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GIF

插畫 | 畫師@呼蔥覓蒜

編輯 | 蘑菇

若要說詞學理論里必讀的經典,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必是其中一本。

書中談到了古今成大事,大學問者必經過的三種境界廣為人知:

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而「境界」正是這本書中闡述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讓我們沉浸其中一品其味。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接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但兩者又很難區分開。

因為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也就必定鄰於理想。

踏莎行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境,並不是只說景物

喜怒哀樂,也是人心中的一種境界,能夠寫出真景物,真感情的,都可以說是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玉樓春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境界有大小,但不分優劣。

後出塞

【唐】杜甫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深邃,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的詞作中的氣象,就算是溫庭筠和韋莊也望塵莫及。

相見歡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能稱為詞人的,不然不失一顆赤子之心。

李煜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李後主身為君主的短處,卻也有作為詞人的長處。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在王國維眼中,客觀的文人,不可不多閱世。而閱世越深,則寫作材料就會愈加豐富,變化也會更無窮。《紅樓夢》和《水滸傳》的作者就是如此。

但對於主觀的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就是代表。

尼采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的詞,真所謂以血書者。

而宋道君皇帝趙佶與其有幾分相似,只不過道君只是對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後主兼釋迦摩尼和基督那種承擔人類罪惡的深度,兩者詩詞的大小本質自然不同。

燕山亭 · 北行見杏花

【宋】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境界不過是為了探究詩詞的真面目,拈出來的字眼。

猶如空中知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浣溪沙

【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滾滾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今天隨王國維品鑒的幾首詩詞,你最喜歡的是哪首呢?為什麼喜歡它?

記得留言分享你的品賞心得,我們明晚見!

編輯:蘑菇,伴讀書房優秀領讀,叢林生長的野生菌一朵。生活的土壤里汲取生命力,在文字的自然氧吧里,與你共享知識和思想的雨露,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伴讀書房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興趣愛好,才是成就未來價值的關鍵因素!

TAG:伴讀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