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終於等到這句「對不起」!溫哥華市政府就排華歷史正式道歉

終於等到這句「對不起」!溫哥華市政府就排華歷史正式道歉

撰稿:何瑞娜(加拿大)

會前大型舞獅活動(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輿)

加拿大西岸溫哥華時間2018年4月22日下午,溫哥華市政府在位於唐人街的中華文化中心就過往排華歷史舉行正式公開道歉。

為了讓世人銘記昔日針對華裔市民的歧視,市政府特地把這一天定為溫哥華唐人街文化日。當地華僑華人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於致歉儀式當天在唐人街上舉行舞龍舞獅和太極拳表演等活動,還在附近設置了十餘個攤位,出售食品、舉行彈琴以及書法篆刻表演等活動。另外,為便於更多人目睹致歉儀式,在溫哥華中山公園南門門前架設的大屏幕上,還進行了同期現場直播。

下午2時,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率鄭文宇和雷建華等10位市政府議員,以及市府工作人員來到座無虛席的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林思齊大禮堂。在加拿大華裔參議員胡元豹,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溫哥華總領館副總領事孔瑋瑋,領事胡啟全、張曉蕾、王進,國會議員關慧貞,卑詩省省議員李燦燦明、屈潔冰、葉志明、李耀華,溫哥華市學務委員,溫哥華公園局成員,數十家西人媒體和十幾家中文媒體,來自溫哥華中華會館等40餘僑團僑社的代表們,以及包括華裔在內的五六百名各族裔市民的共同見證下,用英文宣讀了道歉書。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在道歉儀式中講話

羅品信市長首先回顧了早期溫哥華市政府在1886年到1949年間,逐步剝奪華人投票權、限制華人擁有地產權、限制和禁止華僑移民、利用撥款及在與各機構和公司的政府合約中加入針對華人的不公平條款,排斥華僑華人從事專業工作等方面的種族歧視。接著他說:「本人今日謹代表溫哥華市議會及市府誠懇表達歉意,並致力確保類似的不公義行徑永遠不發生在任何一個族群或社群身上。本人今日承認當年的排華政策和法例所導致的黑暗和傷痛,我立誓市長和市議員在面對種族歧視時永遠不會再袖手旁觀……」

在羅品信用英語宣讀道歉聲明後,原華裔市議員葉吳美琪、余宏榮分別用廣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讀道歉內容的中文版本。市政府書面道歉文本包括英文、簡體和繁體中文。

隨後,作為溫哥華華社老中青三代代表,華裔退伍軍人代表吳英超、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和年輕人代表蔡珍儀分別對道歉作出回應。華裔市議員鄭文宇和雷建華也即席發言,他們均介紹自己是華裔後代,講述自己先輩生活不易,雷建華還在發言中感慨落淚。

道歉儀式後華人代表拿著溫哥華市府的正式道歉信合影。

很多白髮蒼蒼的老僑們聽到熟悉的鄉音致歉話語和三位代表的回應後,百感交加,因為這一天等得太久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排華歷史,造成了無數華人家庭難以描述的痛楚。至今還在許多華人家庭留有痕迹,這些都深深地印刻在老一代華僑的記憶中。

華人來到溫哥華的歷史並不太遙遠。1886年溫哥華市開始興建,然而溫哥華市從雛形走到今天的繁榮,自始就有華人的貢獻。1886年,當局政府為了開發西部重鎮溫哥華,選中了廉價的華人,把位於新西敏大街、福溪(FalseCreek)北岸,總面積為160英畝的林地,租給了華僑,華僑們由此開始了清理土地等工作。然而,伴隨溫哥華的華人數量逐漸增加,這些勤奮和任勞任怨的華人,給當地的白人勞工市場造成了一定壓力。為了切身利益,白人勞工開始鼓動排華,政客們為了選票則和媒體一起推波助瀾。

1885年,卑詩省政府成功地促使加拿大政府為阻止更多華人進入加拿大,開始向華人徵收人頭稅。這一歷史期間,就溫哥華華人而言,和全加拿大華人一樣飽受歧視和欺壓。1887年2月,溫哥華髮生了排華和驅逐華人事件。1907年排華分子更是在溫哥華唐人街進行了瘋狂地打砸搶。可以說,在溫哥華的早期發展中,始終充滿著各種形式的排華暴力事件,也充滿了抗議華人的聲音。

