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曾經只有離上帝最近的人,才能享用這啤酒

曾經只有離上帝最近的人,才能享用這啤酒



|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 |






范主說:

愛酒之心人皆有之


(文|黃山 微信號:Thedrinkers 授權商務范發布)




現任教皇方濟各上任不久,已頻頻展示其足以勝任天主教領袖的能力——愛酒,以及愛愛酒的人。




耶穌還在世時,被宗教領袖批評為「酒鬼」,他表示無所謂。儘管據後人考證,他只是個適量飲酒的飲家。在「最後的晚餐」,他用酒招待門徒,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從此喝葡萄酒成了教會彌撒的重要內容。




法國隆河谷

(Rhone Valley)

南部的葡萄園有過一段專為教皇生產「特供」葡萄酒的歷史,很多任教皇都是品酒專家,後來這塊產區被命名為「教皇新堡

(Chateauneuf-du-Pape)

」。




方濟閣對酒的熱情不輸其前輩,原因或許是其體內的DNA:他的祖父曾是一家義大利酒庄的釀酒師。在一次宣道中,方濟閣語重心長地告誡:「沒有酒的派對不是派對,你想像一下,如果在迦南婚禮上

(Wedding Feast of Cana)

,最後以喝茶收場、而不是酒,那該多有違和感?」

(下圖,《約翰福音》記載,在迦南的婚禮上,耶穌第一次顯露神跡,把罐子里的水變成葡萄酒。)





所以英女王去拜訪教皇時,帶的伴手禮就有「巴爾莫勒爾行宮威士忌」

(巴爾莫勒爾行宮在蘇格蘭,是皇室避暑地,該威士忌由Royal Lochnagar酒廠「代工」)

、「溫莎堡苦啤酒」

(溫莎堡是皇室另一處行宮)

。不說這威士忌和苦啤酒有多美味,請人喝時漫不經心說句「這是英女王送的」,Bigger值爆表。





有見及此,當義大利釀酒業經歷了一個悲慘的2014年以後

(天氣極其糟糕,葡萄收成為50年來最差)

,便迅速集合了一個150人團隊,包括酒農、釀酒師和侍酒師,跑去見教皇,訴求是——請他為義大利葡萄酒業祈禱。




最近我在晚宴見到一個義大利酒庄的亞洲區經理,問他對此事的看法,哥們聳聳肩,無奈地說:「聽起來的確是義大利人才會幹的事情。」我說:「平時不燒香,臨陣,噢不,戰敗以後才抱教皇大腿」。




希望那些義大利逗逼釀酒師干好自己的工作,別整那麼多有的沒的。上帝給你這麼好的風土,夠眷顧了;去年的大雨和冰雹只是個考驗。在這種極端情況仍能釀出好酒,才算本事。



教皇為這幫人祈禱也是穩賺不賠:去年的天氣是近半世紀里最差了,今年哪怕有一點改善

(從概率說一定有的)

,功勞歸於他和上帝,明年大家去還願

(不知義大利人有沒這個傳統)

,又是妥妥的幾瓶好酒進賬。




· · · · ·




教皇愛酒,啟發了神職人員。他剛上任就跟教會說:「做傳道工作要有創新思維

(think outside the square)

」。簡而言之,古板的神職人員得修鍊互聯網思維。



於是教會結合教皇的愛好,想了個點子——開家天主教主題酒吧。據項目發起人說,這是為了讓年輕人互相交流,同時更好地接近上帝。雖然年輕男女周六晚在這裡交流的內容,通常是第二天早上的彌撒所不允許的。




這家酒吧在法國小城裡爾

(Lille)

,名字就叫「迦南」

(Cana,還記得前面說的「迦南婚禮」吧)

。為了讓大家看看迦南酒吧的風采

(雖然有些人覺得這無聊死了)

,我們輾轉找到一位住在里爾的法國女孩Marion,付了她足夠在迦南喝上幾杯酒的錢,請她去那裡喝了一杯,為我們拍了一些照片。





顯而易見,酒吧有不少宗教元素,比如教皇小塑像和供人借閱的《聖經》。迦南只有一個全職酒吧經理,其它人都是教區義工,他們除了像普通服務生一樣給你遞酒擦桌子,還隨時聽你講心事,接受你的告解或懺悔。——我感覺那個城市的暖男們以後沒那麼吃香了。



