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完美的孩子

不完美的孩子

前幾天寫了一篇小小說《那個男孩兒》,有朋友私下和我探討,結論就是兩個字:恐怖。雖是虛構,也有現實的影子。整個上學歷程中,最開心的莫過於小學階段,而從初中開始,身邊總有各種各樣關於不堪承受壓力而導致悲劇的事件,讓人難過、默哀,所帶來的心靈衝擊和精神打擊會持續很久。到底是孩子承受能力太差,還是家庭、學校壓力太重, 此類討論延綿不絕貫穿我成長始終,卻沒有答案。

嬰兒時期是最受制於人、也最肆意放縱的時候,因為太弱小只能依靠父母長輩的呵護,也因為什麼都不懂只能用哭和笑來表達。雖然嬰兒看上去只會哭鬧,但甚少有人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所以嬰兒時期沒有人會要求他們完美,吃喝拉撒全隨心意,就是因為知道講了也是白講,不會有行為糾正和合理回應。但從會說話表達、能聽懂指令開始,各種要求開始層出不窮了。

吃飯要好好吃,看書要坐端正,每天如何學習、玩耍、看電視、休息···孩子都要聽從父母的明確指令。假如有這麼一個完美的孩子,每天安安靜靜學習,從來不鬧著出去玩和看電視、與學習無關的書,老老實實地選擇體育鍛煉而不會弄髒衣服鞋子,即使放假也在家學習,出去玩就去圖書館,找夥伴都是學習尖子,父母確實會很省心,但這隻能維持在小孩子的年紀,一旦自我意識覺醒,用自己的想法來指導言行,其父母不僅不開心,還會萌生「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的感覺。如同《那個男孩兒》中的小A,聽話是因為自己沒想法,不聽話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父母如果強硬給孩子立規矩、下指標,而不考慮其本身性格、生長環境和年齡特點,即使不會發生小A這樣的悲劇,也會對孩子內心造成持久的傷害,甚至伴隨一生。

父母沒有完美的,孩子也一樣。可惜許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看做一張完美的畫卷,一旦有哪裡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就採取強制措施讓孩子更正,直至達到滿意。這種滿意一部分確實是為了孩子好,對自律性不強、意識不成熟的孩子有必然的指導意義,但如果全盤要求孩子符合自己的要求,那麼實質上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最像自己但又更完美的複製品。若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一個判斷能力、自理能力和約束能力都更弱的孩子來完成,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完美的孩子並不存在,即使孩童時期的懂事,不過就是什麼都不懂只會「聽話」的結果。長此以往,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只會聽話,只懂聽話,也只能聽話了,一旦所處環境沒有父母的庇護,或超出了父母自身的指導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將比小時候就不聽話的傷害更強烈。

我希望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看待孩子的父母,能先捫心自問自己能不能做到,再調整自己的立場,明確自己可以作為孩子成長的堅強後盾和堅實臂膀,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上看到更遠更廣博的風景。一味要求孩子完美,結果一定是不完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筆TA 的精彩文章:

被渣男耽誤的導演

TAG:隨筆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