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州:深挖數據「鑽石礦」 實體經濟上「雲」端

貴州:深挖數據「鑽石礦」 實體經濟上「雲」端

「在過去,從獲取訂單到產品銷售,處處都離不開人,自從公司的數字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後,現在全都能在『雲』上實施。」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燕琴怎麼也沒想到,搭乘大數據發展快車,公司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全生產線智能化,不僅產品生產率較過去提升了20%以上,還為企業降低了700多萬元的成本。

成立於1966年的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永青科技),是一家以工程機械 、農用機械電氣控制系統和高低壓配電及自動化成套設備為主導的企業。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在工程機械功率控制系統技術方面位居全國前列,在工程機械儀錶銷售中佔據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

韓燕琴告訴記者,雖然公司產品在市場中已經有了一定「江湖地位」,但面對行業持續下行的經濟壓力和客戶不斷提升的品質需求,永青科技依然選擇迎難而上,不斷「突圍」。

面對製造業「寒冬」,永青科技將突破口重點放在智能改造上。2017年年初,永青科技作為貴陽市白雲區15家「大數據+傳統產業」應用試點之一,正式開啟了工程機械儀錶智能製造單元項目建設,致力打造數字化生產線。

集成是永青科技「數字化戰略」的第一步。將公司之前運行多年的辦公、產品、生產等各類信息化系統進行集成,搭建一個基於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的大數據分析雲平台,讓各系統、各業務環節流程、各種數字化設備的信息數據實現互聯互通。

「統一資料庫的雲平台建成後,還能實時接收產品及各環節埠的回傳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調度,並貫穿市場需求、研發設計、智能製造、產品銷售、服務維護等生產全過程。」永青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吳正凱告訴記者,集成後的雲平台,能夠自動圍繞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信息數據的生成、變化對生產進行科學有效管控,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還能通過系統預判,實現產品品質和成本的先期管控,進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永青科技的工程機械儀錶(涵蓋農機儀錶)、水文智能綜合管理系統等自動化控制產品已經實現了全生產線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不僅讓產品直通合格率比原來提升8%,外部不良品率比原來降低20%,還大大增強了企業從研發、生產、銷售、物流等各方面的快速響應能力,讓一個成立了50多年的「老」企業迸發出了「新」活力。

事實上,永青科技的智能化改造只是貴州推進智能製造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貴州通過實施「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對2230家企業進行了以信息化、數字化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幫助企業實現大數據對各環節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助推傳統產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2017年,貴州以大數據為引領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6.3%,成為工業經濟的第三大增長點。

為了讓更多大數據技術走出實驗室,運用到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中,2018年2月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了《貴州省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 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方案》,全面部署貴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方案》中明確:2018—2022年,貴州每年將建設100個融合標杆項目,實施1000個融合示範項目。到2020年,將帶動5000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20000戶實體經濟企業運用雲服務開展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0%;到2022年,帶動10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3%,引導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實體經濟企業融合升級全覆蓋。

「目前,貴州一、二、三產納入基本統計名錄庫的企業已經有15000多家,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2萬家。」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婁松表示,厚植「智慧樹」,深挖「鑽石礦」,當更多實體企業「飛」上「雲端」,貴州不可估量的數據價值正被進一步撬動,並將結出更多「接地氣」的果實。

來源:人民網 貴州頻道

編輯:羅煉 閔建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數字貴州 的精彩文章:

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 貴州人一年能花這個數
「雙河三傑」——「亞洲第一長洞」探秘背後的故事

TAG:人民數字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