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康熙年制」款識小酒杯是怎麼回事?瓷器背後的故事!

「大明康熙年制」款識小酒杯是怎麼回事?瓷器背後的故事!

這幾天在網上比較熱的一件瓷器,就是一個小酒杯,底部寫著"大明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讓人莫名其妙。這個小酒杯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大家知道,南京博物院是民國中央博物院的前身,收藏著大量的流傳有序的明清官窯瓷器,並且這些瓷器都有大量的重複,有些庫存從來沒有使用,這件寫有"大明康熙年制"的小酒杯就是其中之一,也中唯一的一件。那麼這件小酒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清康熙貫套紋小酒杯

第一明代官窯瓷器的規距。明代官窯瓷器從正德之前由專門的御窯廠燒造,燒造完成後還要經過二次挑揀。一是出窯後挑揀,看看有無殘次品,如有檢出,立即砸碎掩埋。二是御窯廠中心二次挑揀,看看紋飾修胎款識等等,如有一點問題,不得運往皇宮。明嘉靖以後,由於國力下降,宮廷瓷器的需求量增加,御窯廠無能力完成宮廷交給的任務,於是就將一部分生產量分給民窯生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官搭民窯",在這種狀況下,瓷器的質量有明顯的下降。

清康熙貫套紋小酒杯底款

第二康熙時期的官窯。清朝拿下江山不易,順治入關,整個國家百廢待興,瓷器的燒造也是一樣,官窯停燒,直到順治六年才恢復景德鎮御窯廠的燒造。康熙時期的瓷器燒造制度仍然延續明代瓷器燒造的制度,所以從燒造工藝到工匠基本還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寫款的工匠們由於習慣了"大明"寫法,就出現了"大明康熙年制"的這種事情,當時的挑揀程序也不夠嚴格,使這隻小酒杯流傳下來。從款識來看只能是康熙時期的瓷器,因為康熙時期知道有明,而明是不知道有康熙的。

康熙劇照

第三這個青花小酒杯的紋飾。這隻小酒杯紋飾為貫套紋,貫套紋始於明成化,在清康熙官窯瓷器中大量的使用,同樣紋飾造型的小酒杯就有很多,但是寫有"大明康熙年制"的就這一隻。這件小酒杯高5厘米,口徑8.8厘米,撇口,胎體堅硬細緻,典型的康熙風格。康熙時期的瓷器有很多民窯款識寫"大明嘉靖年制"、"大明萬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等。從這點不難看出當時清代王朝的包容、大度、胸懷。謝謝閱讀!請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他是古代生育能力最強的人,子女竟然比康熙皇帝還多
8歲康熙找此人要錢被拒,指著鼻子說要弄死他,長大後卻給他陞官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