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倪瓚 《容膝齋圖》

倪瓚 《容膝齋圖》

瀟湘水雲

 廣陵散

龔一 

00:00/00:00

文|竹影里

本文原創有版權

若需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削跡松陵華寓,藏密白雲深處

造物已安排,萬事何須先慮

歸去,歸去,海鶴山猿同住

▲元 倪瓚 竹枝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奇 絕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些人?不問世事,醉情山水,每天與江海湖波為伴,閑來揮毫筆墨,撫琴喝茶,暢談人生哲學,彷彿置身萬物之外,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這應該是很多人閑暇時的嚮往,在窗外,品一杯茶,讀一本書,在陽光灑進紙面的那一霎那,希望時間永駐。

他就是這樣的一位大畫家,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看了他的畫,彷彿空氣中的溫度瞬間低了十幾度。

就是有這樣的獨特魅力,使他傲然屹立於元代畫壇之巔。

▲仇英繪《倪瓚與二童子》上海博物館藏

但是

這位天才畫家,卻有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

潔 癖 !

一說起潔癖,真是沒人能和倪瓚相比:

每天洗頭時要換水十幾次,穿戴衣服時也得調整無數次。

他要喝茶,僕人辛辛苦苦從山裡挑來的泉水,只用前桶煎茶,他堅信後桶的水已經被僕人的屁污染了,只能用來洗腳。

即使淪落入獄,在吃飯的時候,也要求獄卒把碗舉到與眉毛同高,覺得獄卒的唾沫會噴到飯里。

看上一名歌姬,想留她過夜,來來回回讓她洗了無數次澡,直到天亮,這名歌姬都快洗脫了一層皮,只好告辭離去。

...................

如此嚴重的潔癖,可以說是史上最典型的處女座,以至於他的畫作,隱隱約約都瀰漫著簡約荒寒的氣息。

倪瓚舉世聞名的晚年精品---《容膝齋》圖:

▲元 倪瓚 容膝齋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容膝齋圖(局部)

《容膝齋》作於1372年,此時倪瓚已經七十二,畫是贈給他的一位朋友:檗軒,檗軒收藏了三年之後,再請雲林補題,然後寄贈潘仁仲醫師。

容膝齋是潘仁仲休閑居處,倪瓚採用了「一河兩岸」的構圖,筆墨極為淡雅。

山石土坡以干筆橫皴,再用焦墨點苔,畫樹墨色層次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覺清勁,畫面簡逸蕭疏,風神淡遠。

作為近景與遠景之間的過渡部分則多為大片空白, 不著一墨, 是為湖水,構圖簡約,意境凄清冷寂、蕭條淡泊……

「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作畫風格,使得倪瓚在元代畫壇獨樹一幟,傲視蒼穹。

淡 泊

一生從富貴墜入困頓,以至落魄離鄉,隱遁江湖。這經歷,直接促成了他的蕭疏空靈,簡淡超逸的畫風的形成。

道教世家的倪家原是江南屈指可數的巨富,雖父早亡,但長兄身居道教掌門,依然有財有勢。

後兄亡,倪瓚當家,當時天下太平,倪瓚便將家財散發給親故,人們都覺得他很奇怪。

他又不善理財,大興土木,修建「清閟閣」建築群,導致家道中落。

不久政局動蕩,發生兵亂,富家都遭劫殺,而倪瓚卻得以倖免。但家境敗落,無法抵擋苛捐雜稅的盤剝,只得一走了之。

他也因此脫去塵事,專心書畫,所畫荒涼冷漠,空寂無人,形成其獨特的「三段式」山水畫章法。

時而寄居友人家,但多數時間是扁舟飄蕩於太湖,浪跡在外二十多年,至去世前才歸故里。

倪瓚也許是幸運的,生長在元世祖統治的政權之下,受盡了不公平的待遇。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他堅持不為名利,默默的守護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凈土,大隱隱於市。

現代生活節奏緊張,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慢生活,或許不需要逃離北上廣,不需要回歸田園,守護心中的一片凈土,也未嘗不可。

竹影里

對話歷史 閑談古今 置身書畫 唯文風雅

歡迎轉載轉發

有任何意見、建議及推薦內容可與我們交流

微信號:culture_paint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影里 的精彩文章:

TAG:竹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