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品件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品件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此前小藝君在【卡達王室有多豪?去故宮看看就知道了】介紹了故宮正在展出的「銘心擷珍——卡達阿勒薩尼收藏展」。如果您去到了故宮,那麼正在武英殿展出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也是值得一看的展覽,因為展出的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武英殿

展覽現場

張伯駒

張伯駒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被稱「民國四公子」之一,集詩人、詞人、書法家、畫家、鑒藏家、戲劇家於一身購藏了《平復帖》《游春圖》等國寶書畫,被啟功先生譽為「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他以保護祖國文物不外流為己任,甚至變賣家產,亦不改其志。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體現出崇高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操。

▲啟功先生為《叢碧堂張氏鑒藏捐獻法書名畫冊》所題詩

▌在張伯駒捐贈的作品中,晉代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代展子虔《游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其餘如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唐代李白《上陽台帖》、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宋代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是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這其中,陸機《平復帖》、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宋代范仲淹《道服贊》、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古代法書精品是1956年由張伯駒、潘素夫婦無償捐贈國家的。國家特頒發「褒獎狀」給張伯駒夫婦,表彰其對文物保護與捐獻的卓著貢獻。

國家特頒發給張伯駒夫婦的「褒獎狀」

▌展覽以國有博物館中經張伯駒鑒藏的古書畫為限,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三個部分,每部分之下按照文物的時代排序。展品數量達33件套,是張伯駒鑒藏書畫的一次大匯聚。但遺憾的是,由於其中一部分珍貴文物,如陸機《平復帖》卷、展子虔《游春圖》卷、杜牧《張好好詩》卷、范仲淹《道服贊》卷等,尚處於休眠期,為保護文物,本次展覽無法展出原作,而是用複製品替代。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游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縱43cm,橫80.5cm

《游春圖》卷歷來被認為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早期山水畫的面貌,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整幅以自然風光為主,人物殿閣點綴其間,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或乘船,在花團錦簇的湖光山色中流連忘返。畫家在創作中較好地表現了「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效果,「丈山、尺樹、寸馬、豆人」,比例關係適宜,改變了六朝「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無空間山水面目,造型手法更為豐富,寫實能力明顯提高。在用筆設色上,以青綠勾填法繪山石,局部則以金線勾描,鮮明純凈,呈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古拙美。

▲《上陽台帖》,唐,李白書,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

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籤:「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1958年張伯駒將此帖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上陽台帖》上宋徽宗趙佶瘦金體題跋

▲唐杜牧《張好好詩》捲紙本

▲宋高宗書 馬和之畫《詩經·節南山之什圖》卷 絹本

▲宋 徽宗《雪江歸棹圖》卷 絹本

▲范仲淹《道服贊》

《道服贊》是范仲淹為同年友人「平海書記許兄」所製道服撰寫的一篇贊文,稱友人製道服乃「清其意而潔其身」之舉。此卷行筆清勁瘦硬,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頗具王羲之《樂毅論》遺意。時人稱此帖「文醇筆勁,既美且箴。」據考證此帖作於宋仁宗皇右四年。

▲宋黃庭堅 《諸上座帖》卷 紙本

▲《蔡襄自書詩》卷,北宋,蔡襄書,紙本,三接紙,縱28.2cm,橫221.2cm,行書,73行,884字。

作者為「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他的書法在宋代已享有很高的聲譽,被推為「本朝第一」。此件筆致飄逸,點畫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圓潤的書風特色與純熟的功力,「為蔡書之最精者」(《叢碧書畫錄》)。

▲宋 吳琚 雜詩帖卷(局部)

▲宋 朱勝非 杜門帖(局部)

▲宋 楊婕妤《百花圖》卷

此卷為南宋女畫家楊婕妤為宋理宗皇后祝壽所繪製的一幅花卉長卷,分別繪壽春花、長春花、荷花、西施蓮、蘭花、望仙花、蜀葵、黃蜀葵、胡蜀葵、闍提花、玉李花、宮槐、三星在天、旭日初升、蓮桃、海水、瑞芝共17段,每段小楷書標示花名並紀年、題詩。楊婕妤法書墨跡傳世較多,而繪畫作品目前只發現這一件,對研究其繪畫面貌意義重大。

▲元 趙孟 草書千字文帖卷(局部)

▲元 趙雍、王冕、朱德潤、張觀、方從義合繪 合繪圖卷之《松溪釣艇圖》

▲元 錢選 山居圖卷(局部)

▲《王蜀宮妓圖》軸,明,唐寅作,絹本,設色,縱124.7cm,橫63.6cm

此圖原名《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畫錄》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經專文考證,當改為《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此圖為唐寅人物畫中工筆重彩一路畫風的代表作品,顯示出他在造型、用筆、設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藝。仕女體態勻稱優美,削肩狹背,柳眉櫻髻,額、鼻、頷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張萱、周昉創造的「唐妝」仕女造型特色,又體現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審美風尚。

▲明 文徵明 三友圖卷(局部)

▲明 周之冕 百花圖卷(局部)

▲清 吳歷 興福庵感舊圖卷(局部)

▲清 樊圻 柳村漁樂圖卷(局部)

▲清 禹之鼎 納蘭性德小像軸(局部)

▌新中國建立後,張伯駒陸續將所藏大部分精品書畫捐獻或轉讓給國家。如今,這些書畫珍品已成為國家的重要財產,保留著中華文脈,延續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並為全體國民所共享。對於這樣一位一生為國寶永存神州,做出了非凡貢獻的傳奇人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此前曾專門撰文表示,對於張伯駒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於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

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展覽時間:2018年4月3日—5月6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

本展覽不單獨收費

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文/《藝術商業》李保興整理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經典詩詞 黃庭堅的春歸何處
宜賓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