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產油國合作形勢預判

2018年產油國合作形勢預判

2016年底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聯合減產協議。實施至今,國際石油市場呈現穩中向好走勢。

1

本次「減產聯盟」限產保價行動的五大特點

認識統一,協同配合力度大,產油大國沙特和俄羅斯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認識統一,協同配合力度大,產油大國沙特和俄羅斯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建立減產監督機制,定時監測評估減產執行情況,監督減產任務落實

密切觀察市場供求變化,謹慎調整產量政策

積極同美國石油企業與投機基金溝通協調,織起平衡供求、穩定油價的更大網路

歐佩克減產執行率創歷史最高,救市推價成效顯著

2

2018年產油國合作形勢及國際石油市場預判

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提速,石油需求依然強勁,同時美國石油產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並開始向歐洲及亞洲出口。當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已普遍達到60美元/桶的目標價位,產油國的產量政策面臨調整,但筆者預計產油國將大概率本著謹慎原則,在不斷監測市場變化、正確評估供求狀況的情況下,適時適當調整產量政策。因此,預判2018年國際油價將會持續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2.1 聯合減產保價政策至少會保持到2018年上半年以後,而且保價之路可能會繼續走下去

進入2018年後,雖然國際油價已經持續上漲且達到產油國60美元/桶的目標價格,但產油國並未動搖減產行動,紛紛表示短期內不改變減產政策。加之市場需求強勁,自2018年1月8日起國際油價持續攀升,截止1月15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當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70.26美元/桶,突破70美元/桶。在此形勢下,產油國仍然沒有鬆口放棄減產政策。特別是2018年1月18日俄羅斯與沙特兩國首腦還表示繼續合作穩定市場。產油國首腦還多次明確表示,2018年上半年不會退出且以後將平穩退出。2018年1月21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舉行了聯合部長級石油減產監督委員會會議,共識是繼續合作。就連急於擴大生產出口的伊朗,其石油部高官2018年2月9日亦表示,減產協議將持續至2018年底。就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看,自2017年8月份開始,歐佩克減產力度持續加大。2017年12月歐佩克12個國家減產協議執行率提高至129%。2018年2月1日路透社公布,2018年1月參與限產的11個成員國減產執行率高達138%。

即使2018年油價穩定在60美元/桶以上,產油國的減產協議在2018年下半年終止,保價之路也不太可能走完。鑒於此前油價大跌的損失與油價上漲後的既得利益,產油國會著力維護其理想價格。可以說,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只要大體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基本實現產油國的目標價格,而產量政策是增還是減倒並不重要了。只要產油國的訴求是調控的結果,保價之路就沒有走完結束。今後,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產油國有可能建立長效的協作機制,將減產保價的一時之舉走向聯產保價的長效之路。通過此次保價推價運作,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產油國之間的粘合力,逐漸實現這種過渡轉型。2017年12月13日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表示,歐佩克與其他產油國正在尋求一項針對石油供應管理的連續性戰略,暗示各產油國正考慮2018年底減產協議結束後繼續深化合作。2018年1月11日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表示,除了聯合減產,歐佩克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將以更緊密的方式進行聯盟。2018年1月21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舉行了聯合部長級石油減產監督委員會會議。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就明確表示,產油國需要達成一個更長時間的合作框架。由此可以看出,產油國正在構築長期聯產保價的機制。

此外,當前產油國與美國之間在維護市場上仍然有著相互理解與合作。2018年1月24日美國能源部長Rick Perry對沙特和俄羅斯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會消化新增供應,美國頁岩油增產不會攪亂油市。當日俄羅斯和沙特能源部長也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強勁會有助於抵消美國原油產量增長的影響,防止油價再次滑坡。此番對話向外界表明,兩者之間並沒有形成此消彼長的對立。這似乎與上年同華爾街協調維護市場異曲同工,是另一種形式的默契。

2.2 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提速,石油需求依然強勁

2018年1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3.9%,上調了0.2個百分點。尤其是將經濟增長一直較為低迷的發達經濟體2018年、2019年經濟增長分別上調0.3個、0.4個百分點至2.3%、2.2%。也就是說,全球經濟正在加熱當中。各家權威機構預測的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仍然保持在150桶/日左右。而從2018年1月19日IEA發布的月度報告看,2017年11月經合組織(OECD)商業原油庫存連續第四個月減少,降幅為1790萬桶。此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為9911萬桶/日,2017年12月全球石油供給為9770萬桶/日,單就這對數據看,供應存在著明顯的缺口。截至2018年1月19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連續第十周下降,且連續第七周大降,庫存水平為2015年2月以來的最低,美國原油市場交割地庫欣地區庫存跌至2015年1月以來最低。此外,如果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減稅政策開始實施的話,將進一步促進美國製造業復甦,拉動石油消費增長,給國際市場又增添了利多因素,勢必推動油價繼續有所上漲。

2.3 美國石油產量大幅度增加,並開始向歐洲及亞洲出口

2017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行,美國石油生產亦不斷擴大,且2018年以來,美國石油鑽井仍然繼續呈現擴大態勢。截至2018年2月9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鑽井數增至791座,連續3周增加,觸及2015年4月以來新高,比2017年同期增加200座,增加33.8%;截至2018年1月19日當周,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升至990萬桶/日,接近1970年創下的1004萬桶/日的紀錄高位。而2017年2月6日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稱,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增長129萬桶/日至1059萬桶/日,明顯高出歷史紀錄。

2.4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已普遍達到60美元/桶的目標價位,產油國的產量政策面臨調整

一方面,推價的內在動力勢必有所降低。在這方面,俄羅斯、伊朗都有不同方式的表露。2017年12月下旬,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稱,如果石油市場接近平衡,產油國就將討論退出減產協議。2018年初該部長又談到,2018年1月21日產油國部長會上可能討論減產協議的退出。隨著油價的穩定回升,產油國不可迴避地面臨著調整產量政策的現實。另一方面,產油國也會考慮抑制美國頁岩油生產過快膨脹的問題。2018年1月9日伊朗石油部長尚甘尼表示,各產油國對頁岩油增產趨勢表示擔憂,歐佩克並不希望布倫特原油價格升至60美元/桶以上。言外之意,油價過高會丟失產油國既有的市場份額。此種想法,有可能推動產油國調整減產政策。近來,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已將2018年3月份出口歐洲、美國和亞洲的官方油價略有降低。客觀上,油價高出70美元/桶後,肯定將給美國頁岩油生產留出更大的空間,油價反而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抑。

2.5 當前國際市場原油持倉量均居歷史高位,對國際油價有明顯壓力

2018年2月6日,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WTI原油與英國倫敦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的基金凈多倉達到73.91萬手和45.01萬手,分別比2014年6月高出61%和130%。當時,國際油價普遍在100美元/桶以上。此後,國際油價便開始持續下跌。因此,從技術層面上看,近期油價亦有回調壓力。

《國際石油經濟》

原文信息

題 目:新形勢下產油國限產保價政策的特點與趨勢分析

作 者:呂東悅

原文字數:6238字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

刊登期號:2018年第3期,55-59頁

往期文章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石油經濟 的精彩文章:

TAG:國際石油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