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挨著何處,何處化」

論「挨著何處,何處化」

太極拳推手時有句老話,叫「挨著何處,何處化」。筆者以前推手時也常常研究此句的意思。時至如今,對於此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於以前的誤解感覺很是後怕,倘若不是師父指導,恐怕現在還在胡來。所以藉此機會簡單的作以解釋。

這句話,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對方對著我的那個部位用力,我的那個部位就要順著對方的勁走化。解釋雖然簡單,但是其後面的東西卻是相當複雜的。

第一,我方怎麼走化?這是很關鍵的問題。現在很多研究推手的,對方之力一過來,就局部後縮或者旋轉,來破解對方之力。比如,推手時,對方攻擊手臂部分,那麼手臂部分縮回去;對方攻擊胸部,胸部後縮。但腰腿都不做動作。其實,這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走化。太極拳老譜理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要求,此要訣需要時時處處的體現在太極拳的各種功法和實用當中,所以,「挨著何處何處化」的走化也是需要在抨勁不丟的前提下,依靠腰腿的整體運動來完成的。用一皮球來做以解釋:圖一是一個撇了的皮球,外表雖然看起來還算圓,但是一受到鉛筆的攻擊之力,就瞥了;圖二,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鉛筆的攻擊方向和角度是一樣,此氣球通過後退和旋轉來化解鉛筆的來力。

第二,走化之餘我們要做什麼?這裡面分為兩個功夫層次。用太極拳的專業術語叫「先引後放」和「邊引邊放」。

1.何為「先引後放」呢?就是我方整體化解對方來力同時,已經調整好合適的角度和位置,在敵方舊力將盡,新力未出之時,順彼之勢借彼之力,還擊對方。這在技擊上也叫「先化後打」。

2.傳統太極拳講究陰陽一體,剛柔相濟。所以《太極拳經》云:「走既是粘,粘既是走」,也就是在走化的同時就要發勁。譬如,敵方進攻我方左手臂,那麼我方左手臂要隨著整體之勁化解對方來力,同時通過腰腿之勁帶動右手向敵方進攻。這是大的虛實變換。在接觸點上,小的虛實變化也一樣,就是對方攻擊我方的右手臂,我方右手順其之勢,邊旋轉邊進擊,「連削帶打」。這些也就是《五字訣》上講的:「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右虛,而左已去」之意。

其實此句話不僅適合於推手,也同樣適合於散手和各種器械技擊。但是,在應用中如果想要做好,確實非常困難。筆者認為其原因有二:

第一,它要求習練者具備一定的六合勁,沒有六合勁,身上是散的,對方進攻之時,自己反應不過來,即使反應過來了,手頭抨勁不足,周身旋轉不靈,也不能與整體之勁合為一家;

第二,就是意識的問題。以推手而論,對方一進攻,正常人的反應都是局部的受力之處避開對方來力,如果要想整體化解,不僅需要功夫,還很容易被人整個放飛出去。這樣,很多人怕輸,怕被別人放出去,於是有意無意的散掉身體。殊不知,太極拳修鍊到一定層次就是在練心,一旦養成散勁的毛病,離道就越來越遠。雖然在推手、摔跤中也可以練出點力量和反應,但是終究不是太極拳的功夫。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是也!

東莞歸真太極拳社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歸真太極拳社 的精彩文章:

論「手不可妄動」

TAG:歸真太極拳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