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千里送教 一片丹心

千里送教 一片丹心

「如果到湘西舉辦『宣講行送教行』活動,我一定要參加,回報家鄉。」79歲高齡的著名校長、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北京十一學校原校長李金初是湖南張家界人,在活動前,他特意向中國教育報刊社「宣講行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動組人員提出要求。

李金初如願兌現了諾言。4月21日至22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帶著黨的十九大精神、帶著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帶著為老區人民服務、向老區人民學習的情懷,李金初和著名校長、北大培文教育總校長、蘇州十中原校長柳袁照,以及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市櫻花園實驗學校校長郭鋒一同走進美麗的湘西花垣,為武陵山區近400名校長、教師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教育盛宴。

改革創新驅動教育發展

156張幻燈片一一滑過,串聯起李金初從18歲第一次踏入花垣的土地借道參加高考,到北上求學工作,進而發展壯大北京十一學校、創辦北京建華實驗學校等,直到如今再次回到故地,深刻感受這裡的變化;幻燈片也帶出了李金初所作的報告——《走向優秀與卓越的學校發展》。

其中一張幻燈片,是李金初在十八洞村一戶農民家拍下的照片:一位老人坐在火塘邊,滿臉幸福地看著正在播放的彩色電視機,在他身後,掛著一排排厚實的臘肉。

「是什麼讓我們取得如此大的變化?」李金初認為,是新的歷史方位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繫人民,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聚焦深度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帶領人民譜寫了脫貧攻堅新篇章。

「脫貧攻堅取得成就的機制也適用於教育領域!」李金初說,「那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

從北京十一學校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李金初創辦了北京建華實驗學校,提出人生中心教育理論,著手進行美好人生教育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今100多萬字的相關著述即將出版。

李金初認為,一所學校走向優秀、走向卓越,必須要處理好「財、才、管、創、研、質」之間的關係,「任何學校都可以通過奮鬥發展成優秀,但要想卓越,卻需要付出更加長期、艱苦、富有智慧的努力」。

李金初數十載的豐富教育人生和教育探索讓現場校長教師直呼「過癮」。花垣縣道二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秦遠鈞說:「作為校長,平時要抓的工作千頭萬緒,但聽了李金初校長的報告後我明白,校長一定要抓住學校發展的根本、找准奮鬥的方向,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根本來開展。」

在理想與現實中尋找最佳平衡點

被稱為「詩人校長」的柳袁照是一位高產的校長,光詩集就出版了好幾本,這次他帶來的報告也頗有詩意——《今天我想去看看未名湖——怎樣做一個有生命質感的老師》。

在分享詩與學校發展變化的同時,一個個直逼教育最本質的問題逐一拋出:當下我們教育最缺的是什麼?今天我們學校的圖騰是什麼?今天教育的靈魂是什麼?作為教育人,我們有情懷嗎?我們有擔當嗎?……

柳袁照結合自己任職蘇州十中校長15年的經歷,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教育是細節的藝術,要將教育藝術滲透到教育教學每一個細節中;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但不是說教的地方,要追求教育情感的體驗……

花垣縣窩勺小學校長符興智認真聆聽,不時做著筆記。「柳校長所實踐的教育是我們憧憬的、理想的教育,但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與我們現實情況距離有一些遠,不知如何把握理想與現實的關係?」符興智說。

「從自身實際出發,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和矛盾,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最佳平衡點。」柳袁照答道。

當了20年校長的花垣縣麻栗場中學校長陳國軍說:「柳校長是很有見地的校長,聽了他的講座,讓我回顧自己的校長生涯,也從各個方面開始尋找差距,以後要堅定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干。」

換種思路,語文教學可以更豐富

郭鋒給花垣初一學生上了一堂「驛路梨花」的公開課,並作了題為《融匯四界,革新語文》的報告。

「我和大家打個賭,這課雖然你們學過,但這次如果沒有新收穫,下課後,你們每人可以在我背後捶一拳!如果有新收穫,大家課後就和我擊個掌!」得知孩子們剛學完「驛路梨花」,郭鋒決定以「打賭」的形式,帶著學生們再次進入文本。

在播放一段「助人為樂」傳遞正能量的視頻後,郭鋒請孩子們細讀課文,並與視頻進行比較。「主題、情節、敘事結構等是重點。」在這段閱讀比較中,郭鋒引導孩子們注意到助人為樂在「中國的特殊表達」,即文中所說「為人民服務」。

接著,郭鋒以「史料追溯」的形式,與孩子們分享了張思德、雷鋒等人物故事。而孩子們也在「助人為樂」與「為人民服務」,視頻與課文的差異中,體會到「驛路梨花」運用的主要文學手段:懸念和錯覺。

「三顧茅廬」的名著聯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二者區別,「閱讀點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兩種手段的運用與差別的理解,再自然引出「無巧不成書」,與「梨花」意向的「一語四關」。

「太開心了!」初一學生龍雨東說,雖然這篇課文剛學了沒多久,但郭老師對「梨花」意象的解讀「還是第一次聽到」。班級70%以上的學生是苗族,郭鋒巧妙地利用這一特點,以苗族帶出課文中的哈尼族,再擴展介紹哈尼族的取名風俗,直至引出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和這一名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豐富意象。一下課,龍雨東就和其他40多名同學擁上講台,排著隊和郭鋒擊掌。

「真實感受到什麼是課文與生活、文學與文化融匯的『四界』語文。」花垣縣雅橋鎮九年一貫制學校語文教師張耀華聽完郭鋒的示範課和講座後感慨道,「換一種思路,語文教學可以更豐富。」

花垣縣教體局局長劉世文說:「中國教育報刊社組織專家不遠千里,給我們花垣校長教師提供了這次重要的學習機會,送來了比『真金白銀』更寶貴的理念和方法,使我們的校長教師真正得到了實惠和福利。」

「邊城教育系統要以這次『宣講行送教行』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教育力量。」花垣縣副縣長龍文斌說。

本報湖南花垣4月22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3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倪閩景委員:教師法亟須修訂升級
新時代新氣象 開啟德育新征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