華僑華人在溫哥華市屢屢遭受市政府歧視政策的迫害。在政治上,1886年4月6日卑詩省政府推出《市政選舉法》,剝奪華人與印第安人在溫哥華市市長和市議員選舉中的投票權。溫哥華市在執行新選舉法案後,造成該市華人沒有任何政治地位,無法行使正當權利。

在經濟上,歧視和排擠華人的法案更是不少。例如,1886年4月6日,卑詩省推出溫哥華電燈公司組建法案、溫哥華天然氣公司組建法和溫哥華鐵路公司組建法,這三個法案規定,公司或承包商不能直接或間接僱傭華人。如果僱主、公司員工、承包商直接間接僱傭華人,都將受到罰款。1911年,卑詩省批准溫哥華市政府於1910年5月16日與一家公司簽訂的福溪協議,不得聘請亞裔人。1919年,溫哥華市議會為了限制華人商販,決定要徵收華人小販100加元的執照費。1919年3月29日,卑詩省修訂並通過《市政法》,禁止白人女性在華人開的餐館、洗衣店、商店或娛樂場所工作,溫哥華市政府馬上執行。這條法令給華人商業打擊很大,因為華人店主多半英文說得不流利,非常需要白人店員。在早期的加拿大,很多白人認為華人是劣等人種,主動和華人分開。溫哥華市政府順從白人的呼應,限制華人只能選擇居住在離開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溫哥華市政府的做法,等於區域隔離了華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哥華排華的事情越來越多,不準華僑華人從事專業工作更是家常便飯。一輩子在溫哥華唐人街謀生,2017年去世的九十多歲老裁縫黃光大,曾畢業於卑詩大學工程系,就因為是華人,他希望從事專業工作的夢想從來沒有得以實現。

華僑華人在加拿大任人欺侮,然而有冤卻無處申訴,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軟弱可欺,在國際上根本沒有話語權。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拿大華僑華人以德報怨,積極支援反法西斯戰爭,幾百名華僑子弟報名參軍,分赴歐洲和太平洋等戰場作戰。這些華裔軍人浴血奮戰,贏得了加拿大人的尊重。戰後一些加拿大白人和華裔軍人一起為華人的地位奔走,最終才為華人爭得選舉權。1947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廢除了「禁止華人入境排華法案」,並於當年開始允許華人在聯邦選舉中有投票權,但溫哥華市政府卻直到1949年才准許華人參與投票。1967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實行沒有種族歧視、具有公平性的移民政策後,很多華人憑藉努力打拚取得不小成績,不少華僑華人成為企業家、工程師、科學家等。

道歉儀式上的加拿大華裔退伍老軍人們

1970年中加建交,掀開了歷史新篇章。溫哥華華僑華人和全加拿大華僑華人深受鼓舞,積极參与當地慈善公益活動,參加各族裔的多元活動,成功進入主流社會並發出聲音。他們還發揮民間外交的作用,加深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為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搭接了橋樑。

直面過去,溫哥華市政府在對歷史上所推行的歧視和排華規定以及對華人產生的後果,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和歸納,將對華人的不公概括為剝奪華人投票權、限制和禁止華人移民、排斥華僑華人從事專業工作、限制華人擁有地產權以及區域隔離華僑華人等幾個方面。經市府與社團多次會議討論後,決定這一天以公開的方式向華人表達溫哥華現政府對以往的錯誤進行認真反省和真誠道歉。

隨著近些年來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華僑華人對加拿大社會各領域做出貢獻的增長,華僑華人在加拿大的地位也大有提高。經過多年延宕,幾代華僑華人鍥而不捨的努力,溫哥華市政府在溫哥華中華會館帶領的僑社團協助下對歧視政策進行了反省,為排華歷史向華人做出道歉。然而儘管溫哥華華僑、華人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止步不前。在加拿大,不是有錢就可以過著悠閑生活,如果沒有排除一切公開和隱形的歧視,任何時候都存在發生排華事件的危險性。華人族群要努力推動與其他族裔的和睦相處,積極融入主流社會和其他族裔社群,為社區多作奉獻。正如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指出的:「回顧歷史,檢討錯誤,不重蹈歧視的覆轍,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在道歉儀式結束後,羅品信與市議員雷健華及三位華人代表舉行了小型媒體見面會,回答了眾多媒體的提問。在被問到為何要花很長時間才舉行道歉儀式時,羅品信和雷健華均表示,有許多前期調研、研究和查證工作要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對華人社區最正確的道歉方式。

設置在唐人街十字路口的今天活動內容的公告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看官留步,華輿辭典了解一下
中美貿易摩擦,亞洲其他國家怎麼辦?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