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前不久,我們出了佛像坐姿識別指南,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佛像手印。

手印,梵文mudra,也稱「印」、「印相」、「印契」等。在佛教中,手印是十分重要的存在,然而手印並非佛教特有,它源自婆羅門教,後被佛教吸收接納,成為了修行和造像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手印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宗教功能,以造像為載體帶給觀察者精神上的啟發,此外手印還具有圖像功能與藝術價值,對於識別形象、了解人物關係等具有重要意義。最常見的手印為「釋迦五印」,分別為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和禪定印。

禪定印

雙手掌心向上,兩手相疊放於膝上,右手置於左手之上,兩拇指指端相接。印度人認為右手清凈,左手不凈,故而右手在上。

禪定,也稱「三昧」,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大智度論》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禪定印表現的就是處於禪定狀態的佛陀,觀之是否有種全神貫注、平靜安詳之感呢?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佛坐像 大英博物館藏

說法印

佛陀在說法時所結的印,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伸展。相傳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用的即是這個手印,因此說法印又稱「轉法輪印」,表示佛陀宣講傳法,度化眾生。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佛說法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施無畏印

右小臂上舉,掌心向外,手指自然向上。常和與願印配合出現。《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曰:「此印能施一切眾生安樂無畏。」表示佛陀通過自己的智慧使信眾消除恐懼,內心平靜。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佛立像 印度北方邦薩爾納特考古博物館藏

與願印

左手自然向下,掌心向外,指端下垂。又名「施願印」、「滿願印」,常與施無畏印配合出現。與願印是佛陀順應眾生祈求時所作的印相,表現出布施與慈悲。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佛立像 上海博物館藏

降魔印

右手覆於右膝,掌心向內,自然下垂,指尖觸地,又名「觸地印」。相傳釋迦摩尼在修行成道時,有邪魔外道前來打擾,佛陀結此印使惡魔懼伏。小夥伴們看到有沒有感受到佛陀的莊重、威嚴呢?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釋迦牟尼佛坐像故宮博物院藏

「釋迦五印」是佛教藝術中出現最為廣泛的五種基本手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名為「釋迦五印」,但並非只有釋迦牟尼佛才會結這五印哦!十方諸佛等都可結五印。

除五印外,密教中還有更多複雜的手印。密教,秘密佛教的簡稱,是佛教最後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相對於密教之前和之外的佛教流派被稱為顯教。

密教強調身口意三密相應,手印是身密中最重要的環節,三密相應從而獲得加持。密教手印系統龐大、複雜多樣,數量多達幾百種,這裡只能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手印。

智拳印

雙手握拇指於掌中,左手食指豎直,右拳握左手食指於胸前。這是金剛界大日如來的手印,大日如來是密教最重要的本尊,依梵文也可譯成摩訶毗盧遮那、毗盧遮那等。結智拳印的大日如來代表消除煩惱,獲得智慧。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大日如來像首都博物館藏

需要說明的是,在密教中有「金剛界」和「胎藏界」的概念,金剛界是大日如來智慧的表現,胎藏界是大日如來理性的表現。金剛界的大日如來結智拳印,而胎藏界的大日如來結「法界定印」,其姿勢雖與禪定印相同,但它有個特殊的名字。

期克印

中指和無名指彎曲,食指和小指向上伸直,拇指壓在彎曲的二指上。許多忿怒尊會結此手印,表現出對邪惡的恫嚇之意。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金剛薩埵像國家博物館藏

阿彌陀佛接引印

在漢傳佛教中,阿彌陀佛造像雙手多結施無畏印和與願印,或一手持蓮華,代表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凈土。在密教中,阿彌陀佛手印有多種,較常見的有彌陀接引印。

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往生極樂的眾生可分九種品相,阿彌陀佛在接引時會根據九種品相結九種手印,因此彌陀接引印也稱九品印。分為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分上、中、下三生,最較常見的是上品上生印,兩手相疊置於腿上,拇指、食指的指尖屈合,多見於阿彌陀佛坐像。

一篇文章讀懂佛像手印

▲ 阿彌陀佛坐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從顯教到密教,佛像手印不斷豐富發展,在複雜的體系中仍可找到其邏輯與規律。手印將修行者和佛陀聯繫在一起,給人以精神上的啟發,同時手印也成為判定尊神身份的重要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釋迦五印」等手印是廣泛使用的,在觀察手印的同時還需觀察持物、造型等其他特徵才可確定身份,所以觀察一尊造像需要重視整體與細節、共性與特性。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有所收穫。關於佛像,你還有什麼傻傻分不清?在評論里留言告訴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