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拜騰BYTON Concept首次試駕,「49英寸屏幕+五種手勢」的新體驗

拜騰BYTON Concept首次試駕,「49英寸屏幕+五種手勢」的新體驗

4月21日上午,36氪受邀參加了BYTON拜騰旗下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在北京朝陽體育中心舉行的首次公開試駕活動。

當天來到試乘場地,36氪看到一款灰色的BYTON Concep,而且拜騰方面還為每一位試駕者安排了專門的講解員。不過由於天氣原因,試駕活動隨之取消了。

而在室內,則有一款綠色的BYTON Concep,可供試駕者來體驗。並且有專門的講解員介紹這款概念車的外形設計,也有講解員介紹這款車的內飾以及車內設計。

這款汽車定位為豪華智能中型SIV(Smart Intuitive Vehicle,即「智能直感汽車」)。從外形來看,這台車長4.85米,寬1.96米,高1.65米,軸距長2.945米,並配備了22英寸的輪轂。

據講解員介紹,與傳統汽車不同的是,這款汽車有著多線條的設計。比如,在前臉、尾部上多次出現的三組標誌性「連接線」設計,象徵著「人與人」、「人與車」、「車與車」之間的互聯。

基於這樣的設計,BYTON Concept的前後大燈也有了專屬的智能表情(smart surfaces)。當BYTON Concept的感測器檢測到駕乘者、行人或者車輛接近時,前後大燈便會利用不同的色彩向這些「人」或者「物」傳達不同的信息。

比如,當有一輛車接近BYTON Concept,可能產生碰撞危險時,其前後大燈會呈現紅色或高頻閃爍,以達到警示作用,這一設計概念將在未來量產時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除此之外,BYTON Concept在外形上的一大創新還有對後視鏡的處理。從整體的車型來看,這款概念車沒有了後視鏡的設計。在量產時會不會保留,則取決於相關的規定。

在車的內部設計上,BYTON Concept也有諸多的獨創。坐到車的后座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排座椅後方配置的智能屏,以及位於駕駛盤前方的超大屏幕。

據講解員介紹,這款車一共有四款智能屏。在最前方,是全球首個駕駛員觸控屏(Driver Tablet)——長125cm、高25cm(49英寸),使用了拜騰自研的開放式數字雲平台(BYTON Life)。

值得一提的是,BYTON Concept能夠實現物理操控、語音識別、觸摸控制、生物識別及手勢交互等五大交互方式。其中,用戶還可以通過翻動、滑動、抓取、拖拽、「ok」等常用的「手勢」來操控這款智能屏。

即便觸控屏位於最前方,但主駕駛位和副駕駛位的乘車者都可以做相關的視頻操作。講解員稱,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能夠將一部視頻拖拽給位於副駕的體驗者,而位於副駕的體驗者也能夠通過同樣的方式將視頻「拖拽」到後排共享屏當中。

對於36氪提出的「智能大屏會不會影響到駕駛者」這一問題,BYTON拜騰用戶體驗副總裁叢浩仁先生(Mr. Jeff Chung)表示,這款屏幕會根據駕駛狀態進行相應的設置,而且還會根據環境光照的變化來調整明暗度。

其中,拜騰超大共享全面屏可以根據環境光照的變化來調整明暗度,即使在外界光線強弱急劇變化的時刻,共享屏面屏也能夠同時改變亮度,時刻為駕乘者提供最佳的視覺感受。

此外,BYTON Concept還有一大特色是,沒有傳統的扶手箱和傳動結構,因此採用了「可旋轉座椅」,位於主駕駛位的體驗者可以將BYTON Concept的前排座椅向內偏轉12°。

這款車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至於哪些功能和設計會保留,Jeff Chung並未給出確切的回答。不過他表示,到時候概念車85%的設計會被保留。

以下為36氪等媒體採訪智能汽車用戶體驗副總裁 Jeff Chung 的對話內容:

記者:BYTON Concept的手勢交互功能非常酷炫,但是跟觸屏比起來,準確性還是差一些,在量產車上會有所改進嗎?

