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震後自然景區的回復

來自震後自然景區的回復

導讀

根據阿壩州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關於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部分景觀對外開放的公告》,九寨溝部分景觀於2018年3月8日對外開放。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屬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以特有的翠海、疊海、彩林、雪山和藏情馳名中外,享有「童話世界」的美譽。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的7.0級地震,造成了25人死亡,525人受傷,6人失聯,176492人(含遊客)受災,73671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九寨溝地區受地震影響關閉景區,逐步開展重建工作。

2018年3月8日震後重開的九寨溝,在「限區域、限流量、限時段、限方式」的前提下逐步開放,遊客乘坐觀光車遊覽,實行「原車原回」運行模式,並下調了門票價格。九寨溝景區如何在地震之後進行風險評價、分析客源波動、恢復市場、找回往日的風采,我們或許可以借鑒一下旅遊學研究中往年對九寨溝震後復原和旅遊情況分析的幾篇論文。

4535

表1 2013-2016關於景區震後重建和遊客分析的論文

圖1 九寨溝風貌

圖2 九寨溝風貌

1

震後景區旅遊人數波動的多重分形結構研究——以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為例

李文勇,史凱,鄧貴平

研究方法

該研究運用多重分形消除趨勢移動平均分析法( MF-DMA) 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後4 年的九寨溝國內外遊客時序波動趨勢。

研究內容

本文通過對2007年汶川地震發生之前九寨溝國內和國外遊客日均人數序列的多重分形譜特徵進行研究。發現九寨溝旅遊系統具有的顯著長期記憶性和多重分形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自組織特徵,這意味著系統能夠在內在動力機制驅動下,通過與外界環境的能量、物質和信息交換,從無序向有序、從簡單向複雜演化。

九寨溝旅遊系統恢復中表現出的臨界質點效應,可解釋為一種可逆的沙堆模型(reverse sandpile model),通過對九寨溝臨界質點的分析,我們可以推論出旅遊系統是否進入臨界態可以通過對具有時間序列的遊客人數具備的多重分形特徵強弱進行判斷,如果分析顯示系統具有顯著的多重分形特徵,就意味著其已經進入臨界狀態。一旦旅遊系統進入臨界態後,景區運營主體就應加強與外環境的信息、能量或物質交換活動,譬如免票優惠日、旅遊節慶日等活動,以提供促使系統產生相變的關鍵事件。

討論

近年來,地球進入了新一輪的地殼板塊活動活躍期,尤其是環太平洋板塊,中國、紐西蘭、海地、秘魯、日本等國均相繼發生地震對旅遊業的破壞也極其嚴重,本研究旨在對震後旅遊景區市場的恢復重建提供參考,試圖幫助景區有效探尋震後旅遊市場的演變規律和路徑。

2

嚴重自然災害後災害景區對非災害景區波及效應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後四川境內的景區為例

吳家燦,李蔚

研究方法

本文藉助紮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對114名研究對象進行了開放式/半結構化訪談,歸納了此種波及效應產生的原因,並構建了此種波及效應產生機理的概念模型。

研究內容

文章通過現實觀察,發現在嚴重自然災害發生後受損程度不同的旅遊景區恢復均較遲緩的現象,進而對災害地旅遊景區進行了細分,界定了非災害旅遊景區和災害旅遊景區,闡明了災後災害旅遊景區對非災害旅遊景區存在負面的波及效應。

通過對訪談結果的分析筆者構建了災害旅遊景區對非災害旅遊景區產生波及效應的概念模型,對於聯結性波及效應而言,根據調查結果,使非災害旅遊景區與災害旅遊景區產生聯結原因有二。一是景區本身被組合在一條旅遊線路內,二是情感關聯。

並且相當數量的遊客將汶川地震稱之為「四川地震」,進而將景區損壞這一現象泛化到了四川境內的所有景區,只要是四川的旅遊景區都被視為災害旅遊景區非災害旅遊景區和災害旅遊景區都處於四川境內,此時,行政區劃的作用凸顯,泛化的程度覆蓋了一個省域範圍。

根據一些列分析,作者構建了災害旅遊景區對非災害旅遊景區波及效應的產生機理,如下圖:

圖3非災害旅遊景區所受波及效應產生機理

討論

災害旅遊景區對非災害旅遊景區的波及效應是存在的,進一步深入挖掘和確定相關變數,並針對不同的變數提出相應的遊客贏回策略將是本研究的下一項任務。此外,筆者發現,在中國,鬼神信念與旅遊,以及自然災害發生前後旅遊目的地的色彩意象認知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3

