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明朝的滅亡,早在魏忠賢獨裁統治晚明的700天時就已經註定

明朝的滅亡,早在魏忠賢獨裁統治晚明的700天時就已經註定



明朝的滅亡,早在魏忠賢獨裁700天時已註定。無恥與實用,縱然比道德主義接地氣,但卻是接到了地下塌陷區,是爛到根子里的政治。




從天啟五年七月絞殺東林六君子,到天啟七年八月天啟時代終結,這兩年零一個月,是閹黨黨首魏忠賢的絕對統治期。大明王朝這兩年雖然年號仍稱天啟,但實際上已進入「魏政」時代。




也就是說,這個曠古爍今的太監,治理了中國700餘天。

那麼,「魏政」的效果究竟怎麼樣呢?




對於這個時期的國家政治,各界評價不一。

有稱魏忠賢治國有方,是治世能臣,可與曹操相比。

也有說魏忠賢目不識丁,搞得大明國政極其混亂。




那麼,魏忠賢究竟是怎麼治國呢?

讓我們還是根據史料,讓事實來說話吧。




從魏忠賢的個人素質來講,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流氓痞子——來自社會底層,沒文化,沒受過教育,自私、貪婪、殘暴、無賴等特性都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士大夫願意跟他走呢?




這首先跟魏忠賢的敵人失策——即我前面多次提到的東林黨用人標準有關,東林黨人強調「君子入仕」,搞極端理想主義,為了天理而活、滅絕人慾,做道德表率,高品完人,調門太高,一般人做不到,也太苦了。




而魏忠賢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極端現實主義——有錢就是爹,有奶就是娘,及時行樂,不承擔崇高使命,向身體里的自然慾望投降,不遵守過高的道德原則。



直至不要任何原則,不要任何廉恥,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雖然魏忠賢的主義走向了另一極端,但對大多數世俗人而言,還是魏的這一套,比東林的那一套,更容易接近。所以,俗士跟著魏黨走,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魏忠賢不是草包,是有一定辦事和識人能力的人。在治國上,魏黨確實體現了一些比東林現實的策略,譬如對遼東戰將的任用上。《明史》記載,天啟初年,有人推薦一代將才袁崇煥守遼東,得到魏忠賢一黨肯定,魏忠賢把持的朝廷破格錄用了袁崇煥。




當然,因為品質與視野的局限性,魏忠賢縱然一時會用能人,但終究不能任人唯賢,總基調還是任人唯親。就拿對袁崇煥的使用來說,大家只知道他曾被魏忠賢破格任用,但可能不知,魏忠賢用袁崇煥,也是形勢所迫。他起初想用的遼東主帥,並不是袁崇煥。




打擊東林時,魏忠賢忌憚邊關傾向東林的戰將,於是在天啟五年即公元1625年10月,罷免了虛驚一場的「清君側」主角、遼東督師孫承宗,讓乾兒孫高第經略遼東。誰都知道這個高第是個十足的庸才,而且膽子特別小。據說他得知自己被委以重任後,嚇得放聲大哭。



到前線後,他首先下令關外軍民放棄堡壘,撤到山海關內來。在他看來,孤零零的幾個堡壘,怎麼能守得住?還不如自己撤退。一時間,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屯山全部放棄,10餘萬石糧草棄於空城。關外軍民被強行驅趕入關,一路上死傷無數,哭聲震天。幸虧當時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堅決不肯撤退,保住了寧遠孤城。也正是這座孤城,後來頂住了努爾哈赤的猛烈進攻。




於是,為了保住客魏天下,魏忠賢對袁崇煥不得不用。




東林黨人被天啟皇帝摒棄後,袁崇煥依然帶兵打仗,羸得天啟六年的寧元大捷。這場戰役,袁崇煥以兩萬寧城守軍大敗後金(後來的清軍)六萬八旗軍,這是明朝與建州女真建立的後金交戰以來,首次明軍打敗後金軍,此役明軍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占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把彪悍的八旗軍擋在了山海關外。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在寧遠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不久駕鶴西去。據傳,他是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打成重傷,傷病加鬱悶,恨恨而死。袁崇煥由此一戰成名,成為大明王朝的「萬里長城」。數月之間,擢升遼東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全權負責遼東防務。




從袁崇煥的使用上,似乎體現了魏忠賢慧眼識人、唯才是舉。但是,深究事件背景,卻發現還是另有一番原委在其中。




袁崇煥被朝廷嘉獎後,不負眾望,連戰連捷。第二年即天啟七年六月又取得寧錦大捷,再次將八旗軍擊潰,保住了寧遠和錦州,使天朝保住了威嚴,恢復了自信。寧錦大捷勝利在北京引起的反響更為強烈。舉朝上下歡欣鼓舞,認為遼東形勢有了轉機,朝廷對有功人員不吝封賞。



