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性來看,你們人類不過是一群蟲子。但

理性來看,你們人類不過是一群蟲子。但

星際穿越

 宇宙第二定律

吳虹飛與幸福大街 

00:00/06:40

惡補12部《星際迷航》電影,是一個類似修鍊「北冥神功」的過程,——先消耗自身內功,再吸收極強的內力——豐盈且疲累。

在以謝耳朵為代表的Trekkies心中,《星際迷航》里的硬科幻和宇宙戰術,才是值得geek們抱著玉米片不斷回味的經典。而作為一個初入坑的小小Trekker,除了以曲速引擎、反物質、光波傳送器等等為代表的魔法般的「黑科技」之外,從原初系列到下一代再到開爾文時間線,12部影片無疑每一部都賦予我「軟硬兼并」的精神食糧——即便是《復仇女神》這樣中二凌亂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裡,有人看到美國精神,有人藉此訴諸人性,有人則擇撿基情……很有趣的是大家無一例外地回歸人類本身的價值觀,這可能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或是習以為常的自我中心。當然我也沒有本事逃脫這般思想的束縛。

我常想起劉慈欣書里符號式的人物——丁儀,這個以「物理是唯一活著的意義」的學者形象。我常羨慕他可以完全站在人類之外看宇宙的境界——人類的任何情感都無法牽動他對宇宙和基礎物理的嚮往。但追根究底他只是一個符號,沒有立體的人格支撐。而真正以人格的魅力吸引我的,是劉慈欣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羅輯。

就像會寫詩的理科生、精通計算機的作家通常很迷人一樣,理性與感性的共存才是一個文明的得以璀璨的基礎。

而《星際迷航》自始至終,也是在理智與感性中穿梭。或集中在單個個體上——如spock——或用70年,幾千集的篇幅來探討這兩者的衝突與協作。

無論是死忠粉trekkie或是隨和粉trekker,都會發現ST系列主人公設定上,永恆為一位理性派,一位衝動派——spock與kk,picard與data。這可能不僅僅是戲劇效果的需求。通過雙主角的衝突與合作,我們彷彿在影片中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雙重人格」分化到了兩個個體,再趨於統一。直白地講,如果我們把ST的兩位主角替換到《搏擊俱樂部》,片子好像也並不突兀。

來自瓦肯星球的Spock,崇尚邏輯,尊重傳統。傳言這一設定源於古代中國,我們在瓦肯人的宗教源於先哲、娃娃親似的婚姻及東方服飾等方面上可以略見一二。若以個人喜好來講,Spock是ST電影系列中我最喜愛的人物。一方面羨慕他堪比計算機的智慧,另一方面最吸引如我這般不完美的地球人的,是瓦肯人控制情感的技能。

控制情感,而非沒有情感,這是多麼高等的能力。

當飛船面臨覆滅,千鈞一髮之際,Spock決定犧牲自己拯救飛船(《星際迷航2——可汗的怒吼》)。這不是人類上綱上線的捨生取義精神,而是控制對死亡的恐懼後,通過邏輯——"the needs of the many outweigh the needs of the few."(這句的觀點我並不完全認同)——做出的最優選擇。

《ST12——暗黑無界》一開始,Spock又一次(按時間線算應該是頭一次)摒棄情感,試圖在火山裡以自己的命,拯救某個尚在嬰兒階段的文明。女朋友烏拉吐槽他當下選擇摒棄情感,是因為不在乎他們之間的情義,實在冷酷無情無理取鬧。

Spock一如往常,以毫無人情味的語調回答烏拉:「在我意識到命不久矣時,我確實選擇了摒棄感情。憤怒、困惑、孤獨、恐懼,我也曾體會過這些,當我的星球毀滅時,這些情感變得極度強烈,這些情感我永遠不想再體會。你認為我摒棄情感是因為不在乎,但實際上恰恰相反。」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以邏輯為綱領,富有情感卻能控制情感的文明,是不存在聖人的。只要恪守邏輯基礎,情感就如法律條文,只在適用時選擇執行,那麼一切由情感衍生的人性善惡將不復存在。這對於人類而言,便是聖人,是神。

由此看來,理性好像是個好東西。但我們的天秤座spock卻說:"logic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not the end. "