基於多情景的景區自然災害風險評價方法研究——以九寨溝樹正寨為例

葉欣梁,溫家洪 ,鄧貴平

研究方法

文章採用情景分析、基於參與式地理信息系統(PGIS)的災害風險評估技術、基於多種情景的景區風險評價方法。

研究內容

文章採用參與式地理信息系統(PGIS)技術,模擬景區未來典型自然災害風險情景,建立典型致災因子強度與災害風險情景對應關係;對旅遊資源、旅遊設施進行分類,分析遊客居民景區內時空分布特徵,建立致災因子強度與景區承載體的脆弱性對應關係;最後通過擬合風險曲線,建立景區綜合災損模型並預測出多情景年均損失。綜合景區利益相關方可接受風險,基於災損和防災成本進行風險決策。案例研究以九寨溝樹正景群為例,模擬九寨溝在分別遭遇 20、50、100、200、500、1000 年一遇 6 種暴雨情景下引發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衝擊力,建立 6 種情景泥石流與樹正景群脆弱性關係;預測 6 種情景潛在損失和人員傷亡;結合可接受風險,提出九寨溝樹正寨未來自然災害防災降險措施,主要包括災情監測和隱患點治理兩個方面。

討論

旅遊景區自然災害風險管理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研究方向,風險管理的主題看上去似乎是老生常談的學術話題,在古今中外一直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關注,但在實際研究中,不論在評價方法上還是歷史數據獲取以及可接受風險的認識上都有較大的差異和難度。所以,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該文集成整合 PGIS 技術、多情景和概率統計等方法,希望提升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應用性。

旅遊地自然災害風險管理作為災害經濟學、旅遊地理學以及風險管理學的交叉研究點,是一個尚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研究領域。由於旅遊景區是以旅遊為主要服務功能的區域,所以,其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吸納其他領域的風險感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思路時,需要對引入的研究方法作進一步的調適和改進。對於以九寨溝為代表的世界自然遺產類型的旅遊景區,旅遊資源價值的科學評價是整個自然災害風險評價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今後的研究要包括對於遊客、居民、旅遊資源等各類暴露的損失研究。

4

Consuming post-disaster destinations: The case of Sichuan, China

Biran, Avital; Liu, Wei; Li, Gang

研究方法

該研究運用「黑色旅遊」理論,旨在研究目的地突發災難後對旅遊者消費行為的影響。通過使用半結構訪談和結構化問卷相結合的方法,以北京(四川旅遊的主要客源地之一)為調研地,進行問捲髮放,並通過收集數據進行後期實證研究。

研究結論

該研究結論顯示,在四川地震發生後,有三種不同的消費現象出現:第一種是忠於傳統(災難前)休閑產品的群體。這一群體的特點是深受追求享樂(娛樂、逃避和放鬆)動機的影響,沒有被四川後來出現的「黑色旅遊」產品所吸引。因此,地震所帶來的「黑色旅遊」產品對這部分人的旅遊動機影響甚微。第二種是具有「黑色旅遊」動機的參與者,他們對與災難相關的新聞、網站等感興趣。這部分群體認為去四川旅遊不僅僅是追求休閑,更希望補充他們對地震的信息,同時渴望為災區的重建提供幫助。第三種群體是人數最多的,是指那些有可能在休閑行程之外同時消費「黑色遺址」的人。這群人試圖通過在一次旅行中,體驗不同類型的活動,從而最大化其時間和金錢效用。此外,研究還表明,這部分人是通過休閑旅遊來尋求對死亡的思考。

討論

為了加深對「黑色旅遊」消費的理解,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在遊客在受災目的地「黑色旅遊」消費, 而不僅是他們對這些目的地的主流產品的消費。此外,Lennon和Foley (2000)的研究表明, 進行黑色旅遊的遊客大多是那些偶然訪問「黑色」網站的人,。這個概念進一步提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搞清楚誰是真正的「黑色旅遊」遊客, 誰是「黑色」網站的訪問遊客。

5

自然災害型危機事件後國內旅遊客源市場恢復研究— —以九寨溝景區為例

李宜聰,張 捷,劉澤華,張宏磊,蘇 醒,陳 星

研究方法

文章以經歷過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九寨溝景區為例,以國內客源市場為研究對象,以地震前後第一手抽樣調查資料為數據源運用地理集中度指數、客源市場半徑、距離累計曲線等方法,引入「衝擊波」的思想,對不同距離的客源市場恢復特點進行歸納。

研究內容

研究發現自然災害型危機事件後,景區客源市場地理集中度指數降低而客源吸引半徑增加,表明危機事件對距離較近的客源市場衝擊較大,使客源市場構成趨於分散。不同距離國內客源市場累計曲線進一步驗證,鄰近客源市場份額顯著減少,表明鄰近市場受自然災害型危機事件衝擊影響大,是危機事件的反應敏感區;遠距離客源市場份額相對增加,表明遠距離客源市場需求受影響相對小,是災後旅遊市場構成的穩健區;中等距離客源市場份額增減情況不一致,表明中等距離客源市場是災後恢復的潛力區。依據研究結果,文章構建了自然型危機事件國內客源市場影響規律的概念模型,提出市場恢復的建議。

