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力新零售版圖的核心

電力新零售版圖的核心

有文章均為本人原創。

嚴禁抄襲,歡迎探討。如需轉載,註明原作者。

一、現狀及趨勢

當傳統電網企業紛紛舉旗定向、誓往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如何打造一個平台構築電力生態圈,就是管制類思維的大佬們需要改變思維模式的時候了。

平台化,意味著其中的要素必須模塊化、標準化。

服務通常被定義為一種能滿足消費者和組織客戶需求的隱性職能,是隨機、不可控的,甚至營銷服務常被誤認為是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業務。

實際上,隨著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服務的新業態不僅意味著能夠激發更大的經濟潛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反哺技術、促進黑科技和核心技術能力的應運而生。

二、概念普及

一般在循環經濟中,大家都會說PaaS(Product-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是指公司保留產品所有權,然後通過一個特定的服務系統將產品使用權提供給一個或多個客戶的商業模式。

但同樣,服務也可作為產品(SaaP)。

服務產品是指不具有實體,而以各種勞務形式表現出來的無形產品。如旅遊業、信息諮詢、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

與有形產品相比,服務產品呈現眾多差異性,就像樂高玩具,元素都差不多,但拼接出來的結果都是獨一無二的。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31.5-)認為:服務是一方能夠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無形的任何功效和利益,並且不導致任何所有權的發生。它的生產可能與某種有形產品密切聯繫在一起,也可能毫無聯繫。

三、觸類旁通

服務產品本身就具備無形性、不可分離性、易逝性、可變性、相互替代性等特徵,這些屬性在電力領域一樣可以適用。

提供「服務即產品」的時候,必須首先將服務進行模塊化、標準化,也就是在走向產品化的道路。做好品控,加強服務質量管理,提高服務人員綜合素質。

基於標準化的服務產品可以明確最小細胞單元的成本,因此會擁有清晰的定價基礎。以顧客導向進行定價,無孔不入地做精做細,通過結構式創新,滿足多變市場中挑剔的用戶們的差異化需求。

多類型服務可能是基於同一種產品(狹義),同類型服務也可以適用於多種不同產品(狹義)。

不同的服務產品都能夠為企業打造口碑,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板塊互補,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對沖

四、落地成盒

在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我們提出「服務即產品」——

基於傳統電力能源以及電能之外的其他各類能源,衍生多元服務,形成最小單元標準化、滿足需求差異化、服務單元可插拔產品目錄,下設各類銷售手冊,面向客戶形成一套清晰、易懂的產品銷售說明書

就大趨勢而言,電力企業將逐步從單一的電能傳輸,轉向成為電力行業服務產品的零售業。在電力新零售版圖的開拓過程中:

一方面

需要與上游服務產品供應商建立合作,以技術、數據和金融等優勢不斷開放基礎土壤,協助企業迅速把握商機、基於用戶體驗反哺產品優化、降本增效。

充分運用「雲大物移智」等工具,幫商家感知用戶潛在需求、及時推送用戶訂單、提前預測消費需求、智能布局庫存、補充服務力量、協調跟蹤進度

另一方面

要為用戶提供可直觀比對的價格及性能、多種服務產品的一站式選購、實時透明的服務供應全過程、持續跟進的增值服務、以及基於社群行為的用能習慣反饋,無孔不入地做精做細。

通過供應鏈全流程的實時進度展現,讓無形的服務變得和在電商買一本書或一份生鮮這類的有形產品一樣,滿足用戶對進程的把控和知悉慾望

讓上游服務供應商和下游用戶對交付全過程都一目了然,對未來改進方向和布局策略有跡可循、有據可依,為實體經濟和消費服務插上數字的翅膀。

五、END

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營銷戰線才是最能掌握市場痛點、把握用戶爽點的人。

而這些訴求在傳導至後台技術和商務支撐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遇到僵化桎梏的死腦筋或者自視甚高的概念帝。

需要明白的是,面對市場風起雲湧的變化,技術宅和理論巨人們不一定能有足夠的高情商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去應對,缺乏同理心會導致無法前瞻洞察市場和深刻理解用戶

做做所謂頂層設計、喊喊口號、湊幾個網紅詞,並不意味著能知道怎麼去踐行,只知道追逐所謂的亮點為自己的政績加分、不從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問題,「吃棗藥丸」!

「能源小飛俠」,電力行業的一線手記

有前瞻性的洞察,和識時務的解決方案

我們談變革、談管理,談人生、談感悟、談情懷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能源小飛俠 的精彩文章:

TAG:能源小飛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