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中陰陽五行學說及什麼是地支藏干

易經中陰陽五行學說及什麼是地支藏干

陰陽五行 十天干分陽干五行,即甲、丙、戊、庚、壬,其性陽剛;五陰乾乙、丁、己、辛、癸,其性陰柔。陰陽者,喻天地,男女,白黑。陽者,高,明,剛也;陰者,水之南,山之北,寒暗,聚靜,柔也。陽天者,陰地;男陽者,陰女;陽明者,陰暗。陽生者,陰死;陰生者,陰死。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

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自然界的事物為陰內陽外,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就會生病。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中華文化的所有學問(醫、天文、地理、命理學、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並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地支藏干

什麼是地支藏干?

十天干陰陽論來源於古代先民對自然科學的哲理認識,那麼地支藏干就是古人對天文、氣象、萬物生長從生到死的長期觀察總結,把天干代表的五行、分屬二十八宿納入對應地支,然後歸納出萬物旺盛衰竭發展的自然規律,近而運用到命理學方面;這是先民長期觀察和實踐總結的結果。南北朝、唐朝之後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理論體系,又經過千百年的實踐驗證,逐步形成今天的完整的地支藏干理論體系。

地支藏干來源於古人對天象星宿術的認識,王充《論衡》:「二十八宿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癖矣」。二十八宿是指東南西北各有七宿,其星數並非一樣,東方七宿有三十二星,南方七宿有六十四星,西方七宿有五十一星,北方七宿有三十五星,全部共有一百八十二星,循著一定的軌道運行,我們稱之為「黃道」。

二十八宿是我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先把分布在天赤道乃至黃道附近的星象,環天一周地分成了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起來就是二十八宿;「宿」含有停留、過夜的意思,所以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乾脆叫二十八星。

古言: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東南為天羅,西北為地網。所以東南地支「巳」藏天干庚、丙、戊,有藏干「庚」而空缺天星,成為天的羅網;西北地支「亥」藏天干甲、壬,有天星「壁」而空缺地支藏干,成為地的羅網。由於夏至日長,故地支「午」藏天干丁、己兩星。二十八藏干各依序排列。下圖按古法將二十四節氣全部標出。

南 方 火

軫 翼 張 星 柳 鬼 井

角 巳 午 未 參

夏至

亢辰 申觜

氏 畢

東 西

方 房卯春分 秋分酉昴 方

木 金

心 胃

尾寅 戌 婁

冬至

箕 丑 子 亥 奎

斗 牛 女 虛 危 室 壁

北 方 水

從上所述,可見地支藏干在古人探究四季輪迴的天象星宿中的重要性。之後命理學家把地支藏干運用到命理學的天干推論四季生旺的氣象中,並重點用在推定格局的推論上,古人以此根據四柱月支藏干與日乾的關係來推定,並把地支中的藏干冠以十神來推算。早期的命理學家把四柱預測的天地人分為三元,三元分別是天干為天元、地支為地元、地支藏干為人元。天干主外為陽、為天,地支主內為陰、為地,人在天地之間,故地支所藏之干為人,所以天干為天元,地支為地元,地支中之干為人元。由此可見古人對藏乾的重視程度。《蠡海集》上說:地支所藏的天干中,子、午、卯、酉為四極進祿;辰、戌、丑、未為四藏意四墓,寅、申、巳、亥為四闊,是四祿己藏寄生之處,因此各藏兩個陽天干;戊藏於辰戌,己藏於丑未,陰陽各歸其所。所藏的天干,都需臨官長生或墓庫餘氣定要,甲木的臨官在寅、寅又是丙戊的長生之地,故寅藏甲丙戊,卯是乙木的臨官,所以藏乙木,余此類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去吃個火鍋,女子被毀容
揭秘無抵押貸款的真實利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