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興「芯」病,中國心病

中興「芯」病,中國心病

美國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公告,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開展任何業務往來,理由是認為中興違反了2017年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和解協議。消息一出,中興立刻停牌,其後續影響還難以估計,有人認為這對中興是「毀滅性打擊」。

「缺芯」是國內產業普遍面臨的難局,在貿易爭端的背景下,一些人指責國際上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一些人則熱血地認為這是晶元業走向國產化的催化劑。

中興遭制裁,是警鐘,也是集結號。制裁中興,對中國的晶元創業公司意味著什麼?對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又有何啟示?

據統計,201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份額佔到世界的50%以上,成為全球的核心市場。同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2307億美元,其進口額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但國內的半導體自給率僅為13.5%左右,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

晶元產業的確是中國的軟肋,晶元自造到底難在哪?

首先,是人才差距。Intel、英偉達等高端通用晶元巨頭背靠斯坦福、MIT等名校,矽谷也是早期以硅晶元的設計與製造著稱。而中國的晶元產業是在2009年後才漸有起色。相比於美國科技公司給出的薪酬,中國的技術公司開出的酬勞對高端人才吸引力有限;其次,中國在基礎科研方面的投入也存在不足。

另外,全球化背景下,「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觀念根深蒂固。當購買國外的晶元比自研晶元更便宜便捷的時候,精明的中國商人自然會選擇更加便捷的獲利途徑。這使得我國對外部的技術依賴不段固化,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越來越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王牌。其次,中國本土有想要自研晶元的公司,但下游廠商並沒有給他們商業化、更新迭代的機會。中國基礎科研實力薄弱,雖然在奮起直追,但仍需要時間。

制裁中興,對中國的晶元創業公司意味著什麼?中興危機,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有何啟示?合規性是否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壁壘?

中興制裁危機事件,是打擊也是轉機,更像是一個引爆點,將隱藏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繁榮表象背後的問題搬上檯面。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吸取中興事件的教訓,在對外交往中加強重視「合規性」,是當下特別需要重視的。

據報道,美國激活拒絕令後,中興通訊高層外出斡旋,其餘員工的工作依然正常進行。不過,公司已經在強化合規管理,要求每個員工重新學習歐美法律、法規、反賄賂等知識,參加合規考試要做到100分才算通過。

有分析認為,美方制裁中興,實際上意在遏制中國5G戰略、威懾中國,你怎麼看?晶元製造完全自主化是否現實?國產晶元何時能登場?

歡迎到全新互動平台

點擊「發表」發送您的看法!

今晚不見不散!

參與鳳凰衛視中文台《全媒體大開講》節目互動及話題討論,您的評論觀點將會出現在節目直播滾動屏幕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體大開講 的精彩文章:

24國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驅逐行動,俄羅斯會善罷甘休嗎?

TAG:全媒體大開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