但是,這一次大捷封賞,卻出現了滑稽現象:有功的、無功的,有關的、無關的各方面人員大肆封賞。數百人被加官進階,魏忠賢的那個侄孫、還在襁褓中的嬰兒魏鵬翼,也是在這次封賞中因「功」被封為「伯」。而真正的立功者袁崇煥,卻是先升後降,加一級虛銜,而後免除了巡撫實職。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袁崇煥得罪了魏忠賢,拂了廠臣的意。在中國,業務骨幹往往都是情商不濟的人脈低能兒,軍事奇才袁崇煥也是這樣。本來,為了留在邊關殺敵報國,袁崇煥他對魏忠賢一黨委曲求全。在給魏忠賢建祠的熱潮不斷升溫的時候,他還同薊遼總督閻鳴泰等人聯名疏請,在寧前為魏忠賢建立一座生祠。這個請求得到了皇帝的嘉許,並且親定祠名為「懋德」 。但即便是這樣,魏忠賢也沒有完全看上他。




對於袁崇煥的解職,魏忠賢也沒有說出過什麼正當理由,只用「暮氣難鼓」四個字敷衍。但實際情況卻是,魏忠賢派爪牙劉應坤、紀用、趙率教守錦州,八旗軍圍攻錦州,向寧遠袁崇煥求救,袁崇煥為破除後金「圍點打援」企圖,沒有分散兵力派出援軍,劉應坤這些人嚇得要死,擔心被八旗軍包了餃子,所以事後向魏忠賢告狀。於是魏忠賢開始嫌棄袁崇煥,對他打擊報復。




大敵當前,為了個人恩怨而罷免幹練的統帥,置國家大局於不顧,可以說魏忠賢的做法缺乏起碼的政治理性,甚至是一種十足的荒謬。



痞子治國,就是任性。魏忠賢一邊對功臣帶搭不理,一邊卻對草包馬屁精大加提拔,工部主事戴君恩因為善於溜須,被魏忠賢破格提拔為參政道任總監軍,可是戴君恩到達戰事前線之後,卻怯懦不敢迎敵,但即便這樣也不耽誤升職。因為他慣於鑽營,託人向魏忠賢手下的大紅人崔呈秀行賄。這招非常奏效,天啟六年,戴君恩被任命為太僕寺卿兼浙江按察司僉事。奮勇殺敵的被撤職,怯懦致亂的反而陞官。在魏忠賢專權的時期,用人行政常常就是這樣一團混亂。




魏忠賢專權時期的政治,反常規的情況經常出現。其中突出一點,就是高官任免頻繁,誰上誰下全憑魏忠賢拍腦門子,形同兒戲。




早在魏忠賢專權之初,就對朝中大員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天啟四年即1624 年年,內閣中共有七位大學士,而到第二年魏忠賢徹底獨裁後的年底,原來的內閣成員中只剩下一個顧秉謙還留在位,其餘六人都換了容顏。




在魏忠賢專權的時期,部院大臣的罷免率比正常時期高出了三倍多。這種人事上的頻繁更動當然不會是政治安定的表現。




在人事變更超常的同時,魏忠賢政權還有濫委重任的傾向。



魏忠賢執政期,法律也不再管用,他辦案抓人,連象徵性的司法程序也不屑走,司法根本就不再揮任何作用。對於魏忠賢一夥來說,國家律條不過是施行暴政的一種工具。用暴政來推行暴政,用十個新的錯誤來彌補一個舊的錯誤,似乎是一部分短視的獨裁者固有行為模式,而這種惡性循環的暴政也足以破壞暴政本身。




在魏忠賢專權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劇烈衝突,耗掉了它的大部分能量,龐大帝國主要是憑藉著慣性繼續運行。朝廷外的情況更是糟糕一團。山海關外軍事威脅火燒眉毛,陝西連年的天災逼得人們吃草根樹皮,最後發展到吃人。不久這裡成了農民起義的發源地,陝北農民終於揭竿而起,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早在魏忠賢獨裁700天時已註定。無恥與實用,縱然比道德主義接地氣,但卻是接到了地下塌陷區,是爛到根子里的政治。這種政治,縱然能在沒有內外打擊的情況下混過一時,但終究會在國家有事時轟然崩塌。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書|董卿 : 用古詩詞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北京護城記,大量珍貴手稿與照片,歷史的教訓讓人無法不深思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