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永好談全球化:現在已是全球市場與資源的大結合

劉永好談全球化:現在已是全球市場與資源的大結合

「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角色」專場中,著名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分享了自身推動國際化和全球化的經驗教訓。

文 / 華商韜略 周怡

中國綠公司年會由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於2008年創立,至今已先後在9個省市舉辦10屆會議,並因高規格的參會群體以及前瞻而具全局和高度的探討課題,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論壇之一。

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由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辦,天津市人民政府支持,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本屆年會的主題為「智能商業時代:高質量發展與價值創造」,超過1000位知名企業家、商業領袖、政界要員、學界權威、NGO組織代表和主流媒體人士,將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圍繞企業家責任與創新、智能商業、全球化、AI、新零售、人才與組織、物聯網、影響力投資八大主題板塊展開演講和互動交流。

完整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歷程的劉永好,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獲得世界性成就的企業家之一,也是最早進行國際化布局的民營企業家之一。

以下為演講摘要(未經本人審核):

我們是做農業的,做食品的,所以人家都說我是老農民,看我這個樣子也是像老農民。而且,我還是養豬的,靠到我身邊聞一聞,還有豬的氣味。不過豬的氣味不一定臭,現在用新的生物科技,豬糞不臭了,還有一定的香味,這就是科技的進步。

我們從事農業產業已經36個年頭,首先在國內做,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民營企業,起初我們就想搞音響,跟生產隊一塊去做,但是項目被「槍斃」了,認為我們搞資本主義,沒辦法我們只好到農村被迫做農業。中國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我們從農村一步步走過來,到今天仍然堅守在農業和食品領域。

1998年我們開始考察,我們在中國已經是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有沒有可能把我們的產品在全球布局?於是我們跑到美國、歐洲、日本很多地方,最後發現那些地方比我們先進的多,我們到那個地方不見得能做得好。但在東南亞,我們有比較優勢,於是我們在東南亞先幹起來,第一個工廠在越南。這個工廠建成到現在剛好20年。

起初,我們滿懷信心,工廠建得不錯,生產質量也很好,結果產品拿出來根本沒人買,說我們價格太高了。為什麼高?他們本能的認為中國貨就應該是半價或者三分之一的假貨,那時候所有中國的貨都賣的特別便宜,所以我們生產的飼料根本沒人買。我們找到當地的農民,很多人說給你一半的價格算是抬舉你,因為中國貨在越南是低質量、低價格的代名詞,我們氣得不得了,但那時候的中國製造就是這樣的。

怎麼辦呢?我們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中國製造,中國產品的形象。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不光是質量提升,而且還千方百計改變他們的印象,比如推出免費飼料,賺了錢豬養肥了再掙錢,讓他們用實踐來檢驗我們。經過這些努力,我們獲得了成功。現在,我們在東南亞都是價格賣得最好的飼料企業之一。我們的全球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從最開始在東南亞干,越南、菲律賓、柬埔寨,一步步走到斯里蘭卡、孟加拉、南非,現在差不多40多個國家有我們的企業,在海外有十萬名員工。

與此同時,我們的國際化業務也不斷升級,多元化。最開始我們從事農牧業,做飼料業和養殖業、食品業,這幾年國家提出消費升級,我們發現國內普通的肉蛋奶已經滿足了,而高端的動物蛋白還不夠,高檔的牛肉、羊肉、牛奶,越高端的需求越旺。於是我們開始向一些資源比較好的地方投資發展,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他們的牛奶、羊奶質量很高,於是我們過去做一些投資,投資發展向縱深邁進,不斷從發展中國家縱深到發達國家,目的是為了中國消費市場,消費升級而去的。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我們也是結合的是最好的之一。2014年,習?主?席到澳大利亞參加G20峰會並對澳大利亞國事訪問,發表了非常著名的講話。在習?主?席和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見證下,我們簽訂了由中國的農業企業和澳大利亞農業企業合作的「中澳百年農業合作計劃」,用這樣的計劃聯合一些中國的企業和澳大利亞的企業,一塊推動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農業和食品的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的發展。因為澳大利亞的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公認的。

