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誰令傳統時尚出版產業擔憂?

誰令傳統時尚出版產業擔憂?

▌從左至右為人物: 蘇芒、gogoboi、張宇、Leaf Greener、曉雪

從本文由JingDaily精日傳媒授權轉載,原題目:中國當紅時尚編輯的個人影響力與日俱增,令傳統出版產業擔憂, 作者Yilin Pan,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時尚編輯們開始建立自己的數字帝國。據知情人士透露,Vogue中國主編張宇的網路影響力成為了出版巨頭康泰納仕的心頭一大隱患。他們擔心她的網路號召力將對出版業造成很大的威脅。

根據Farfetch的CEO José Neves描述:「張宇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她與很多名人、時尚界的KOL和設計師們都有很好的關係。」 張宇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出於其強大的影響力,她的轉變意味著讀者們將跟隨她從傳統紙媒轉移到社交媒體上。

數字化正在侵蝕中國傳統市場出版業。Luxury Conversation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95%的中國千禧一代已經停止購買印刷雜誌。儘管時尚雜誌在努力完善線上內容,比如建立微信和微博官方賬戶、網站以及應用程序,但和雜誌的主編們相比,他們線上內容的表現要遜色許多。

通過比較時尚雜誌和主編微博粉絲的數量,不難發現這種轉變。在發了4453條微博之後,張宇收穫了482萬粉絲,這一數量直逼Vogue 中國的粉絲量。要知道,Vogue 中國的賬號是在發布了11500條微博之後才收穫513萬粉絲的。同樣,即將卸任的時尚芭莎主編蘇芒也用3854條微博收穫了將近690萬粉絲,而該雜誌的官方賬戶則是在發了25000條微博之後才擁有了844萬粉絲。

時尚編輯開始成為影響力人物

「這個行業的挑戰之一就是一些主編的影響力開始變得過於強大,以某種方式來說他們已經成為了KOL,」品牌代理機構Creative Capital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Louis Houdart說,「這使得一些傳統媒體面臨著風險。」

如今,社交媒體將時尚主編的個性以及品味推向了公眾焦點。主編們不再需要通過雜誌來接觸觀眾,而是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與公眾進行交流,分享他們的經驗、想法與創意。由於這些平台可以增強親密感和互動體驗,時尚編輯們可以用這種方式吸引那些崇拜他們的人。

蘇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近二十年來,她的名字與時尚芭莎中國緊緊聯繫在一起,如今她與章子怡、劉嘉玲等巨星比肩,並為人們所熟知。在去年的時尚芭莎明星慈善晚會上,也就是中國版的amfAR晚會(艾滋病研究基金會的籌款活動)中,蘇芒的名字上了微博熱搜。作為該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她的組織力和領導力在微博上引起了熱議。就在上個月,她的辭職信在網上曝光,又引發了一輪關於其即將離職真正原因的猜測。

在西方,時尚編輯和網路紅人日益敵對,Vogue.com有一篇帖子專門批評2016年9月的米蘭時裝秀上出現的網路紅人們。文章寫到「請停止,換一條出路吧, 你們預示著風格的消亡。」並抱怨那些博主們更換贊助服裝的頻率太過頻繁。而在中國時尚編輯與網路紅人的界限似乎更加模糊,時尚界的影響力人物在中國受到更多業界人士的尊重。

「我們已經看到了奢侈品客戶越來越看重KOL營銷,」數字機構Reuter Communication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hloe Reuter說。「有趣的是,很多頂級KOL都有著媒體背景。」

真正的問題在於,主編們離開以後,他們在任職期間獲得的數字影響力能否繼續為企業帶來價值。這是否意味著,如果這種模式一旦取得成功,主流雜誌則會成為主編們的墊腳石,他們便可以繼續完全按照自己的目標規劃職業生涯?

「你所描述的擔憂確實存在,」中國一家大型時尚雜誌的現任主編說,「當下屬變得更有影響力時,上層人員感到威脅是自然的,然而數字影響力現在正是出版業所渴望的。

「但我認為它不代表整個公司或整個行業。這只是一些人的問題,「她補充道。

時尚編輯出身的時尚媒體人Leaf Greener認為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個人聲音和影響極其重要的時代。對於雜誌來說,如果他們的員工在網上有影響力,這實際上是一件好事。當每個員工都是優秀而忠誠的時候,那麼整個公司也會很成功。」

在成為時尚媒體人之前,Leaf Greener有在ELLE擔任中國高級時裝編輯七年的經驗。她告訴精日傳媒Jing Daily,大約五年前她開始考慮辭職,並最後在2015年實現。她現在的工作可以將她以前的經歷與自身興趣結合起來。她可以繼續撰寫文章,採訪時尚人物並拍攝視頻。「另一方面,從ELLE中國獨立出來,讓我能夠直接與公眾見面,與品牌合作,成為品牌形象大使並且參加他們的活動。」

誰是真正的時尚權威?

對於時尚編輯成為獨立媒體的擔憂在中國面臨更大的挑戰:他們是否可以保持在時尚行業的權威?更或者他們是否真正成為權威過。

與西方相比,中國時尚雜誌歷史有著顯著的不同。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時尚雜誌在名人圈和娛樂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給大眾留下了相對淺薄的印象。由傳統紙媒向網路媒體的轉變創造了更加複雜、分散而細緻的對話。與此同時,迅速成熟的中國時尚消費者和讀者渴望閱讀到更加有意義的內容,這正是一些有自媒體傾向的時尚編輯正在努力創造的。

「我們不追求潮流品牌,」Leaf Greener說。「我們選擇主題的方式完全不同。我們不是僅僅關注潮流趨勢,我們會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潮流。」

24小時滾動報道 時尚新聞 最先知道

▌大家也在看

▌深度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Dior男裝創意總監換人,Kim Jones 接替Kris Van Assche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