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究竟做出了什麼行為,讓僧格林沁懷恨在心!

曾國藩究竟做出了什麼行為,讓僧格林沁懷恨在心!

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穿越歷史長河的重重迷霧,探尋塵封已久的時光典藏,我是百家號「津緗說文化」的小編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看從什麼角度去理解,去看待。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時,有很多人現在對曾國藩充滿了好奇,不要慌現在小編來具體介紹一下曾國藩是如何坐觀成敗的。

捻」是康熙年間以來一直存在於民間的群眾反清團體,主要活動于山東,河南、江蘇、安徽一帶,史家稱之為「捻黨」,俗稱「子」。由於不斷受到清政府的殘酷鎮壓,捻黨一直處於秘密,半秘密狀態,人數不多,活動亦受到很大限制。鴉片戰爭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捻黨也開始活躍起來,組織規模和活動地區都有所擴大,並開始武裝反抗清軍的鎮壓。對此小編不由得體會到一個好的政府是最為關鍵的。

1855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捻黨大受鼓舞,乘機而起,遂在各地組織軍隊,發動起義,同清政府展開武裝鬥爭,成為太平軍的忠實盟友。史家稱之為「軍」。捻軍曾長期與太平軍聯合作戰,雙方互相支持,互相鼓舞,壯大了革命聲成。1856年天京事變之後,太平軍所以能夠連戰取勝,再振聲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得到捻軍的支持與合作。1862年隨著廬州的失守和陳玉成的犧牲,軍在皖北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此刻小編對於陳玉成深感惋惜。

僧格林沁乘機發動進攻,1863年攻陷捻軍的根據地堆河集,捕殺了拾軍領袖張洛行,並在蒙城、州一帶展開瘋狂的大屠殺,使數萬群眾無家可歸。這些不甘屈服的人們,重新集結起來,在張宗、任邦等人的領導下,轉入湖北、河南境內,繼續堅持鬥爭。1864年以陳得才為首的遠征西北的太平軍,為解天京之圍迅速回軍東下,在鄂、皖交界地區與捻軍會合,使人數擴大到幾十萬人,分編為四支大軍,展開援救天京的鬥爭。1864年7月天京陷落,西征太平軍與捻軍聞訊沮喪軍心動搖,組織渙散,瀕於瓦解狀態。

僧林沁和官文乘機率軍進攻,在湖北麻城和安徽霍山接連打敗太平軍和捻軍。最後,陳得才自殺,馬融和叛變,主力部隊被敵人殲滅,僅剩下兩支較小的部隊保留下來,一支退回陝西南部,一支在賴文光的領導下轉戰於鄂、豫、皖地區,繼續堅持鬥爭。對此小編認為團結才是關鍵。

北平賴文光,廣西人,1851年以農村小知識分子投身革命,參加金田起義。次年,被選拔擔任文職官員。1856年天京事變後,棄文就武,開始帶兵打仗,1858年始隸陳玉成部下。1861年冬隨陳得才遠征西北,1864年陳得才犧牲後就成為江北太平軍和捻軍的最高領導人。賴文光是太平軍中少有的文武兼資的將領。他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很快將張宗禹、任化邦、牛宏升(又名牛洛紅)為代表的蒙、毫群眾數萬人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吸收范汝增等兵敗後自江南北渡的太平軍將領,組成新的領導集團,誓同生死為恢復太平天國而戰。賴文光按照太平軍的組織原則,對捻軍重新進行整編,改變了過去那種半兵半民的分散落後狀態,使之成為正規化的野戰部隊。

同時,改變太平軍後期固守一城一地的戰術,採取大規模運動戰對付敵人,並在戰鬥中大量奪獲敵人馬匹、裝備,逐步以騎易步,建立起一支精銳騎兵。改編後的捻軍,連騎逾萬,急如狂飆,組織嚴密,戰術靈活,成為一支精勁的革命軍隊,史家稱為「新捻軍」。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捻軍就成為反抗清朝反動統治的主力。新捻軍除日行一二百里的天規模流動戰術外,還往往在有利的條件下,採取騎兵兩翼包。步騎配合緊逼壓陣的方法殺一個馬槍,消滅窮追不的歐入。因而,軍不戰時急走如風,敵人追之不及;一且要戰時則曉勇異常,使敵人陷入重圍而無法逃脫。小編不由自主地對捻軍豎起了拇指。對於捻軍這一新的變化,格林是不甚了解的。

他依用過去的老眼光看待捻軍,繼續採取窮追不捨的戰術,因而作戰往往失利。對於這種情形曾國是看得很清楚的,並且定格林沁總有一天要作軍的刀下之鬼,但出於種種原因,使他採取見死不救,冷眼旁觀的態度。僧林原為蒙古科爾沁郡王,由於鎮壓太平天國北伐軍有「功」,被封為親王,新橫愚頑,殘酷暴虐,是個典型的蒙古貴族。

他所率領的三盟騎兵曾是捍衛清朝京師的主要力,被清政府倚為長城。但自1860年在抵抗英法聯軍的作戰中一再敗之後,早已軍勢大,遠非音比了。1860年12月僧格林沁奉命赴山東「」捻,1862年又奉命督辦山東,河南軍務,勢力達於皖北,開始與軍直接間接地發生關係。此刻小編深深體會到技術更新最為重要,適者生存,劣者淘汰。

這時,清政府原有的八旗、綠營已基本被太平軍所毀,僧格林沁的部隊便成為清朝中央政權抵制湘淮系地方軍的唯一的武裝力量。然而,就其作戰經驗來說,僧格林遠不如曾國落,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如湘、淮軍。但是,僧格林乘著蒙古貴族的虛驕之氣,非常蔑視和僧惡曾國與湘、淮軍,動輒上奏彈,施以欺壓,甚至故意慫恿叛降無常的苗沛霖向湘軍尋釁,然後藉機攻擊湘軍。僧格林沁還慫恿陳國瑙部下將領宋慶,殺李昭壽部將以奪其功事後反以李昭壽部將攘功入奏,要求查辦。李昭壽當時受曾國統轄,這就不能不使曾國大有打狗欺主之感。諸如此類的事件。

在皖北經常發生,曾國蕃皆不敢置辯,忍氣吞聲,步步讓,遂凱積怨於心,此其原因之一。其二則由於曾國藩集團狹隘的地方性。湘、淮將領各有門戶,地方主義極強,又重私人交情,作戰時內部尚可互相支援,但對這個集團之外的清軍將領是向來死活不顧的,僧格林沁何能例外?即使僧格林沁不排斥和欺壓湘軍,曾國藩也不一定會真心援救僧格林沁,何況早就對他懷恨在心了呢?縱觀曾國藩和天平天國敗北,深感一個好的團隊才是關鍵。老鐵們,看到這兒你們對曾國藩有沒有新的認識?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說的不對的希望大家不要笑話哦,多指教!喜歡得朋友關注加收藏!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緗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津緗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