ST里最有代表性的外星族群之一博格人的設定就解釋了Spock的這句話。

博格個體通過複雜的子空間通訊網路相互連接,形成博格集合體。博格人戰略上顯示出高度的智慧與適應能力,卻沒有自我意識,因此沒有任何藝術表現,更不要說情感。這個極度理性以致高度集權的文明,以同化其他文明的方式令自己達到完美。這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用說你也能想到人類歷史上的那些災難。

不過,對人類而言邪惡的集權主義,置於宇宙來講,卻不能以善惡來評論。它只不過是諸多文明生存方式的一種。在劉慈欣式的黑暗森林法則之下,生存是第一要義,宇宙中望不見渺小的「人性」,只有生死。

這也是我欣賞《星際迷航》的一個重要原因,儘管影片每一集都在挖掘人性的不同面向,但並沒有強行判斷是非對錯,更沒有把正義與邪惡之說帶到宇宙規則中。

kk和picard作為幾千年之短的文明——人類的代表,在宇宙中是如此孱弱,面對高級文明的攻擊,電影賦予主角的光環也僅僅是機智和巧合,從來都不是《星球大戰》那樣,凡正義者擁有原力就能戰勝一切的神話故事。

知乎上一條關於博格人的回複寫說,博格文明代表了高度發達的科技之於人類未來的一種可能性。這可能是最差的一種,卻不是最為極致的。

關於極端的科技於未來的社會形式體現,更極致一些的腦洞要屬《攻殼機動隊》的女主素子。

失去義體的素子,將意識存於網路之中,成為無處不在的「網路大神」。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生物學與科技可以相得益彰,人類獲取知識不再需要學習而是將數據直接傳輸於大腦;知識和記憶可以複製;情感、感覺體驗也可設定程式時,人類便不再依靠教育;家庭毫無意義;肉體成為束縛,好像情感也變得多餘而被動退化。

人類最終成為一段段高速爬行的數據,每個人都得到永生,邏輯是唯一且是最終的動因。失去碳基生命和情感的人類,只能是一種存在,它是否為生命,卻是無法證明了。(出自《攻殼機動隊》——一種存在是否為生命,是無法證明的。)

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或許這樣的進程能將地球文明推向更高一級,但這當然不是ST想表達的初衷。

如美國人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衝動、熱情、自由一樣,ST給主角kk和picard賦予了美國人的個性。他們都像是白羊座的化身,艷遇不斷,衝動好戰,勇敢無畏,運氣不錯。他們的個性中有明顯的缺陷,甚至ST還專門用《復仇女神》這一集來闡述picard若是成長環境稍有偏頗,依本性放養將是多麼可怕的存在。

而ST偏偏就是要這種衝動大白羊和理智天枰組成萬年cp,在關鍵時刻讓直覺和邏輯共同發酵,兩種人類身上均具備的能力合二為一,產生單方面無法達到的能量,從而死裡逃生,擊退對手。這是人類之獨特所在,也是樂觀的美國人願意見到的電影結局。

在ST說不盡的迷人之處中,我僅僅以粗淺的見解闡述理性與感性在片中的呈現。這其實源於近期拿出10年前欣賞的歌手吳虹飛的音樂來聽,感受到以往忽略的衝突之美。

在她名為《星際穿越demo》的歌詞里,以宇宙為背景,講述一段已經遠去的愛戀。於此作品中,我彷彿聽到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和中文系的雙重學歷——工科的理性思辨與文科的感性表達——在她身體中的撕裂與糾纏。因此她——連同不少文理兼備的人——留給我的印象都是病態,拉扯的美。他們富有天才的大腦,不願囿於獸性衝動;同時她們情感充沛,亦不願被理性所束縛。所以她們焦慮,敏感,甚至刻薄。而這些理性與感性衝撞出的「缺憾」,全部是產出高質量藝術的來源。

沒有什麼比這類人更能代表如今的地球文明。

若某一天地球文明真的遭到降維攻擊,地球上萬物化為二維平面,我希望外星文明可以將人類的大腦中理性與感性的運作圖記錄留存。這或許是人類唯一璀璨過的痕迹。

最後獻上ST13片尾完全沒有在管霍金講什麼,卻給人類無限希望的極致感性的經典台詞。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five-year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宇宙,人類最後的邊疆。

這是星艦「企業號」(或「進取號」)的航程。

它的五年任務,探索新世界,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領域

祝大家,live long and prosper

27club里有音樂,有電影,有活生生的人,

有任何值得分享的

27俱樂部微信平台:indie27clu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7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27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