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羅萬象的大道,幫你解答兩難問題

包羅萬象的大道,幫你解答兩難問題

【論道·言德】專欄

《道德經》,作為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中國文化名著,其中滲透的智慧,於千百年來,一直照亮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堪稱經典。

博雅理想國【論道·言德】專欄,邀請楊鵬老師,與你相約每周一的清晨,為你講解這本濃縮了智慧與內涵的經典著作。從《道德經》之中,尋找關乎人生、成長、生活和工作的「道」。

第二十一章:空即是色

貳拾壹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孔:大。

容:形態、樣子

惚恍、恍惚:似有非有的樣子,和前面講的玄、湛、淵、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以及後面說的窈兮冥兮相同。

眾甫:帛書甲乙本均做「眾父」,萬物的起源。

道是本體,德是道的作用

這一章,是《道德經》第一次正式提到「德」。古本《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徳經,道經是今本《道德經》的第1~37章,徳經是第38~81章。

道是本體,德是道的作用,如果太陽是「道體」,光芒萬丈就是「道用」。

沒有太陽,哪有光芒?沒有光芒,太陽有何作用?

人類認識「道」、了解「道」,畢竟是為了應用的,所以《道德經》後面會用很大的篇幅,非常透徹的講述人類社會該如何應用「道」,不過這一章雖然談到了德,目的卻仍是進一步的闡述「道」。

「道」是有和無的統一體

本章可以和第十四章對照著看,可以說從寫作的筆法,到描述的語言,都有共通之處。

讀《道德經》的一個特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整部書打通來看,前後呼應、相互印證的來讀,更容易融會貫通。

比如這章我們和第十四章對應一下: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繳,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後面的第25章又談到道的時候,和本章又可以對照著看。

第25章一上來就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為天下母。

看看,這三章是不是講的差不多?都在講三件事:

1、道為萬物之始,為天下之母;

2、道無形象而言,卻包羅萬象;

3、道可以博古通今,今天的道就是自古以來的道,所以執古之道,可以應用在現在;憑藉今天之道,可以了解上古。

另外,儘管這三章說得差不多,但每一章又都有側重點,也有新的信息。

這一章的核心,是在強調「道」就是有和無的統一體!

就是心經里說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記住,「道」既不是空,也不是有,而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空有並存的對立統一!

就是第一章說的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對立統一!

從漲工資看「道」的本體特徵

如果讀者不理解,我們舉一個管理上的例子。

比如新進的員工問你,公司明年會不會給我漲工資,你回答漲還是不漲?

「漲」是有、「不漲」是空,「漲」和「不漲」都不對,都不符合企業的實際,也不符合員工的情況,因為你不知道員工到底表現得怎麼樣、企業的運作怎麼樣,所以答有、答空都是錯,標準答案是「那要看情況而定」,這就是「道」的答法。

你要說:如果你達到了公司的試用期標準,n個月後轉正會有加薪;年終根據績效考核,有三種加薪的標準;如果不能達標,就要接受輔導和調崗,再不能達標會要求員工離職。所以加不加薪,是員工和企業共同決定的。

這個例子說明,不懂得「道」的應用的人,怎麼做都做不對。

真正高明的管理者,一定是在專業領域的「得道」之士,

能夠看到錯綜複雜的現象背後,所隱藏著的巨大的機會和可能性,而這種機會和可能性,外行是感知不到的,

只有真正「知道」的人,才能夠敏感的意識到、機智的把握住、巧妙的利用好。

有的讀者可能會懷疑,我這裡舉了個管理的例子,能說明「道」的本體特徵嗎?

當然可以。因為根據「道」的定義,它涵蓋了宇宙間的一切規律,就意味著「道」也必然涵蓋管理規律,那麼就意味著如果「道」有某一個特徵甲,管理也必然擁有特徵甲,否則就說明「道」不能涵蓋天下萬事萬物。

這裡說的管理的「道」,就是「道」在管理上的應用。

同樣的道理,任何人吃透了「道」的原則,都可以不僅僅將其應用到企業管理上,也可以應用到軍事、技術、科研、醫療、公共管理、文化藝術等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也是各行各業的人、各國各派的人無不以《道德經》為圭臬,重視、學習、背誦、歌頌《道德經》的原因。

論證「空有並存」

回到道的本體上來說,這一章說的道當中同時包含著「有」和「無」的成分,讀者可能還是難以理解,會問「一件事物中可以同時有兩種對立的成分存在嗎?有和無不是相反的嗎?

我們要說,道作為宇宙的本源,作為萬事萬物的最根本的規律,必然同時擁有「有」和「無」的兩種屬性。

我們可以這樣來論證這一點:

如果道只是「有」,而沒有「無」的成分,那麼道可以成為宇宙的共同規律嗎?

明顯是不行的,宇宙的根本規律必然不是一個固定的形態,必然是包羅萬象的,所以這種「什麼都有」就不是一種固定的有,中國古人把「什麼都有」起了個名字,叫做「妙有」,就是沒有一樣具體的東西,就化成了無,中國古人叫做「妙有真空」,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什麼都有的空。

反過來,如果道原來就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這種「沒有」不能夠產生「有」,我們還要研究道幹什麼?

沒有用嘛!只有「無中生有」,道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道」是有無的綜合體,是「色」「空」的集合,能夠誕生萬物,可以通達古今:讀者讀完本篇文章,千萬不要再說「道」就是空無所有,更不要說「道」就是有非空,一定要知道,「空」和「有」兩邊都是錯,「有」和「無」對立都是病,只有悟到「空有不二、有無相生」,並能夠運用這個原理來工作和生活的,才算的上是真正懂得《道德經》的人。

當然本章的內容,也完全用在佛、道的修行上面,而且在哲學的意義上,這一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但由於和大多數讀者的關係不大,這一章的修行以及哲學應用,這裡就不做論述了。

本欄目的重點,還是讓廣大的讀者看懂《道德經》在說什麼,而且如果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能夠多少應用一下其中的道理,筆者就喜不自勝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德經》第22章的內容,對所有的讀者都是超級有用的。

請看下一章:低調得勝。

【論道·言德】第22期:低調得勝

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理想國 的精彩文章: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與感傷 讀林徽因《別丟掉》
我們來談談情商的問題

TAG:博雅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