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認錢沒規矩:湧向敘利亞的僱傭兵

認錢沒規矩:湧向敘利亞的僱傭兵

原標題:認錢沒規矩:湧向敘利亞的僱傭兵


不久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反恐」的美軍空襲親敘利亞政府的國民軍,西方媒體稱美軍炸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大批「俄羅斯僱傭兵」。俄外交部出面闢謠,稱這次轟炸只導致五名俄羅斯志願者死亡,不存在「僱傭兵」一說。敘利亞等中東衝突地帶是否存在由各方僱傭軍控制的「暗黑戰場」?人們充滿好奇。


本小利大麻煩少


敘利亞僱傭兵(網路圖)


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後,各相關國家除了直接武力干預外,還運用各種措施影響戰局,其中包括派遣僱傭軍。據稱,現代僱傭兵普遍以「私人軍事公司」(PMC)的名頭轉入企業化發展,向僱主提供武裝人員參戰、幫助僱主完成訓練、後勤及情報等工作。負責這些工作的人有標準名稱,即「私人准軍事人員」。實際上,他們並未擺脫僱傭兵的性質。


在重商主義的美國,「軍事商業化」並不是新鮮詞。「由私人准軍事人員出面『熱對抗』,成功了只需付點經濟代價就能擴大勢力範圍,失敗了只需把責任推到個人身上,沒什麼政治風險。」美國作家克羅克在《另類軍事力量》一書中指出。

美國濫用僱傭兵,還有個心照不宣的政治原因,即避免政府因士兵傷亡過多而陷入被動。克羅克指出,僱傭兵傷亡不必列入美軍名單,便於避免輿論因士兵死亡過多而抨擊政府。2009年1月1日到2016年3月31日,共有1540名私人軍事承包商在中東喪命,超過同期美軍死亡數量(1301人)。


認錢不認規矩



電影《僱傭兵》


克羅克認為,從古至今,「給錢就賣命」是僱傭兵與生俱來的天性。在職業軍人眼裡,他們是一群見錢眼開、毫無約束的「戰場流氓」。

根據日內瓦公約,被敵方抓住的僱傭兵沒有戰俘待遇,只會被當成普通罪犯關押甚至處死。另外,沒有信仰、沒有祖國、金錢至上的思想也讓他們失去最後的底線。調查顯示,活躍在中東的私人准軍事人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判斷是否接受任務的標準是能否得到滿意報酬。


《福布斯》雜誌曾比較過美軍士兵與僱傭兵的收入,稱美國政府為吸引僱傭兵開出「天價」——高出正規軍士兵津貼10倍甚至15倍!數據顯示,軍齡三年的士官每年在伊拉克戰場上可收入1.998萬美元,而經驗豐富的私人准軍事人員每年能掙15萬~25萬美元,比昔日駐伊美軍司令弗蘭克斯還高(15.4萬美元)。另有報道稱,五角大樓曾在不同時期以平均每人每天約1300美元的價格僱傭約350~600名私人軍事公司教官,並派到敘利亞自由軍和民主軍等反對派陣營中,開展人員訓練、戰鬥組織策劃、武器操作培訓以及戰俘審訊和心理戰、宣傳戰等業務。作為對比,美國外派軍人日均收入僅140~190美元。


湧向敘利亞淘金



電影中的僱傭兵

聯合國曾於1989年12月批准《禁止招募、使用、資助和訓練僱傭兵的國際公約》(通稱《聯合國僱傭兵公約》),嚴禁簽字國在戰場上使用僱傭兵。可是,美英等國不僅拒絕加入,還幫助僱傭兵機構「洗白」。


敘利亞戰爭爆發後,美國、法國、卡達、以色列等國以各種理由與上述公司展開「合作」,大量僱傭兵藉機湧入敘利亞淘金。據估計,目前活躍在敘利亞的西方僱傭軍約有1300餘人,其中近千人為美國服務。在西方僱傭軍調教下,敘反對派戰鬥力大增,能熟練掌握反坦克導彈等先進武器,戰鬥組織有板有眼。為了避免麻煩,美籍僱傭兵一般留在後方主導培訓和財務工作,來自波黑、烏克蘭、菲律賓等地的僱員就沒那麼幸運,要投入前線指導反對派作戰。2016年7月,敘軍在霍姆斯俘獲兩名僱傭兵,由於其平民身份,而且無法證實其國籍,最後通過特殊渠道用於換俘。(據《新民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外媒熱議對敘作戰美軍準備怎麼打?打不打導彈?派不派F-22?
我國坦克為什麼有一塊「布」,而西方坦克很少有?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