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不離嘴,你知道攝影是怎麼來的嗎?

攝影不離嘴,你知道攝影是怎麼來的嗎?

關於藝術和生活

發明創造的秘密何在?什麼物質具有如此驚人的感光能力,不僅能讓光線透過其身,還能保存光的影像?能同時充當眼睛和視覺神經的,是感覺的物質工具還是感覺本身?

——《光繪成像》(photogenic drawing),1839年

許多人自稱為老法師、攝影師,到底又有多少人了解攝影的歷史呢,雖說藝術這個東西,對歷史研究不想其他學科那麼嚴謹,但是有一句MMP話不得不說一聲:

要想知道未來怎麼發展,首先要了解他的過去。

就讓小異帶領大家學習這一段歷史把

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是有人類的需求因而產生的,攝影當然也不例外,19世紀30年代,當攝影公諸於世的時候,西方工業化社會已經為接納攝影做好了準備。照片的出現和存在是因為它可以滿足社會和文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是手工繪畫無法滿足的。(簡單來說,就是另尋新歡)社會和文化呼喚對現實呈現更精準和直觀的表現,這一訴求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

為了更精確的表達現實,15世紀的畫家們發明了一個透視繪畫系統,以及被稱作鏡箱(camera obscura)的光學儀器,這種儀器能將遠處的風景投射到一個平面上,這種手段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

▲鏡箱(

camera obscura)

到了19世紀初期,藝術家們普遍注意到「繪畫是一門科學,應當被當作研究自然法則的手段對待」時,表達了對事實的尊重,這種尊重使得藝術和科學的目標結合了起來,並為攝影的發展做了鋪墊。如果需要客觀的研究自然,需要真實的表達自然,還有什麼會比相機更精確無私的「眼睛」更好呢?

▲約瑟夫?尼賽福爾?尼埃普斯攝《在勒格拉斯的窗外景色》

據說這是人類所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是不是和小異一樣,一臉茫然

但他真真是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雖然模糊不清,但是依然可以辨別一些攝影初期的影子,他是由法國人約瑟夫?尼賽福爾?尼埃普斯(以下簡稱小約)拍攝於1826年的,同時也是他發明了日光蝕刻法,從而確定了攝影術的發明。

▲小約

這副作品是錫合金板塗以柏油,放在他自製的照相機里,在他法國居所的閣樓上,對著窗戶曝光了八小時,然後用薰衣草油對柏油進行溶解,柏油感光層中受光暴晒部分變硬不溶解,其他部分依受光多少全部或者部分溶解,從而使影像永久固定下來。這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張照片。

但是這哥們直到1833年去世之前都沒有公布他的攝影方法,一說是因為保密理由,還有人說他是並不認為推廣它有什麼用。

他嗝屁了,攝影怎麼辦啊,別急,有哥們啊,就是下面這個老頭,小約的合作者達蓋爾(以下簡稱小達),也是最早公布的達蓋爾攝影術的發明者(雖然大部分功勞是小約的)。

▲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

1833年小約去世後,小達繼續研究著利用光線創造影像的技術問題,終於在1838年形成了一種實用工藝可供銷售,在他自己銷售幾次無果後,他想到了(金主爸爸)法國政府,然後吸引到了法國眾議院的一名議員阿拉戈,最終阿拉戈說服了法國政府收購了這項工藝。

1839年1月,法國科學院在其官方公報中刊登了一則公告,宣布了達蓋爾攝影法的問世,8月19日,在達蓋爾的陪同下,阿拉戈在法國科學院和藝術院的聯席會議展示了這一發明,伴隨著人們的激動,阿拉戈概括了達蓋爾攝影法(基本上就是通過對碘蒸氣敏感的鍍銀銅板曝光,並將銅板置於汞蒸氣中沖洗初潛影),列舉了這項技術的潛在用途,並預言性的強調了其尚難預見的發展。

▲達蓋爾攝,《聖殿大道,巴黎》

小達自從公布達蓋爾攝影術以後,不僅出了40種譯本的暢銷書,參加各種展示會,還獲得了一大批小迷弟,他自己也被稱為「攝影之父」,用現在的話說,簡直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啊!

其中一個美國佬迷弟在兩年後還拍到了月球

▲美國佬攝,《月球》

再看看小異今年年初拍的月食,簡直欲哭無淚啊!

