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需要了解這些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需要了解這些

小兒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需要了解這些


病因

1、產前因素

先天性腦發育不良,常因母親在懷孕時生了風疹及其它病毒性感染,特別是在妊娠的頭3個月。常伴有其它的先天性異常如白內障、耳聾、先天性心臟病等。引起嚴重新生兒黃疸的胎兒成紅細胞增多症可以造成腦基底核的損傷,出現核黃膽。

2、產時因素

包括由於產傷所造成的腦損傷及腦缺氧症,占腦癱病因的37%。應用產鉗強力牽拉胎兒頭部可使頸部靜脈破裂,造成顱內出血。腦缺氧可因於第二產程第二期不適當地應用鎮靜或麻醉藥所致。臍帶繞頸會造成被動性腦充血。胎兒娩出後長時間的窒息及紫紺者,均容易發生腦癱。

3、胎盤破裂及前置胎盤亦可造成胎兒腦損傷

早產易產生腦出血,這是因為早產嬰兒的腦血管發育不完全、脆弱,在分娩時從壓力較高的子宮內突然娩出至體外空氣中,壓力變化較大而致血管破裂。早產嬰兒對窒息也特別敏感。


癥狀

(1)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 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孩子不喜歡洗澡,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

(3)智力障礙 智力正常的孩子約佔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佔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1/4。

(4)語言障礙 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

(5)視聽覺障礙 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 矮小。

(7)牙齒髮育障礙 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情緒和行為障礙 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

(1)運動康復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與協調性訓練。

(2)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和作業療法以達到訓練手的功能。

(3)並存障礙治療如及時控制癲癇發作,矯治視覺、聽覺和口面功能障礙,改善和發展認知功能,進行語言訓練。

(4)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矯治情緒、糾正行為異常,增加腦癱患兒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5)促進智力發育,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為將來參與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6)使用矯形器具,對已發生嚴重攣縮和畸形者可予骨科手術矯治。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對於痙攣型的患者可選擇緩解肌張力的藥物。

2、手術療法:腦癱一旦出現異常姿勢與活動,特別是不能站立與行走的時候,需要手術治療。對於痙攣性腦癱患兒來說,手術治療有可能改善肢體功能。手術治療的原則,是減少痙攣,恢復和改善肌力平衡,矯正肌肉、關節或骨骼的攣縮畸形,為功能恢復創造條件。

3、康復療法:物理療法包括電療法、超聲波療法、紅外線療法、水療、激光療法、高壓氧療法及飲食療法等。現代醫學認為治療腦癱,原則上一般不使用藥物治療,對腦癱的伴隨癥狀、合併障礙可用此種方法進行處理。

4、運動療法:主要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訓練;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認、起坐、搖擺等。運動療法是以運動學和神經生理學為基礎,使用器具或者治療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兒童自身的力量,使全身和局部功能達到恢復和治療的方法。

5、作業療法

作業治療主要包括手的精細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支具和輔助具的製作及生活環境設施的簡單改造等等。

6、言語治療

由醫師和言語治療師評定後,根據不同言語障礙類型進行治療,如下頜、口唇、舌肌等運動控制訓練,以及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

7、心理行為治療

腦癱患兒有時伴發異常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自閉、多動、情緒不穩等癥狀。健康的家庭環境,增加與同齡兒交往,以及儘早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是防治心理行為疾患的關鍵。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需要了解這些


治療原則

1.早期治療

小兒的大腦在不斷的成熟和分化,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若能在早期得到治療可以有效促進大腦的發育,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可防止肌腱攣縮等併發症,從而減少致殘率。

2.治療與教育相結合,與遊戲玩耍相結合

對腦癱兒童來說,家長們的陪伴至關重要。患兒的康復僅僅依靠藥物與康復治療還遠遠不夠,家長們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時間陪孩子玩耍,通常在娛樂玩耍中對孩子的啟蒙很有幫助。

3.治療患兒與訓練家長同時進行

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僅僅依靠康復治療師是不夠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都可以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時,必須讓家長掌握基本的訓練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