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確認過眼神,這才是最殊勝究竟的供養

確認過眼神,這才是最殊勝究竟的供養

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資糧就能變得無限。累積無漏資糧的方法,雖然有千百萬種,但是都離不開菩提心。

文/嘎瑪仁波切

世間福報,沒有任何穩固性

富豪們的巨大財富,幾乎富可敵國,有人對此會非常驚訝讚歎,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其實,現在世間特別有福報,人們特別羨慕的名人富商,也不一定是前世造了特別大的福業。

如果他有幸遇到特別殊勝的福田,加上自己懷有一顆清凈心,如此以小小的福德也會感召巨大的果報。例如,我們以前說過的我乳轉輪王,就是過去世曾以七顆豌豆供養佛,而成為統治三十三天以下的轉輪王。

如果對於微薄的財富地位會感到稀奇罕見,就表示是自己孤陋寡聞,沒見過真正富有的人。也表示自己過於貪著現世,不懂因果規律,或只是懂了卻沒有真正相信。

如果對因果深信不疑,即使看到財富驚人,地位高不可攀,權勢不可一世的人,也不會產生羨慕之心。因為自己會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因緣。而如果真正生起了出離心,也會理解這些世間福報,沒有任何穩固性,隨時都會因無常而消失,就不會過度執著了。

為什麼修行那麼多年,卻愈修愈執著?

有些人感到疑惑,為什麼自己修行那麼多年,卻愈修愈執著,甚至因此而懷疑佛法呢?其實,不是因為修行你才執著的。而是因為你沒有依照佛陀的指引,沒有具德上師的指導,沒有如法聞思修行,才會產生矛盾和偏差。

如果你愈修虔誠心愈薄弱,這時,不是佛法讓你失去虔誠心,而是你執著世俗的得失,執著文字語義上的研究,沒有將佛法用到自己的心上。當你的聰明才智用在增加佛學知識上,浸泡在佛學領域一久,佛法對你來說就只是一門學問,而不是修心的妙法了。

如此一來,對佛法的信心,會在不知不覺中淡化、流失。到最後,連對上師三寶的虔誠心都會失去。這樣偏差的學佛方式,連凈化業力的效用都沒有,何況是想證悟心的本來面目呢?

西藏人常常以包裹酥油的牛皮,來比喻這種人。因為牛皮吸入過多的酥油,時間久了之後會變得更硬。一旦我們忘記佛陀的教導,沒有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能以佛法調整約束自己時。很容易變成似乎很懂得佛法理論,實際上卻遠離佛法的佛油子。

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以菩提心來供養

雖然凡夫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心的本體性空,沒有任何力量會比心力還大。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資糧就能變得無限。累積無漏資糧的方法,雖然有千百萬種,但是都離不開菩提心。

佛陀說,在眾多累積資糧的方法中,最快速最殊勝的,就是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以菩提心來供養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私心,都想成就佛果。但身為大乘佛教徒,如果一切努力都為了自己,就與菩提心互相矛盾了。要知道,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反之,只思考如何利益他人,最後反而能成就自己

就像諸佛菩薩還未成就前,所作的清凈業障、積聚資糧,都是為了利益無邊眾生,沒有絲毫利己的私心,最後成就了圓滿佛果。而眾生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在輪迴流轉

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如果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希望自己成就。單是這種心態,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了,何況還不斷增長五毒煩惱而不自知。這就像在治病的藥物里放入了毒藥,喝了這種摻毒的葯,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事實上,把利益眾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善果自然會源源而來。就像在寒室中點起一盆火,自然會有熱度。也像已經種下的稻苗,日後一定會長出莖葉、稻穀。不管是上供諸佛菩薩,或下施六道眾生時,只要以菩提心攝持,福報很快就會成熟。

所以,我們行善的過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現世福報和自利之心。同時,以如夢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顯現,不要過度執著。當我們以眾生的利益為重,而去懺悔業障、供曼達拉、行持六度等等,就在逐步捨去我執。終有一天,我們自然會體悟空性,最後一定會成佛。

三生三世又如何,不及過好每個當下。

我們常頂著「為你好」的名頭愛自己。

在藏區,寺院和僧人是非常接地氣兒的。

問問自己,你把信仰排在第幾位?

就算生起一念善心,也值得高興。

精進前行,才不愧對「佛弟子」這個名字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修行不會太差。

人生成敗新標準——慈悲心

昌列寺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法的修行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問春:十分春色屬誰家?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