討論

突發危機事件後,景區基礎設施重建、旅遊者對景區安全性信心重建、平衡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營銷措施都影響景區旅遊業恢復速度,借鑒危機事件的影響規律可以更好地應對危機。根據自然災害型危機事件對不同距離客源市場影響的差異性,可從旅遊安全的信心重建、信息透明度、差異性市場營銷方面,針對不同距離客源市場有重點地展開。

6

Investigating the motivation-experience relationship in a dark tourism space: A case study of the Beichuan earthquake relics, China

Yan, Bing-Jin; Zhang, Jie; Zhang, Hong-Lei

研究方法

文章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綜合研究,旨在探討遊客為何走進災難發生地並與之接觸,以及這些接觸體驗如何影響遊客的動機和情緒反應。文章是首篇將結構方程模型應用於黑色旅遊研究的論文。(2016年4月發表)

研究內容

該研究為「黑色」旅遊下了新的定義,並描述了遊客行為和目的地現狀,同時還闡釋了「黑色」旅遊的組成部分。此外,該研究還考察了遊客進行「黑色」旅遊的動機及體驗,結果發現前者對後者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發現,具有好奇心的遊客很可能會通過了解事件來認知旅遊目的地的,而遊客對「黑色」空間的情感反應比認知體驗更能影響情感體驗。

討論

儘管學術界對災難主題的旅遊研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但在實證研究領域仍有巨大的空間需要突破, 特別是對 DTM 和 DTE 深入的定量研究。該研究旨在通過主體(即旅遊者) 與客體 (即目的地) 之間的地理關係, 來論證和豐富「黑色」旅遊的概念。未來的研究可能嘗試使用開放式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進行,還有必要將東道主居民納入樣本, 並增加不同案例, 以便提升該概念模型的適用性。

結語

九寨溝地震發生以來,九寨溝景區管理局有力有序推進景區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為確保九寨溝景區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順利推進,九寨溝景區管理局全面啟動並開展景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作。立足景區實際,制定完善了《景區災後保護與恢復總體規劃實施方案》《景區災後搶恢復保開園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細化工作方案,有力有序、強力推進地災治理前期工作,邀地災、遺產、環保、林業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參與各個環節審查把關。

九寨溝景區關閉期間仍舊藉助互聯網進行營銷,2017年12月九寨溝舉行第十三屆國際冰瀑節,通過網路以「時光旅行」為主題,充分運用景區與主流媒體的友好合作優勢及自媒體平台,持續利用九寨溝網路冰瀑節時間膠囊、全球實景直播,宣傳報道景區不同時節實景,刺激網民對九寨溝修復期主動發聲的營銷舉措熱情,激發遊客對震後九寨遊覽的期待值,為景區恢復開園的系列營銷工作打鋪墊。2018年3月8日恢復開放的當日九寨溝接待767人次,取得不錯的反響。相信九寨溝在科學規範的災後重建後,將開放全部景點,度過此次地震帶來的危機。

參考文獻

[1]李文勇,史凱,鄧貴平.震後景區旅遊人數波動的多重分形結構研究——以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為例[J].旅遊學刊,2013,(3):21-28.

[2]吳家燦,李蔚.嚴重自然災害後災害景區對非災害景區波及效應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後四川境內的景區為例[J].旅遊學刊,2013,28(03):12-20.

[3]葉欣梁,溫家洪,鄧貴平.基於多情景的景區自然災害風險評價方法研究——以九寨溝樹正寨為例[J].旅遊學刊,2014,(7):47-57.

[4]李宜聰,張捷,劉澤華, 等.自然災害型危機事件後國內旅遊客源市場恢復研究——以九寨溝景區為例[J].旅遊學刊,2016,(6):104-112.

[5]Biran,A., Liu, W., Li, G., & Eichhorn, V. (2014). Consuming post-disasterdestinations: The case of Sichuan, China.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47, 1-17.

[6]Yan,B. J., Zhang, J., Zhang, H. L., Lu, S. J., & Guo, Y. R. (2016).Investigating the motivation–experience relationship in a dark tourism space: Acase study of the Beichuan earthquake relics,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53,108-121.

本文圖片來自://image.baidu.com

本期微信編輯:樊佳依、薛楠(復旦大學旅遊學系研究生);沈涵(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教授)

歡迎轉載,轉載請聯繫《旅遊學刊》編輯部授權(lyxkwx@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學刊 的精彩文章:

紐約曼哈頓城市規劃的啟示

TAG:旅遊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