讓神職人員化身酒吧暖男是好創意,但他們除了互聯網思維,顯然還需要生意人思維:酒吧在今年3月18號才開始營業,而3月17日就是聖帕特里克節——全年能賣出最多酒水的一天。Come on,把你們的前輩賣「贖罪券」賺錢的那種勁頭拿出來。




店裡主要賣葡萄酒和啤酒,葡萄酒裝在無酒標的瓶子,稱為「聖母瑪利亞」,店員拒絕告訴我們這是否來自教皇新堡;啤酒則以修道院啤酒為主——這是一種由Trappist修道院修士親自或監督釀造的濃味啤酒。最冷靜和虔誠的人釀造的最讓人瘋狂的啤酒。




· · · · ·




Trappist會源於羅馬天主教的一個分支Cistercian會,遵循先賢聖本篤的教誨,奉行「不勞者不得食」,更主張「除了勞作和禱告以外,其他都不必要」——包括說話和傳教。因此沒到必要的時候,Trappist僧侶是不說話的。正因為教規嚴厲、生活單調,他們也有「苦修派」的稱號。



每個Trappist修道院賴以為生的勞作項目都因地制宜,而以釀酒為生的幾個比利時Trappist修道院,因處於大麥產區,用大麥釀酒再合適不過了。加上在醫學不昌、疫病流行的18、19世紀,釀造時經過煮沸的啤酒是最安全和營養的飲品了。





苦修派清心寡欲,連食量都控制,但作為調節,把釀酒的麥汁調濃一點,喝的時候就能補充點營養。所以不是所有的啤酒都配叫「液體麵包」,如果有人膽敢把那些麥芽汁濃度低還兌水的流水線國產啤酒冠以這個神聖名字,發燒友們會抗議。





苦修派僧侶雖不尚享樂,把釀酒視為修行的一部分,但他們認真、尊重傳統、慢工細活,而且絕對童叟無欺,再加上比利時處於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雪水經過岩層重重過濾下滲而成的地下水是適合釀酒的頂級水源,所以他們做出來的啤酒很快就聲名在外。




這導致很多人打著他們的旗號去賣酒。後來正宗的幾家苦修派修道院組織了「國際苦修派協會」

(簡稱ITA)

,為了避免自家旗號被商業酒廠濫用,訂立規定:只有Trappist僧侶在Trappist修道院里釀造或全程監督釀造的酒,才能叫做Trappist修道院啤酒,並打上下圖的「Authentic Trappist Product」標誌;販賣修道院啤酒所得只能用於修道院建築修繕、僧侶生活所需和慈善活動。




修道院啤酒基本都採用「頂層發酵+瓶中發酵」的工藝釀造,我喝過的幾個品牌各有個性:Chimay的麥香、酸度和苦味;Orval的寬厚泡沫和海鹽香味;Rochefort特有的香料及咖啡香氣;Westmalle專註於以多種啤酒花調製出複合的酒花風味;La Trappe則有少見的單料啤酒及修道院白啤。




· · · · ·




真正為修道院啤酒贏得世界聲譽的,是比利時Saint Sixtus修道院的啤酒「Westvleteren」。這是最小也最有神秘感的修道院啤酒品牌,連酒標都沒有,全靠瓶蓋來區分三種類別:酒精度5.8%的Blonde

(綠蓋)

、酒精度8%的8號

(其實就是三料啤酒,藍蓋)

、酒精度10.2%的12號

(其實就是四料啤酒,黃蓋)

。在美國的朋友能見到一個有酒標的版本

(下圖右)

,那不是酒廠出的,而是應付美國法律,二道販子把這些酒倒賣到美國時自己貼上去的。





不僅酒瓶設計低調,連購買都異常不方便:他們會定期在官網公布開放售酒的時間,你必須打電話去他們唯一的一條啤酒熱線

(不好意思,官網下單不能)

,登記你的電話和車牌號,到了時間後開車去提貨;每個車牌號一年只能買一箱

(24瓶)