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項目已經投資超過100億人民幣,我們投資奶牛養殖,還在考慮把牛奶做成奶粉銷售到中國市場。我們在當地收購了一個大型肉牛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把亞洲市場、美國市場發展起來了,一年生產50萬頭。我們在美國的芝加哥也建成同樣的工廠,把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和整個亞洲的市場連接起來,我們成為市場中澳洲牛的主要供應商。中國消費升級,寵物需求很旺,中國寵物生產企業品牌技術含量不夠高,我們又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的寵物企業,用了50個億,這是我們集團牽頭,包括基金、淡馬錫、中投、京東聯合的投資行動,由我們來牽頭做,由我們控股,就把澳大利亞和國際市場、中國的市場、中國的消費升級結合在一起,同時在紐西蘭也收購寵物企業。

我們經常說現在是全球市場和資源整合,整合什麼呢?整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國際資源優勢的結合。我覺得這種優勢的結合形成新的格局。中國的養豬業以前都很小,比較雜,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也有一些問題,這些年規模化的養豬成為問題,要做好規模化的養豬我們有優勢,從種抓起,為此,我們在波士頓建了生物研究所專門搞研究,同時和全世界最大的種豬廠PIC建立合作,跟加拿大排名前三的進行合作,用一種嶄新現代化的模式來進行規模的養殖,供應中國的市場,滿足老百姓需求的同時降低食品安全的風險,降低環境污染的程度。

規模化養殖的同時,我們還跟國際結合,把法國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引到中國來共同合作,克?強?總?理訪問法國的時候見證了我們的簽約。

我們把全球優良的品種、優良的技術結合起來,還把中國本土好的豬種結合起來,重慶的榮昌豬是中國本土的豬,我們在做保育。藏香豬非常好,我們在藏區做藏香豬的繁育和保護,供應市場不同的需求,做不同的整合,把國際國內的市場資源結合起來,做聯動、互動,這是我們的發展格局。既帶動所投資國家的產業發展,拉動就業,今天我們在海外的員工有超過一萬人,其中在澳大利亞有超過3300人,澳大利亞的本土員工佔了90%多,我們很少派人去,我們還用民間的方式推動雙方的互動,搞了一個中國、澳大利亞百年農業以及食品安全的合作計劃,就是民間的互動。我們開創了一個新新格局,中國企業和所投資國家的企業互惠互利,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促進當地的就業一種新格局,在這個格局裡面容易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同,所投國家對我們都非常肯定。

我們正通過這種新格局來求更大的新發展,我是川商總會會長,差不多3萬川商在全國各地。我們商會就是考慮怎麼把川商聯合起來,在當地投資,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同時為家鄉、為中國、為四川經濟發展做貢獻,並且為此努力。

過去這兩年,我們直接推動和促進川商反向投資,做了將近兩千個億,就是支持本土的川商到國外去投資,在海外去發展,在澳大利亞、在紐西蘭、越南、菲律賓、美國,最顯著的全世界各地的中餐館,川菜館居多,四川的老闆居多,四川200多萬商人,一半是做川菜的,全世界很多做川菜的。我們利用這個優勢帶動四川的農產品輸往全國各地,比如郫縣豆瓣調味品這些,我們研究調味品是不是要做一些縱深的投資,專門做這樣的一些整合。

儘管在海外投資20年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們感覺到在海外投資仍然有相當的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就是政治風險。現在菲律賓的總統對華比較好,還不錯。在他上任以前的非常糟糕,那個時候總統由於兩國政治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們在當地的五、六家工廠,當時錢根本收不回來,受到很大的損失。我們還遇到這樣的事,菲律賓那個地方工廠白天是政府軍管,我們給政府交稅。晚上是人民軍管,我們不清楚,有一幫武裝人員在門口要衝進去,是什麼人?人民軍,說是菲律賓共產黨,而且是馬列。我們的總經理站出來說,你也是共產黨,也是共產黨員,我們共產黨員對共產黨員好說,就不要衝進去了。最後鬧了好久,我們捐了點錢就平了。像這樣的政治風險海外是有的,不像在國內,國內有再大的問題也不會帶著槍衝進去,像這樣的政治風險要處理好是不容易的。一旦發生什麼爭端,海外的企業日子最難過,錢收不了。像越南出問題的時候,打砸搶這種事很麻煩,要做這樣的準備。這個需要多用當地的員工,融入到當地社會和民眾,關鍵時間能站出來保護我們、支持我們做得比較好。

過去20年,我們在海外投資取得一定的成就,沿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步伐,我們會繼續做得更好。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猜了將近二十年,最終接手巴菲特萬億帝國的,將是他們倆?
中美貿易爭端走向哪裡?索羅斯:貿易戰不可避免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