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是件挺有用的事兒

讀書是件挺有用的事兒

世界讀書日

WORLD BOOK DAY

2018年4月23日

去年世界讀書日和大家分享了《閱讀不妨帶點「目的性」》,主要談了如何培養閱讀習慣的個人見解。今年讀書日馬上又到了,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感受。

目的或者意義都是人們希望討論的話題,讀書也不例外。除了求知、明智、育心、養性,個人認為讀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於緩解手機、網路帶來的焦慮,提升個人情趣,增強對於文字的敏感性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一言蔽之,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讀書是件很有用的事情。

前些天看到一篇名為《對手機上癮、對遊戲上癮,對什麼都上癮,我們現代人還有救嗎?》的文章,就現代人對於手機和網路的依賴和上癮癥狀進行了描寫:下決心12點前睡,卻刷手機到半夜;未完成的工作一大堆,卻停不下刷劇的手;1分鐘前剛剛刷過朋友圈,結果還是忍不住想再刷幾遍……我想,這些 「癥狀」多多少少都在我們的身上發生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精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工作學習中缺乏一以貫之的定力,總是會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來逃避困難並為自己提供放棄的理由等等。包括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本來是要通過手機查閱資料,但很多時候不知不覺便會陷入刷朋友圈、微博的「怪圈」之中。很多時候這些「癥狀」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似乎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去克服和抵擋。我們很討厭這種感覺,但似乎又非常樂於麻醉其中。

對於這種「成癮」的原因,文章認為根源是生活中的焦慮和內心的痛苦,而一旦你的身體感知到某種行為對你有巨大的撫慰作用時,就會產生上癮,比如玩遊戲可以有勝利者快感,刷朋友圈、微博、電視劇可以讓人愉悅放空,暫時性擺脫工作生活中的煩惱等。

世界讀書日

但逃避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不採取措施,我們只能在自己挖掘的大坑裡越陷越深。而且從更深層次看,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方便日常工作生活的同時,也正在瓦解稀釋個體不斷探索和發展的能力。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但是自身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卻受到了制約和影響。比如新聞媒體現在普遍通過視頻和圖片進行報道,觀眾只要張嘴就能吃透全部中心內容而不用經過自己的思考;社會開始流行知識付費,似乎只要花錢就能買到思想和思考的過程;人們逐漸習慣「公眾號體」的文章,因為字數一多人就沒有閱讀的興趣,只能靠排版和圖片提升吸引力……

細想起來,這些現象都是很可怕的事情,在這種「網路上癮」的大背景下,似乎人們的閱讀、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在逐步退化。如果我們對自己有所要求,主觀上想要有所改變的話,最需要做的便是為這種上癮行為找到代替物,而讀書應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WORLD BOOK DAY

世界讀書日

首先,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有趣。

要想使人主動做一件事情,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而人生要想充實快樂,也必須有興趣陪伴其中。要想放下好玩的手機,必須找到更能激發自身興趣的事情才行。1922年梁啟超先生曾經在《學問之趣味》中提出「必須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對於何為趣味,他給出的答案是「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這件事便可以為趣味的主體。」結合任公的觀點,讀書無疑是一件極有趣味的事情,而且能夠形成一種持續性的良好循環,因為一旦嘗到了讀書的樂趣,那你就會持續不斷讀下去,也就是達到了「以趣味始,以趣味終」的境界,而一旦實現了這種境界,內心世界就會變得充實和豐富多彩,人整體的精神面貌也會神采奕奕,即所謂的「書卷氣」,不僅自己內心滿足,身邊的人也會感覺很舒服。

其次,讀書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一旦有了問題,便會想辦法去解決,而書是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去年我在《閱讀不妨帶點「目的性」》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形成閱讀的慣性不容易,一定要找到入門的技巧,除了興趣,結合發現問題去讀書也是非常好的途徑,即從「獲得感」中形成堅持閱讀的動力。有學者曾經說過,會讀書的人,大多有明顯的「問題意識」,知道自己為什麼讀書,從何入手,怎樣展開。而「帶著問題大讀書」的好處便是能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在於一事的成敗得失,而在於獲得了解決相似問題的方法。即梁啟超先生所說的「不怕範圍窄,越窄越便於聚精神;不怕問題難,越難越便於鼓勇氣。只要肯一層一層地往裡面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

第三,讀書可以提升人的定力和思維能力。

人的大腦特性決定了對圖畫的認知比對文字更加輕鬆愉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相比於書籍,我們會覺得畫冊和視頻(視頻也是一組圖片連續播放的效果)是放鬆神經的更好方式。但相比於圖畫,文字書籍才是人類思想精華最好的載體,它不僅表述更加精準,而且人們在閱讀和理解文字的同時,本身就是一種思考轉化的過程。雖然現在電子閱讀逐步成為人們的首選,但我始終覺得讀紙質書才能真正體會到讀書的韻味和樂趣。文字是書的靈魂、紙張是書的軀體,讀書應該是一個心、眼、手三者合而為一的過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心靜、心定的境界,老話「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浮皮潦草,只有靜下心來讀進去才能有所收穫,邊讀邊做筆記,用顏色不同的書籤對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標註,都是強化注意力集中,增強閱讀定力,提升閱讀效果的好方法。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在讀完書後寫點感受和總結,不僅能夠鞏固學習成果,自身文字寫作能力也能相應得到提升。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都怕自己太慢跟不上潮流,但是越是快的時候越應該提醒自己慢一些,慢不是讓人做因循守舊的「老夫子」,而是心中卻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認知和堅守,只有慢才能積澱,只有積澱才不會隨波逐流,而讀書應該是大多數人最好的積澱方式吧。不想把讀書描述的過於妖魔化,但是不管在任何時候,多讀書底氣總是會足一些。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平時的很多問題和煩躁都是源於「想得太多,書讀的太少」,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與境遇都不盡相同,但如果能通過讀書來消除心中的困惑與煩惱,想必就是非常幸福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荊大偉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荊大偉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