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介紹中國古代史研究史料的類型

介紹中國古代史研究史料的類型

一、史料、史料學與歷史科學

梁啟超:史料就是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證據傳留至今日者。

1.史料:就是指那些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並幫助我們認識、解釋和重構歷史過程的痕迹。人類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史料,就是研究歷史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史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史料包括了字宙世界所存在的一切事物,若按形式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實物史料,一類是口傳史料,再一類是文字史料。狹義的史料,就是指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又有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書史料、簡牘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

2.史料學是研究史料的搜集、鑒別和運用的科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分支。史料學的任務是對史料進行搜集、整理、校勘和考訂,辨別史料的真偽,說明史料的價值,揭示搜集、研究和運用史料的規律和方法,為歷史研究提供豐富的、可靠的史料。

史料學與歷史科學有密切的聯繫,又有重要的區別。史料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基礎學科,歷史科學在充分佔有材料方面要依靠史料學。史料學是輔助歷史科學來搜集、研究、編輯史料,為歷史科學服務的。史料學有自己具體的任務、特點,是獨立的學科。但史料學不能離開歷史科學而獨立存在。

二、史料的分類(2018年南開大學中國史真題)

史料的分類方法很多,主要有按照史料的形式、性質、版本和內容這四種分類方法,其中最重要、最方便的分類方法是按史料的形式特點來分類

(一)按照史料的形式分類

按史料的形式可分為三大類: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和口傳史料。

1.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史料。根據書寫文字的載體不同又分為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書史料、簡牘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

文字史料:按文字史料的內容特點又可分為若干類。(1)歷史記錄,即歷史事件發生時或稍後所做的記錄。如殷墟甲骨文,春秋戰國各國的史記,歷朝的起居注、實錄,個人的日記、遊記、雜記,及近代以來的政府公報、文件、報紙雜誌等等。

(2)歷史著作,根據歷史記錄、文件和其他材料綜合改造而寫成的歷史著作,這類史料更完備而有系統。如《春秋》以來各種體裁的通史、斷代史、國別史及某一歷史事件的專史;漢魏以來的地理書、及後來的地方志;各種學術、行業、團體的歷史、家譜、個人傳記;各種研究歷史的著作、歷史教科書、歷史讀物等。

(3)文獻彙編把歷史文件、記錄、著作以及其他各種史料彙編成書,這類史料多有原始文獻。如《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文獻彙編,古代目錄學稱之為「史鈔之祖」。舊史部目錄中的史鈔類、類書;詔令、奏議、尺牘、電稿文編;以一個歷史事件、一個學科、一個集團或個人等為專題而彙輯的各種史料都屬於這一類。

(4)史部以外的群籍,古代傳統的經史子集分類法除史部以外的其他書籍;近代以來的圖書分類就是指的歷史類之外的其他書籍,都可以按照具體情況用作史料,甚至有時是某一具體問題的主要史料。

2.實物史料:存在於世界上的一切與人類歷史發展有關的實物和遺迹。以往人們所使用過的、製作成的甚至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器具,都可以作為實物史料。如生產工具、生活資料、武器和刑具、貨幣、度量衡器、印信、建築、墓葬、歷史遺迹、模型、雕塑、照相、繪畫、語言、文字、碑刻、磚瓦、紀念物等。陳列於博物館中的展品,絕大多數都是實物史料。

3.口傳史料:也稱為口碑史料,就是口傳的史料。口傳史料主要有傳說、民間童謠、諺語、詩歌、回憶錄、調查訪問的記錄等。遠古入類沒有文字,或文字很簡單,或很不普及,他們的歷史,大多藉助於傳說和民歌得以保存。

如司馬遷「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寫成《史記》,說明他也重視口傳史料。

《蒙古秘史》用蒙古文追記流傳在蒙古大草原上的傳說故事和諺語而成。我國著名的三大英雄詩史: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王傳》、柯爾克孜的《瑪納斯王傳》,都是長期流傳在這些民族中的詩歌,它們不僅代表了某一民族在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也為研究這一民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二)按照史料的性質分類

按史料的性質可分為四類: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藝史料和傳抄史料。

1.原始史料:就是沒有經過改造的、保持原來狀態的史料。如生產、生活中所用的實物和文件;當時的記錄、日記、回憶錄、調查記錄等。

2.撰述史料:根據原始史料、其他史籍或新史料撰寫的歷史著作。如根據原始史料魯史記撰成的《春秋》;綜合舊史籍和新史料撰成的《史記》;綜合舊史籍撰成的《晉書》等。這類史料很多因為它們採納的舊史籍已經遺失,大部分也已經成為今天可以利用的原始史料。

3.文藝史料:經過了藝術加工、改造的史料。如詩歌、戲劇、小說、雕塑、繪畫等文學、美術作品都屬於這一類。其中有一些真實歷史的反映和再現,而又不見於其他類型的史料中,但要審慎加以辨別和運用。

4.傳抄史料:傳襲、抄錄其他史料、著作而形成的史料。如類書、史鈔、教科書、歷史讀物等。這類史料在其他文獻亡佚後才有史料價值,如類書。教科書和歷史讀物如有獨到的見解或獨有的材料,可納入撰述史料,如抄錄成書則沒有史料價值可言。可以作為尋找史料的線索、輯錄佚書的依據和考訂史料的參考。

(三)按照史料的版本分類

按史料的版本可分為五類:原件、複製品、改製品、重版和偽造品。

1.原件:就是沒有經過任何改動的史料。原件史料比較可靠,而且原件不止其形式、花紋、文字可以用為史料,其製造或印刷技術及原料等也可用作史料。

2.複製品:一切書報、文件、實物等的模型、仿製、照像、繪圖等都屬於這類。複製品有利於相關史料的流傳,一般與原件有相同的史料價值,但卻不能表現原件的製造技術和原料,不能表現原件的整體、真實的細微部分,也有複製過程中的錯誤和篡改,需要加以鑒別。

3.改製品:根據原件或複製品再加以改造,一部分是史料的本來面目,而另一部分是偽造的。

4.重版史料:重版史料專指文字史料的傳抄和翻印。原件、複製品和該製品都可以傳抄和翻印。

5.偽造品

(四)按照史料的內容分類

按史料的內容可分為: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人物等類別。

按照史料的內容對史料進行分類,可以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有助於各類專史科研工作的深入。

此外,按時代先後分類,可分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現代史料,或先秦史料、秦漢史料直到明清史料、民國史料等。

按學術領域和學科分類,可分為社會科學史料、自然科學史料、哲學史料,以及考古史料、民族史料、文化史料、文獻學史料、文藝史料等等。

按史料傳播範圍歸類,可分為公開資料、內部資料、保密資料等。

按史料文種歸類,可分為中文史料、外文史料、少數民族文字史料等。

按史料來源歸類,分為私人撰述、官方文書、會簿錄、考古資料、民俗資料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考研和就業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學考研和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