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德修——世界經濟專業的成立與發展

張德修——世界經濟專業的成立與發展

編者按

北京大學經濟學科最早可追溯到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1902年設立的商學科,1912年,嚴復先生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後始建經濟學門,這是中國大學中建立的第一個經濟學專業。1919年,經濟學門改為經濟學系,馬寅初先生任系主任。1985年,成立北大經濟學院,是北大在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個學院。北大經濟學院是我國綜合大學中最早建立的經濟系科,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中國最早的教學、研究與傳播基地。

2012年,北大經濟學院百年華誕,很多領導、專家學者、教職工、學生、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撰文紀念與慶賀,並彙集成冊,以《百年華章》的書名出版。

2018年,又逢盛事,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也是北大經濟學院106年華誕,值此,再刊發部分文章,以期共享燕園故事,共擔經世濟民情懷。

張德修,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本文寫於2012年。

1912年,北京大學在全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系,至今屆滿一百年,值得慶賀。在全院師生和校友同慶經濟系百周年之際,本人作為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創立時教研室的一位成員,很自然回想起當年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成立的情景。

一、 成立世界經濟專業是經濟系學科建設的創新

經濟系自1912年創建至1958年的46年中,只有經濟學一個專業。當時的學生選修的課程中沒有世界經濟概論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課程。很顯然,北京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應當像國外一些著名大學一樣,設立涉外經濟專業,以培養涉外經濟研究和管理人才。1959年,北京大學領導決定,在經濟系新設世界經濟專業並成立世界經濟教研室。同年,本人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經濟系,回國後被分配到北大經濟繫世界經濟教研室工作,至今已有54年,目睹了北大經濟系這一時期的發展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經濟系學科的增加。如果說,北大經濟系是上世紀初中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經濟系,而經濟系的世界經濟專業則是上世紀50年代末國內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世界經濟專業。這兩件事對中國高校經濟學科的創新,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所產生的效應和意義是巨大而深遠的。繼北大之後,在長達100年期間,特別是在全國解放以後,各地綜合性大理經濟系,國際經濟系的普遍建立及經濟學院的紛紛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北大經濟系學科創新的結果。

二、 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是根據周總理的指示而創建的

1959年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的成立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當時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國民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已經實施,中國經濟現代化的任務已經提出。就在1958年,毛主席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和談話》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學習、借鑒外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尤其要研究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毛主席當時還提出,中央和地方四級領導幹部要讀兩本書,即《馬恩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和斯大林的《論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每人每本讀三篇,「邊讀邊想」。為研究外國經濟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周恩來總理於1959年春提出要加強對世界經濟的研究,並具體提到像北京大學這樣的學校應當培養一批研究當代世界經濟的人才。時任北大校長的陸平同志向經濟系的領導傳達了周總理的指示,並決定在經濟系成立一個新的專業,即世界經濟專業。從此,經濟系有了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兩個專業。

世界經濟專業首屆工農兵學員畢業合影

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研究外國問題在當時已被提到黨和政府戰略任務的高度。1963年冬,周總理出訪亞非13國前夕召開的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幹部會議,專門討論了如何加強外國問題研究工作,經討論決定採取8項措施,其中包括成立外國問題研究機構和院系,組建外國問題研究指導小組。會議文件向毛主席作了報告。1963年12月30日,毛主席在這個文件上作了批示:「這個文件很好」。文件連同批示作為中央文件下發全國各省市。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而成立的外國問題研究指導小組成員共21人,由廖承志同志任組長,成員包括周揚、陸定一、孔原、趙毅敏、蔣南翔、劉少文、李一氓、徐光霄、張彥、熊復、姚溱、于光遠、孟用潛、喬冠華、宦鄉、盧緒章、吳冷西、朱穆雲、陳忠經。如此眾多的高級幹部組成外國問題研究指導小組,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在當時對國際問題研究的高度重視。而北大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的成立和招生,可以說是我校及時落實周總理指示的重要舉措。

三、 世界經濟專業的發展

世界經濟專業與其他專業一樣,其發展也是曲折的。儘管本專業很重要,但自1960至1965年,只招收了兩屆本科生和兩屆研究生。受文革的干擾,自1966年至1977年,只招收過兩屆工農兵學員和一屆進修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使世界經濟專業的發展進入最佳時期。在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課程設置、師資培養、科學研究、教材建設、對外學術交流等各項工作均大為改觀,本專業成為全校文科中最熱的專業之一。本專業教師高級職稱的提升,碩士點、博士點的設立和招生,為教師隊伍的擴大創造了條件。1985年,在北大經濟系改建為經濟學院時,世界經濟教研室的教師增為26名之多,這為世經專業轉為國際經濟系和新成立國際貿易系、金融系提供了人力資源,同時也為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成立和進一步加強對國際經濟問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近20年內,國際經濟系、國際經濟研究所單獨舉辦或與外單位共同舉行的國際經濟學術研討會達10餘次,出版教材和專著數十部,其中有的論著榮獲國家教委、北京市和北大三個層次的優秀學術著作獎。特別要指出的是世經專業培養的一大批學生,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的一些人擔任我國駐外使館大使、參贊、涉外經濟部門的領導、發言人、國內外高校教授、博導、科研院所一把手、大公司總裁等,成就突出。

國際經濟系50周年慶典

以上是對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成立50餘年歷史的簡要回顧,本人是這段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人。在紀念經濟系成立100周年的日子裡,這裡主要是簡述了世經專業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對存在的問題和教訓未作更多的涉及。但我們都知道,上述取得的成就只能說明過去,而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在中國躍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世界經濟專業教學與科研究人員面臨哪些新的任務,則是更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常言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世界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後繼有人,並會作出更多貢獻。本人對年輕教師寄於厚望。在此,借用毛主席於1957年11月17日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對留蘇學生講的如下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1959年經濟系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成立了世界經濟專業。當時的教師只有5位。左側照片前排左起:田萬蒼、張德修、蔡沐培;後排左起:洪君彥、巫寧耕、羅鴻德(研究生)。右側照片為1960年首屆世界經濟專業本科生與全體教師合影。

歡迎關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校友辦

關注更多北大120周年校慶專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經院校友辦 的精彩文章:

TAG:北大經院校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