,明文規定不得專賣。而且你花錢都不能選種類,他們那天賣什麼,你就買什麼。




哪怕是這樣,千辛萬苦終於買到這酒的人,沒有一個不樂呵呵的,因為,能打通電話就是贏家了——好幾個啤酒作家在博客抱怨:每次開放電話預定的時間只有兩小時,我在這兩小時里啥都沒幹撥了兩千次電話都打不通——熱線只有一條,撥打的人成千上萬。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辭辛苦都要買?因為好喝!「Westvleteren 12」從2006年在權威啤酒網站Ratebeer被全球啤酒發燒友票選為世界第一啤酒以後,這個寶座便一直坐穩到2014年

(在2015年掉到第2名)

,在巔峰時期,Westvleteren的另外兩款酒也同時擠進了世界前十。




另一個美國啤酒網站Beeradvocate里,「Westvleteren 12」也連續多年奪冠,不過現在掉到第19位

(前20有18個美國啤酒)

,鑒於Beeradvocate更美國化,對此我的評價只能是:「美國佬真的懂啤酒嗎?」

(美國啤酒的粉絲們別生氣,美國精釀的好我是承認的,但是你們贏都贏了,給我調侃一下不行嗎?還能好好玩耍嗎?)




作為有好奇心的飲家

(主要是嘴饞)

,我也買過「Westvleteren 12」——當然不是自己開車去修道院,而是找不知道第幾手的二道販子買的,酒錢加上國際運費,來到國內超過300元一瓶

(這瓶酒在修道院的售價是40歐/24瓶,也就是國內買一瓶的錢能在修道院訂一箱還有餘,自己算算翻了多少倍)

。對於一瓶330毫升的啤酒來說,簡直是天價!




開瓶以後,厚實綿密的氣泡,濃郁如奶油的口感,酒體圓潤堅實,有黑色水果、乾果、焦糖、煙草、皮革的味道,豐郁的味道如潮水般在味蕾擴散;入喉以後,口中的複雜余香仍繞樑三日。那一刻我真切地覺得:上帝慈悲,垂愛和他一樣的酒鬼,所以借自己的僕人的手,為世人釀造用於享樂的好啤酒;雖然貴了一點,但你確實很難找到比它更完美的啤酒了,阿門!




可Westvleteren的修士們,一直在那裡寵辱不驚。他們說:「我們是僧侶,不是釀酒師,釀酒不過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對於那些去參觀酒廠和修道院的酒客,更是一副「我不想鳥你」的樣子

(苦修者得盡量不說話)

,還找了個會英語的博物館職員幫忙應付參觀者。





Saint Sixtus修道院

(上圖)

成立於1831年,隨後開始釀造酒精度為2%的啤酒,直到1940年期間才開始釀造高酒精度的「Westvleteren 12」,到1945年,當時的長老認為他們太專註於釀酒耽誤了修行,於是定下規矩,每年的釀酒量不能超過4750百公升

(不到6萬

箱)

,至今不改。修道院里雖然有三十多個僧侶,但只有5、6個人負責釀酒,每年開工70多天,即可完成這個產量。




當你在國內聽慣了諸如和尚職業化、寺廟企業化的新聞,看到那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方丈遞給你一張名片,竟然是這個山那個什麼寺企業集團的CEO,你知道這個宗教已失去了靈魂。很難想像在比利時這樣的發達國家,還真有這麼多僧侶過著有錢不賺的清苦生活,只為信仰和修行而活。




一起干一杯修道院啤酒吧,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相信,如果有天堂,通往那裡的階梯一定是由Westvleteren啤酒的瓶子鋪起來的。





ps : 關於酒,范主還寫過一篇《全世界每2秒就有人打開這瓶香檳,天生「酒鬼」的我去法國醉倒了!》,探訪了法國的酩悅酒庄。在商務范公號的對話框里,回復

范主親測

」就可以查看啦




(本文由微信號Thedrinkers授權商務范發布,Thedrinkers一直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關於酒的知識,期望發現更大的酒世界)






『 新浪微博@ 

商務范范主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郵箱 

bfaner@vip.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范 的精彩文章:

招人|我們希望有才華的你:愛寫作,對時尚、汽車、腕錶珠寶感興趣
原來金燕西才是國產劇霸道總裁鼻祖…

TAG:商務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