Jeff:BYTON Concept依然是一台概念車,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量產車的手勢識別性能,會更大提升並努力做到完美。量產車和SED的主要交互方式為語音,而手勢僅作為輔助,讓人機交互更加便利。

在量產車型上,我們還會對手勢控制進一步優化,讓它變得更加精準,距離量產還有一年半時間,所以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進一步提升。此外,車輛對手勢的識別過程也是一個機器的不斷自我學習的過程,這也體現了Byton系統的智能化一面。

記者:這款車的語音系統來自亞馬遜的模塊,目前有哪些進展?亞馬遜語音系統在國內使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所以後續會不會和其他家進行合作?

Jeff:在語音系統方面,我們將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選擇這個區域最具實力的合作夥伴,年初在CES宣布和亞馬遜的合作,僅是拜騰針對美國市場的選擇。但是在中國,我們將針對本土情況,選擇面向中國市場的語音系統合作方,一旦有更新消息會及時向大家通報。

記者:近日拜騰和百度方面達成了戰略合作,合作模式是怎樣的?還會和阿里巴巴和騰訊方面有什麼合作嗎?

Jeff:我們目前正在積極地討論一系列合作方案,可是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因為我們有很多種方案和很多的競爭者,我們和所有的廠商都在談,所以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考量。我們會在一些重點的領域,選擇一些核心關鍵技術非常有實力的企業來開展合作。我們深信百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合作夥伴,而且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記者:使用共享全面屏的設計理念?

Jeff:我們發現用戶在實際駕車時,仍有一些需求未被滿足。就拿導航來舉例,如果你的屏幕比較小,在導航時經常要進行放大操作,才能看清地址信息,對於屏幕的放大操作可能會對駕駛者造成干擾。但如果是共享全面屏的話,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所以我們希望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幫助用戶解決類似的問題。

記者:共享全面屏會不會干擾駕駛員?

Jeff:首先我覺得從我們司機的角度來講,不是說你在任何時候都是可以看到共享全面屏當中的所有內容。比如說你在駕車的時候,共享全面屏上所顯示的內容是受限的,另外我認為司機分不分心和屏幕的大小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而是一些可視化的東西,比如說眼前看到的東西迅速的移動或改變都可能會對駕駛員造成干擾。再或者是聽到的東西,比如說后座兒童的哭聲或者是手機鈴響都會給駕駛員帶來干擾。

我們的目標是排除一切可能干擾駕駛員的因素,因為共享全面屏的系統邏輯是在不同的操作情況下,會提供符合當前駕駛安全標準的呈現形式。而且我們會保證內容在變化的時候,它的變化速度比較慢,這樣就不會導致司機的分心。

記者:這款概念車推出了很多新功能,量產時哪些功能會被放棄?放棄這些功能的標準是什麼?

Jeff:並不是說放棄這些功能,而是一些功能我們是基於L4級、甚至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設計的,只是目前在擁有L3級的駕駛輔助功能的量產車上,一些功能還不能實現。

但在未來,基於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我們將不斷的調試與完善這些功能,並通過軟體更新的方式,讓車輛提升這方面的功能作用,到那時,用戶可以通過車載軟體獲取更新程序,完成對運營和功能的升級。

記者:您參與過Apple Mac的研發,與智能汽車相比有什麼不同嗎?

Jeff:我覺得有一點很不同,就是我們在做汽車的時候,要考慮駕駛員分心和安全的問題。不過,從技術的角度來講,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做Apple Mac的時候,它需要很大的屏幕、很強的計算能力、很舒適的人機交互體驗等等,對車來講也是一樣的,我們希望能夠把傳統的汽車工藝和最先進的電子消費品元素和技術進行一個很好的結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Keep更大的野心:攻入健身用戶的「家用場景」
閱文集團上市後首份財報:年凈利潤5.561億元,在線閱讀營收佔比超八成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