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衛星飛天「六戰六捷」

小衛星飛天「六戰六捷」

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在群山環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伴隨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攜帶著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自主研製的「試驗一號」衛星飛入浩瀚的太空……在小衛星研製領域,哈工大出過不少傑出人才,從「試驗一號」到「紫丁香一號」,哈工大研製的小衛星一次次閃耀蒼穹,哈工大也成為我國唯一一所研發小衛星六戰六捷的高校。

「試驗一號」首次飛天圓夢

開啟小衛星研製新模式

「成功需要走很長的路,失敗卻是一瞬間。」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試驗一號」衛星總設計師曹喜濱感嘆,從1997年「試驗一號」衛星正式立項,到2004年小衛星首次飛天圓夢,團隊經歷了7年多的苦苦求索,開啟了哈工大小衛星研製的新篇章。

「試驗一號」衛星是我國第一顆新技術演示驗證微小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主要用於地理環境監測與科學實驗,其採用「一體化」的設計思想,探索了我國微小衛星技術發展的新途徑,演示驗證了小衛星一體化設計與研製、基於磁控和反作用飛輪控制的姿態捕獲等多項微小衛星的前沿技術。

作為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並具有明確應用目標的衛星,它的研製創建了跟蹤前沿、自主設計、聯合研製等小衛星研製新模式。

「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創造我國遙感衛星最快成像紀錄

如果說「試驗一號」是「入門星」,尚停留在小衛星技術實驗的層面上,2008年11月5日進入太空的「試驗三號」衛星的意義則是建造一個成熟可靠、高水平的小衛星平台,有效地完成相關載荷和元器件搭載試驗任務。「試驗三號」衛星研製所依託的「先進微小衛星平台技術」項目則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針對突發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的迫切需求,曹喜濱教授項目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星箭一體化設計理念,解決了飛行器快速研製、快速發射、快速應用的核心技術問題。2013年9月25日和2014年11月21日,哈工大利用該成果研製的「快舟一號」和「快舟二號」衛星先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創造了我國遙感衛星最快成像紀錄。

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了解到,「快舟一號」在我國雲南魯甸地震救援期間是唯一一顆實現針對災區連續15天重訪成像的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及時提供了高解析度的震區影像,為全面了解災情、搶險救援指揮決策等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我國首顆高校學生研發衛星

如今還在正常運行

圍繞「科研服務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哈工大組織40餘人的學生研究團隊,自籌經費,研製了「紫丁香一號」「紫丁香二號」兩顆納衛星。

2015年9月20日,由哈工大學生團隊自籌經費、自主研製的「紫丁香二號」納衛星成功發射,進入高度524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開始工作。這顆衛星重12.5公斤,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製、管控的納衛星,團隊成員都是哈工大在讀的本碩博學生,平均年齡還不到24歲。據團隊研發負責人、哈工大博士韋明川介紹說:「紫丁香二號衛星攜帶的工業紅外相機可對森林火災、極端天氣等造成的地溫變化進行成像與監測。」

2017年4月18日,由「紫丁香二號」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二顆納衛星「紫丁香一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主要任務是對人類尚未深入涉足的大氣低熱層開展科學探測並進行業餘無線電通信試驗和空間攝影任務。據團隊成員、哈工大大四學生李立東介紹:「紫丁香一號和二號納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為3至6個月,現在早已過了服役期,但目前團隊成員仍在正常遙測兩顆衛星的下行數據,說明兩顆衛星運行狀態良好,還在預定軌道正常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爾濱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主人弄壞媽媽眉粉 柴犬喊冤替背鍋有後續了……「旺財沒挨揍,雞肝會有的」
非遺傳承人 現場傳技藝

TAG: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