▲圖蟲ID:創異creart

在達蓋爾攝影法公布的同時,幾百公里以外的英國,卡羅式攝影法於1839月由其發明者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以下簡稱小塔)在倫敦公布,但是與小達走上人生巔峰不同,小塔卻一直罵名不斷。

▲小塔

與小達窮屌絲逆襲不同,擁有貴族背景和大學教育的小塔能夠涉足他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思想領域,(窮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還限制了我們的思想)而且萌生永久固定鏡箱毛玻璃影像的想法,竟然是在度蜜月的過程中產生的???

1835年夏天,在將經過處理的紙張(先在紙上塗硝酸銀溶液,干後在塗碘化鉀溶液,干後在塗硝酸銀和醅酸溶液)插入特殊的相機後,他成功的獲得一組拉科克修道院(他的祖宅)的負像,其中包括一副郵票大小的花格窗的影像。

▲小塔攝,《拉科克修道院的花格窗》

在這其中還得穿插一個對於攝影化學突出貢獻的人約翰?赫謝爾。與小達相同的是,小塔剛開始也是使用普通的食鹽溶液來終止鍍銀層在光線下的持續反應,但直到這兩難兄難弟都轉用大蘇打(硫代硫酸鈉,俗稱海波),未曝光的銀鹽才能完全去除,影像也達到了令人滿意的地步。海波的特性正是赫謝爾發現的。赫謝爾還非常前瞻性的提出了用「攝影」 (photography)代替「光繪」 (photogenic drawing)還創造了「正像」(positive)和「負像」(negative)這兩個詞語來指代反轉的和還原的影像,這是這套系統的整個基礎。

言歸正傳,後來小塔自1837年以來停止了對於固定影像的研究,但自從小達將他的發明公佈於眾後,似乎激發了小塔的小宇宙,在碰巧間發現了顯影液(可以將曝光在紙上的負像轉為正像)後,大大提升了影像的質量和縮短了拍攝的時間,從這張倫敦一景中就可以看出。

▲小塔攝,《在建的納爾遜柱,特拉法加廣場,倫敦》

1841年小塔申請了他的第一項專利,用卡羅式攝影法來命名他的照片,也稱之為塔爾博特攝影法。這一舉動將英國攝影領域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捲入長達十年之久的商業開發風波,小塔生前及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不斷被職責阻礙了攝影的發展。

小塔之所以這麼認真的研究攝影,主要在於它扮演著為事實提供視覺證據的角色,但這幅「掃帚的獨白」(小塔母親的說法),流露出了他對藝術化的表現平凡事物的興趣。他也認為攝影可以為那些缺乏繪畫才能的人提供一個藝術表達的渠道。

▲小塔攝,《開著的門》

缺乏清晰度和容易褪色被認為是紙基照片兩個最嚴重的問題,在科學界相繼試過玻璃代替紙基,蛋白作為銀鹽粘合劑的做法後,1850年英國雕刻家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徹發布了一種新方法即採用火棉膠(collodion),對其敏化後置於玻璃片基上,從而有效的替代了原來的方法,由於在潮濕環境中使用這種玻璃底片可以減少曝光時間,人們將這種方法稱為「濕版法」(wet plate)或「火棉膠法」(wet collodion method)。火棉膠技術的出現標誌著未購買許可卻商業化使用卡羅式攝影法的侵權者的幸福的到來,雖然後來小塔還厚顏無恥的稱火棉膠技術也受卡羅式攝影法技術保護,但是隨後小塔敗訴了,同時也宣告了卡羅式攝影的終結。

在火棉膠底片投入使用的同時,蛋白照片工藝也迅速成為了一項新的攝影技術。在其存在的30多年時間裡,這項技術促成了一種以清晰度高、表面平滑、反差強烈為特點的攝影類型。這其中還穿插著「碳素印相法」(carbon pringting)、「碳印法」(carbon process)。

回首19世紀上半葉的攝影發展,真是百花齊放,爭相鬥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攝影的時代已經到來。

那麼後續的攝影又是如何發展的呢,如何演變為今天隨手拍的人人攝影家呢?

END

撰文:創異攝影

圖片:《世界攝影史》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微博:創異creart

關於藝術和生活

關於藝術和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異creart 的精彩文章:

TAG:創異cre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