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宮頸癌可防、可治

宮頸癌可防、可治

近年來,該病發患者群呈年輕化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由10年前的52歲降到現在的45歲,最小17歲至18歲。研究表明,宮頸癌與早婚、過早性生活及性生活混亂相關。年輕女子吸毒、吸煙也是宮頸癌高發的原因。目前,我國宮頸癌死亡率佔總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對於宮頸癌,樹立「早篩」意識,定期到醫院檢查尤為重要。

1.HPV基因檢測可及早發現宮頸癌

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首要元兇。開展系統有效的篩查,可使宮頸癌死亡率下降50%~80%。雖然我國從2009年起啟動了包括宮頸癌檢查在內的「兩癌」篩查項目,但宮頸癌篩查普及率仍比較低,對於宮頸癌的早診斷早治療是一個挑戰。

2.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

導致宮頸癌的主要「黑手」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宮頸表面的鱗狀細胞和宮頸黏液一起發揮保護作用。感染HPV後,大部分女性自身能清除體內的病毒。但是,有不到10%的女性無法把病毒清除乾淨,導致病毒的持續性感染。這樣,HPV便與宮頸鱗狀細胞的DNA整合,使得鱗狀細胞發生病變。HP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

而疫苗正好是預防女性持續感染HPV病毒,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疫苗有兩種:四價疫苗(針對6型、11型(主要引起生殖道疣)、16型、18型(主要引起宮頸及陰道腫瘤)HPV)和二價疫苗(針對16型、18型HPV)。前者適用於9歲~26歲女性,後者適用於10歲~25歲女性。儘管兩種疫苗都可使接種者對16型和18型HPV產生免疫,而70%的宮頸癌也是由這兩種HPV引起,但是,其他亞型的HPV仍可使接種者患上宮頸癌,因此,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接種者仍要接受與未接種者相同的篩查。微信「璞至健康」

3.疫苗最好在青春期前就注射

到境外接種宮頸癌疫苗並不便宜,需打3針,每針幾千元。因此,目前到境外接種疫苗的女性多為高收入人群,其中大多數已處於性活躍期。「一旦有了性經驗,就意味著可能已接觸過HPV病毒,甚至受到了感染。再打疫苗的話,保護效果就沒有那麼理想了。」專家提醒,宮頸癌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在女性有第一次性行為之前,最好能像乙肝疫苗一樣,在女性幼小時就進行普種。據了解,國外接種HPV疫苗的人群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或者正當花季的女孩。

4.定期婦檢比宮頸癌疫苗更可靠

目前最佳的檢查組合方案為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加HPV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相結合,能測出絕大部分高度和低度的病變。對女性而言,少置辦幾瓶護膚品或幾件衣服就可了解自身健康風險。

做TCT和HPV檢查需在婦檢時採集標本,用專用的小刷子在宮頸上刷取若干細胞,只消幾分鐘時間,不痛也沒有創傷。檢查前也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只要避開月經期就可以了。若檢測HPV為陰性,可1~2年查一次宮頸細胞學。如果檢測HPV為陽性,應3~6個月複查一次TCT。如果兩項檢查皆為陽性,「升級」為宮頸癌的風險要高很多,還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璞至醫療陳春玲醫生 的精彩文章:

降低宮頸癌侵害需要補充哪些微量元素呢
導致宮頸癌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是什麼

TAG:璞至醫療陳春玲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