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裡有妙招哦!快來學習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裡有妙招哦!快來學習吧!

想要成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必須要承擔比別人更多的責任。因為權責是統一的,有多少權利就需要承擔多少責任,不想承擔責任,只能失去權。

孩子由於年幼缺乏知識和經驗,經常會造成一些過失,這毫不奇怪。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時衝動傷害了別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煩等。發生這類過失的時候,許多父母會責怪孩子,如這樣說:「你怎麼搞的?能這麼做嗎?討厭!快走吧,回家寫作業去。」於是,孩子沒事了,什麼責任也不必負,回去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父母則留下來承擔責任,又是道歉,又是賠償。這樣做,孩子怎麼可能有責任心?細想一下,正是父母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

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沒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他就喜歡哀嘆自己的「不幸」,抱怨別人的「無情」,在訴苦中曆數自己的努力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實,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無用的減法。

老卡爾·威特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卡爾在外面興緻勃勃地模仿古代騎士。他用一根長長的棍子代替寶劍,獨自和虛擬的強盜作戰。我看見他的劍法絕妙極了,或是刺,或是砍。在這種玩要中,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英雄。我很樂意看到他這樣,兒子的這些遊戲非常有利於開發他的想像力,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忽然,他「呀」地叫了一聲,但馬上愣在那裡。原來,在「激戰」中,卡爾一「劍」砍去,將鄰居花園中的一束花砍倒在地,花瓣和枝葉在半空中飛舞。我保持住冷靜觀察他,看他怎麼處理這件事。

卡爾看了看鄰居的房門,並沒有人出來。他也沒有發現我正在看著他。當他正想轉身「逃跑」的時候,我叫住了他。

「卡爾…...」

這時,兒子知道這件事已經無法逃脫,慢慢地向我走來。

「你知道你犯了個錯誤嗎?」

」兒子小聲地回答」

」那你應該怎麼辦呢?」我嚴肅地問他。

「不知道。」」兒子低下了頭。

「兒子,聽我說。你應該立刻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道歉。

可是,我並不是有意的。」卡爾似乎還在辯解,他並不知道道歉的含義。

卡爾,你要記住,人們犯下錯誤,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錯誤已經犯下,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鄰居沒有看見是你乾的,但他們確實受到了傷害。你應該去道歉,人不能傷害了別人就逃之天天。你不是在扮演古代的騎土嗎?騎土是勇敢的人。」

爸爸,我明白了。」說完,卡爾像一個真正的騎士那樣敲開了鄰居的房門。

作為家庭中的一名成員,孩子既應該享受權利,也應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崗位,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父母可通過鼓勵、期望、獎懲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職責,培養責任心。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層次的責任心難以確立,將來走上社會也難以向社會層次的責任心過渡。

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有位10歲的小女孩,負責倒家中的垃圾已經5年了。在她5歲那年,她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父母為了支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誇她能幹,還經常在外人面前稱讚她。這樣就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後把換下的衣服放進洗衣機,可8歲的王剛經常忘記,媽媽讓他用本子記下洗澡後該做什麼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從此以後,王剛再也沒有忘記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他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可見,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孩子的責任心來自於家長有意識地培養,而家長無意識的行為正起著反作用。明智的父母一定要分清楚誰應該來承擔責任,該孩子承擔的就應該讓孩子來承擔,如果孩子年幼還無法承擔,父母也需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他的責任。父母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具有責任感,從點滴小事中尋求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機會,用科學的、易於孩子接受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思思訴說人生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聽思思訴說人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