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良渚文化-玉器發展史巔峰,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玉器發展史巔峰,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良渚,美麗的水中綠洲。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是原始社會的禮儀祭祀重器,被稱為高古玉,是人們追求的高品質、高檔收藏品之一。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而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

良渚文化玉器以素麵為主,有紋飾的較少。紋飾的種類也不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很多器型上均有發現的主題紋飾--神人獸面紋,這類紋飾採用陰線刻加浮雕的手法,將虛實有別的神人與獸面,和諧巧妙地布與方寸之間,使人感受到神人高高在上,主宰著世間萬物,而世人無不對他頂禮膜拜。有著神人獸面紋的良渚玉器往往出自相當高等級的墓葬,收藏流通領域中較為罕見,即使有也價值不菲。

良渚文化玉器用料大部分是透閃石,陽起石軟玉,莫氏硬度在6-6.5左右,此外還有礬石、蛇紋石、瑩石等材料。從顏色上看,以雞骨白,火腿紅,墨綠色,湖綠色較為常見。玉料來源一般認為系就地取材,市場上的仿品一般採用遼寧岫岩玉和江蘇溧陽的小梅嶺料,這點提醒廣大玉器愛好者加以甄別。

隨著我國良渚文化考古的發現和研究,仿製良渚玉器不斷湧現。上世紀80年代以後,許多良渚大墓和玉器被考古發掘,推動了國內外良渚玉的收藏熱潮,市場上一旦出現古玉,就會被眾多淘寶者收入囊中。在貨源少而買主多的情況下,以杭州為中心的仿古玉器圈逐步發展起來,第一次仿製良渚玉器的高潮也隨之而來。

良渚玉器鑒定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學科,收藏已到真正比眼力、靠知識的時代。請專家鑒定是便捷實惠的途經。中國不缺鑒定家,就缺講真話的人。不過,努力打造內功,提高自身的辨偽識真水平才是根本。

五招識破贗品

一:從材料觀察真品良渚玉料是就近取材,以透閃石、陽起石軟玉為主,多見雞骨白、赭褐色和湖綠色玉,有的含金屬閃點的不規則的雲母狀結構,硬度為5.5-6、5度。仿品多用硬度偏低的岫岩玉、南陽玉和地方雜玉,多用酸性、鹼性和火燒快速腐蝕作舊處理。1982年發現江蘇溧陽小梅嶺玉料也被用於仿製。

二:從工藝觀察真品玉料的切割採用線切割法、鋸切割法,也發現用砣切割痕迹。璧的器表多留有凹凸不平或弧形切割的痕迹。紋飾用燧石、石英、瑪瑙等加解玉砂與水琢磨而成,陰刻線條挺拔有力;鑽孔採用實心鑽、管鑽方法,中孔多由兩面對鑽而留有台痕,孔璧留有旋紋;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玉器表面的拋光面有粗細不均較順暢的細凹線。仿品由現代機械快工製作,線條走線均衡,深淺一樣,多不自然、滯澀。鑽孔由機械快速鑽成,兩面對鑽的口徑是一樣,孔壁則較直,留有較細的螺旋紋;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拋光面有細密均等較為平行的細凹線。

三:從器型觀察真品均為手工單件製作,同類器型無一相同,如琮即使同一塊料裁下,製作也不相同。琮、璧多留有玉料或製作上殘缺美。仿品器形工整而顯呆板,正所謂有形無神;璧、鉞、帶鉤越制越大、琮越制越高,竟有—人高的琮。市場上三節以上神人、獸面組合的柱狀高式琮、三角、六角形的琮、刻有神徽璧、鉞、鐲、帶鉤、三叉形器、半圓形器和琮形管均為仿品,併產量大。

四:從紋飾觀察真品多以陰線刻與剔地淺浮雕相結合,有的琢紋在不到1毫米的寬度內,竟在刻有四五條細若遊絲線條,陰線條反覆蹭劃,轉彎處多由多條小短線逐段接續而成,線條自然流暢。仿品的紋飾多依圖錄或線圖琢刻,減地、細部花紋均不到位,多雕紋飾外輪廓。模仿的神徽無神韻,浮雕感不足,線條生硬且交待不清楚,不管何種器型都敢往上刻,連獸骨也刻上。

招數五:從沁色觀察真品歷經千年,雞骨白是天然呈色,不浮躁並深入肌骨。器表與紋飾受沁一致,沁色多彩、斑斕,自然形成一層油脂狀包槳,即常說柔潤的寶光;仿品多經化學方法快速作舊處理,多凹凸不平或有裂紋。快速拋光形成浮在器表光亮顯得浮躁、刺眼而不自然,握在手中時有一種粗澀感,無土腥味。浮在器表雞骨白或有大理石般紋多為贗品。

有位作家曾經讚美到:「良與渚的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如一首優美的詩,似一幅清麗的畫…… 也許是因了她的美好,才逗引史前時代的先民們在這裡落腳;也許是因了先民們的耕耘開拓,才使這兒有這麼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典範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將推出國家文化金融示範性單位,藝術品變現流通完善體系

TAG:藝術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