33CM 估價 RMB  550,000-850,000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她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傳說是天神和仇敵阿修羅攪動乳海時誕生的。後來婆羅門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稱吉祥天女),說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財神毗沙門之妹,主司命運和財富。後來她成了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在藏密中,吉祥天母頗受崇奉,影響深遠。據說,公元7世紀時,藏王松贊干布在拉薩建大昭寺時,請她作大昭寺的護法。大昭寺的神殿里至今供奉著她的神像。後來她又升格為拉薩城的保護神。由於她護法有功,拉薩地區還形成了專門紀念她的節日——白拉日珠節(意為吉祥天母游幻節日)。這個節日於每年藏曆十月十五日舉行。

此尊為吉祥天母憤怒相,側坐於賓士的黃騾子上,兩腿張開,赤著腳。胸前佩戴珠寶,脖子上掛著兩串人骨念珠,三目圓睜,粗眉短須,呈忿怒相。發如火焰,發中飾以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無上的。戴五骷髏冠。右手向右伸展,持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骷髏棒,左手當胸托骷髏碗,象徵幸福;手腳雕工寫實;臍上有太陽,象徵智慧。天衣於腦後拱起,順兩臂自然飄下,身姿側扭,動勢十足。她座下是一張女人皮,女人的頭還倒掛在騾子左側,象徵異教徒已被她降服。坐騎騾子,也塑造得生動傳神,其頸飾骷髏項圈,屁股上有二隻眼睛。在鞍前端下方有紅白骰子,紅的主殺,白的主教化。鞍後有一荷包袋,里成盛著疫病毒菌,也就是說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惡的神。頭部及四蹄刻劃尤為細膩寫實,呈奔走狀,四蹄踏於血海之上,海中尚有屍身浮浮沉沉。


清乾隆 大威德金剛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高28cm 估價:RMB  500,000-850,000

在梵文中,大威德金剛的名稱(Yamāntaka)是由閻摩(Yama),印度教中主管死亡的神明,以及antaka,意為終結者,兩個字組成,因此它的意思是死亡的終結者。藏密認為其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屬教令輪身,是事業的根本。於無上瑜伽部、格魯派(黃教)中,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主要的本尊。

此尊大威德金剛,合金銅鑄造,不鎏金,僅主尊面部泥金。大威德金剛怖畏九頭,代表九種鎮壓閻王的契經。三睛,意為千里眼,無所不見。三十四臂,再加身、語、意、表菩薩佛的三十七道品,即為八正道、四念住、四神足、四正斷、五根、五少威和七覺支等佛法教義。三十四手均持不同法器。大威德金剛的樣子看起來非常兇猛,其懷中擁抱的明妃金剛露漩(也叫羅浪雜娃)也是一臉惡相,全沒有通常所見佛像的慈悲、溫柔,他們的性合予人緊張的氣氛。這其中正揭示了藏傳佛教雙身修法的奧義。此尊原底座已失,但諸手所持法器俱全,實為難得。


15世紀 空行母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15.3cm 估價 RMB  300,000-500,000

作為藏傳佛教代表著智慧與力量的空行佛母,此尊空行佛母融入了強烈的時代感和地域特色,佛身用純厚亮澤的鎏金與華麗的銀質瓔珞衣完美結合在一起,甚是難得。工藝刻畫相當細膩,展現了佛像特有的藝術風格,也更突出表現了佛母強大的法力可以遮掩一切邪魔。佛母肌膚豐滿,左手高舉骷髏血漿碗,右手下垂持金剛杵,扭動纖腰,動感強烈,呈右展姿而立,左腳踏印度教神威羅瓦的頭部,教徒肢體掙扎扭動,意想逃脫。黑夜女神曲腿仰卧,精疲力竭。用寫實的手法將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充分表現了空行佛母降妖伏魔的威猛氣勢。蓮座在鑄造上遵循了整體比例的協調統一,橢圓束腰式蓮台,雕琢細膩精緻,上部飾碩大聯珠紋一周,下部為規整飽滿的覆蓮瓣。整件作品巧妙地將佛母威嚴的神格與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14世紀 不動明王

在上海匡時要拍的清乾隆金銅藏傳佛像

尺寸 高24cm 估價 RMB  250,000-400,000

不動明王,又稱不動尊菩薩,「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是象徵密宗五方佛降伏嗔痴邪見法力的神秘之主。明王具有內明學識和包含在其經咒之內的神通法力,通常以五方佛及其脅侍的忿怒相身形出現。與五方佛對應,有五大明王,分別是對應中央大日如來的不動明王、對應東方不動佛的降三界明王、對應南方寶生佛的軍荼利明王、對應西方阿彌陀佛的大威德明王和對應北方不空成就佛的金剛夜叉明王。

這尊精美的造像所表現的形象即為阿閦佛的忿怒化身像。主尊一面兩臂,頭頂赤發由兩條蛇盤系,結成高聳的髮髻。三目圓睜,嗔目切齒,顯得威猛霸氣。鼻樑短促挺闊,張口露齒嘴角的獠牙,下巴上火焰狀的髭鬚連於兩鬢, 上身赤祼,胸前戴項圈, 一條長蛇宛如聖帶自左肩斜披而下,繞過不動明王的身軀首尾纏繞扭結於肩頭。將其威猛的氣勢表現得無以復加。在藏傳佛教里,蛇象徵「貪」,這裡以蛇作裝飾即表示對「貪慾」的降伏,因而其手鐲、腳環,髮髻皆以蛇為飾。右手彎曲上舉持寶劍,此劍可以斷除嗔怒慢三毒,左手當胸作期克印。 雙腿左伸右曲呈弓步站立,腰圍虎皮裙,皮裙刻畫逼真。老虎乃百獸之王,兇猛易怒,以虎皮為裙象徵不動明王大無畏的精神以及對嗔怒的降伏。整尊造像線條力度十足,肢體塑造具有強烈的肌肉感,使其姿態力量雄渾而又不失動感。表現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銅質瑩潤光亮,包漿古樸自然,胎壁薄如蛋殼,為十三世紀西藏西部鑄造之藝術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