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物哀,是日本的一種審美意識。日本的傳統音樂旋律單調,舞蹈動作緩慢(自行腦補穿和服的歌妓表演情景);日本的繪畫也很少追求鮮艷濃厚的色彩,而這一切都跟「物哀」有關。

哀,並不是中文的「悲哀」之意,在日語中是個感嘆詞,可以用在所有的情感之上,有點類似漢語中的「嗚呼」、「啊啊」。所以,簡言之,「物哀」就是內心為外物感動,由衷而發,有所感嘆。

本居宣長(日本江戶時代國學四大名人之一)是這樣說的:櫻花盛開是賞心悅目的,而你見到櫻花盛開就應該有賞心悅目的感覺、感嘆,這就是物哀;如果你見到櫻花盛開而無動於衷,那你就是不懂物哀。

雖然物哀可以包含有很多感嘆,但日本人似乎更加偏愛「哀」這個字的本意——哀傷。他們更喜歡殘月、花蕾、落花,因為這些事物凝結著一種令人憐惜的情緒,這樣會增加美感,悲與美是相通的。

值得注意的是,物哀中「哀傷」情緒,一定是恬淡的,不能是強烈的,否則就不叫物哀。

葉渭渠先生認為「物哀」可分三個層次:一是對人的感動,比如男女戀情的哀感;二是對人情世態的詠嘆;三是對自然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動心。

物哀,是一種非理性的、純主觀的情感。當你要解釋它的時候,不同於「悲哀」;但自己去

感受「物哀」的話,它似乎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一種淡淡的、幽幽的空寂和哀傷。

這些作品均出自吉田博(1876~1950)之手,他是日本近現代版畫的巨匠。吉田對自己的要求極高,作品稍有瑕疵就全部搗毀,重新再創作。所以流傳下來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這種匠人精神可見一斑。

他的作品似乎只是刻畫一個普通的畫面,包含的情緒並不多。但其中又透露出一絲沉寂、無奈的感覺,即便是絢爛奪目的櫻花,在他筆下也是「淡淡」的,因為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更多吉田的作品欣賞。

· END ·

# 平台轉載文章,請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

# 個人轉發朋友圈,請隨意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98手繪網 的精彩文章:

眯著眼,才能看懂這些畫里是什麼!
馬格里特:是超現實大師,還是孤獨的孩子?

TAG:798手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