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衍生於海南黎族生產生活 成海南民族歌舞符號

衍生於海南黎族生產生活 成海南民族歌舞符號

原標題:衍生於海南黎族生產生活 成海南民族歌舞符號



竹竿舞已經與海南的旅遊業融為一體。圖為黎族民間藝人在昌化江畔木棉觀景台為遊人表演竹竿舞。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口小學生到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大里地區開展活動。圖為學生們在大里村民舞蹈隊的帶領下跳起黎族竹竿舞。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攝


「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當一代文豪蘇東坡結束其流放生涯,將要離開瓊州之時,黎族父老唱歌跳舞為他慶賀,這一景象讓東坡寫下了如此詩句。


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4月28日,一場萬人竹竿舞表演將在全新落成的海口五源河體育場上演,屆時,來自全省數十家藝術院團的演員以及大中院校的學生們,共約12000人將以此傳統歌舞形式,獻禮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

竹竿舞起源於海南黎族


正值三月三,海南黎族地區的人民又跳起了歡快的竹竿舞,色彩明艷的民族服飾,有力擊打出的明快節奏。今天,人們常常可以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時或者是藝術演出舞台上看到竹竿舞。一定程度而言,竹竿舞已經與民族歌舞划上了等號。又因其強烈的參與性、互動性,旅遊景區往往藉此招攬遊客,這也進而讓人們混淆了它最原始的出處與本真的面貌。


「從人們的口口相傳、史料記載到實物考證,我們可以確認竹竿舞是起源於海南黎族的。」海南大學專門從事黎族傳統體育研究的宋靜敏教授介紹,清代《崖州志》記載:「喪葬……貧曰吃茶,富曰作八,請心以牛羊低燈鼓吹來奠……作八,心分花木,跳擊杵。」「跳擊杵」則指跳竹竿舞,該項目也曾被叫作「跳竹竿」。


竹竿舞不僅反映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反映著民族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也受到了廣大黎族百姓的喜愛。省政府和國家文化部於2005年、2006年先後將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中,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竹竿舞」為公眾所熟知的這一舞種在入選非遺時,並非稱作「竹竿舞「;在非遺保護名錄中,它的官方名稱叫做「打柴舞」。形象說來,由於近年來該舞多使用竹竿,所以竹竿舞更像它的藝名。


那麼,為什麼這種舞蹈又會被稱為「打柴舞」呢?海南民間文藝專家符策超介紹,解放前,人們都還叫它打柴舞,是因為在黎族地區,人在過世後,大家會用木柴將屍體背上山,隨後便會用木柴來擊打出節奏,跳起舞來。打柴舞最初就是黎族先人用以祭祀的舞蹈,用來保護屍體,驅趕野獸,壓驚祭祖,起源於古崖州(今海南三亞、樂東、陵水一帶),是黎族最古老的舞種之一。

「解放以後,大家才逐漸開始使用竹竿替代了木柴。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打柴舞都是用竹竿為主。」符策超說。


經改良後登上大舞台


「其實,竹竿舞並不僅僅是舞蹈,還應該算是一種體育運動。」宋靜敏說,而讓其真正從傳統運動搖身一變成為經典舞蹈的幕後推手,也將竹竿舞推向大舞台的當屬廣東省歌舞團。


原來,1957年,廣東省歌舞團來到海南採風,在三亞偶然間看到了跳竹竿這一形式,當時團里的藝術家們感到新奇,加之跳竹竿的節奏歡快,於是大家回到廣州後,就用竹竿為道具,配上音樂,再穿上黎族服飾,將其進行了藝術化包裝。「應該說是在1958年,這一形式被正式定名為竹竿舞。」宋靜敏說。


據介紹,當時,北京恰好舉辦了一次全國性的少數民族大會,廣東省歌舞團就將竹竿舞帶上了舞台,誰料這一跳,就為竹竿舞跳出了廣闊天地,不僅是那一次的演出引來熱烈反響,在隨後的外訪演出中,歌舞團還將此舞蹈帶去了印度、越南等地,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

「通過調查和歷史考證發現,黎族曾經有過52種很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目前,僅有跳竹竿等4個項目在黎族地區流傳,48個項目已經失傳或幾乎失傳了。有一部分是在民國以前失傳的,有一部分甚至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才失傳的。」宋靜敏說,而竹竿舞之所以能夠被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與廣東省歌舞團的這次改造有著緊密的關係。


文藝精品令其輝煌延續


《東坡海南》《黎族家園》《黃道婆》……近年來,隨著我省文藝精品頻頻登上國家級舞台,黎族歌舞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在這些藝術作品中,竹竿舞成為了體現民族特色與藝術主題的重要載體和元素。


據悉,竹竿舞的跳法一直以來形式多樣。最早是有兩根竹竿,另有4根木棍架在上面,後來逐步發展出了「標準」架構,即兩根粗竹竿,8根細竹竿;8人打竹竿,8人跳竹竿。「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男女一起跳,但在以前,竹竿舞有著自己約定俗成的傳統,即女孩子專司打竿,男孩子負責跳竿。」宋靜敏說。

在舞蹈詩《黎族家園》中,主創人員還創新性地用竹竿拼湊出中國結等元素。除了在大舞台上作為藝術形式亮相,竹竿舞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普及與推廣。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最近10年來,海南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對民族文化藝術挖掘力度加大。竹竿舞因其參與性、群體性強,加之器材相對簡單,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宋靜敏說。


目前,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高校都設立了竹竿舞相關普及課程;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份也在推動竹竿舞走進校園。


「黎族是一個聰明智慧、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傳統體育是黎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燦明珠,也是中國體育文化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構成海南文化自信的重要一部分。竹竿舞目前在黎族地區的中小學尚未完全推廣,所以對於這些民族傳統文化項目,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將其推廣。」宋靜敏說。 (記者 尤夢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海南 的精彩文章: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 曾國藩留下的家訓為其家族培養出200名有名望之人
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歷史陳列館開館

TAG:文明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