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吳三桂沒有病死,能覆滅清朝嗎?

如果吳三桂沒有病死,能覆滅清朝嗎?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鄭成志

三藩之亂,是康熙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叛亂。三藩之亂起於1673年,終於1681年,波及半個中國,是清初規模最大的一次叛亂。三藩之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吳三桂,在此亂中吳三桂也是三藩中支撐時間最長的。吳三桂病死後,將其所建立的「大周」的皇位傳給了孫子吳世璠,三年之後,清軍攻佔昆明,吳世璠自刎而死,三藩之亂遂告終結。關於吳三桂之死對戰爭的影響,我有著自己一些淺薄的看法。

吳三桂

三藩,即為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漢人藩王所管轄治理的藩鎮。在清朝崛起的過程中,尤其是入關之後的戰鬥中,對於明軍余部採取了招撫政策,明確提出「若能歸順投誠,厚加爵位,照舊委任」。此後,投降的明軍實際上已經成了主要的戰鬥力量,在戰鬥之中充當前鋒,儘力作戰。吳三桂也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隻力量,被封為「平西王」。

康熙皇帝

吳三桂降清之初,打著「復君父之仇」的旗號,投入對李自成的戰鬥之中。此時的吳三桂對於南明勢力還仍有一線情誼所牽,「不忍一矢相加遺」。但在消滅李自成主力後,吳三桂的觀點發生了變化,對於明朝剩餘勢力的態度不再像從前一樣寬容,而是殘酷的加以鎮壓。尤其是在對永曆政權的戰鬥中,吳三桂更是成為清軍的主力,在消滅永曆政權後,吳三桂正式在雲南開藩設府。

在戰爭期間,吳三桂所部消耗甚巨,順治十七年「天下正賦,止八百七十五萬餘兩,而雲南一省需銀九百餘萬,竭天下之正賦,不足供一省之用」,其餘兩藩也有類似的情況。故而清廷早有裁撤之心,吳三桂在探明清廷心態後,果斷起兵作亂。廣西將軍孫延齡、貴州巡撫曹吉申、四川巡撫羅森、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陝西提督王輔臣、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等,先後起兵響應,也由此使得清廷失去了許多地區。針對此,康熙帝採取分別應對的政策,王輔臣敗降之後,耿精忠、尚之信等人也分別投降,叛軍勢力逐漸縮小,吳三桂也於1678年稱帝。

吳三桂在起兵之初,就抱有「事縱不成,可畫長江而國」的心態,在三藩之亂初期有利的情況下,他「不肯棄滇黔根本,初得湖南,即下令諸將毋得過江」。也正是由於吳三桂的這一心態,導致了三藩之亂中,王輔臣反叛時吳三桂沒有及時援助,並作為三藩中最大的一股勢力,吳三桂只圖畫地而治,沒有積極擴展勢力範圍,這也導致了耿、尚的不滿,最終二藩迫於形勢,也投降清廷。

永曆帝殉國處

再而,吳三桂在清初消滅南明的戰爭中出力頗多,對待南明勢力十分嚴酷,更是將逃亡緬甸的永曆帝抓回雲南,並將永曆帝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用弓弦勒死。由於吳三桂的這些行為,使得他無法立明廷後裔為帝以號召天下,從而獲得明廷殘餘勢力的支持。再而,吳三桂去世之時,其實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就算吳三桂不死,他的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資料:

1. 趙爾巽著,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王光宇,論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3. 細谷良夫、張永江,三藩之亂《平定詔》頒布之後——耿精忠與尚之信,清史研究,2017年01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清兩代的決策機構,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有何區別?
二戰中有哪些著名的水雷戰經典戰例?為什麼說掃雷艦在未來軍備發展中必有重要意義?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