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廣東人愛煲湯,腎病高發!這7個煲湯習慣就是罪 魁禍首

廣東人愛煲湯,腎病高發!這7個煲湯習慣就是罪 魁禍首

老廣人是最愛煲湯的,

也是最會煲湯的,

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國》裡面,

也講述了廣東人在煲湯時講究的葯膳。

想想都覺得很養生呢~~

但是,針對廣東人的這種習慣,也有不同的聲音哦,大家不妨也來聽聽~~

來源:錢江晚報、番禺著數、羊城地鐵報

近日,復旦大學一教授在微博表示,

廣東成為腎病的高發地區,

因為廣東人喜歡在湯中,

亂放中藥材來去濕氣。

什麼?喝湯還會喝出腎病?

對「寧可食無肉 不可飯無湯」的老廣人來說,

表示不服。

那麼葯膳到底是滋補良方還是「偽科學」呢?

為此尋找了相關資料

廣東是腎病高發區據統計,

廣東慢性腎病的人群發病率為12.1%,

數居全國前三位,

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是否和煲湯有關係?

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和全國登記資料統計,中國慢性腎臟病(CKD)發病率約為10%,即估計有CKD患者約1.2億。而在廣東,全省慢性腎病的人群發病率為12.1%,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竭患者數居全國前三位。

專家介紹,

煲湯過久跟喝湯太多,

確實和腎病有一定關聯,

比如廣東人煲湯講究「煲三燉四」,

即煲湯三個小時,燉湯要四個小時。

而燉煮時間過長,

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

在專家看來,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腎臟病發病率,確實和煲湯有關係,不過和葯膳的關係不大。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腎病科主任張秋林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廣東人煲湯講究「煲三燉四」,即煲湯三個小時,燉湯要四個小時,燉煮時間過長,導致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時因為富含蛋白質,加重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腎臟負擔。

在張秋林看來,隨著年齡增長,腎小球濾過率會逐漸降低,因此,老年人喝湯對腎臟的損傷更大,歲數大的人不要過分追求喝湯補身子的做法。

除了老火湯,廣東人的另一項看家本領——涼茶也是罪魁禍首。張秋林指出,有些涼茶里可能含有硃砂蓮之類的中藥,長期喝會加重對腎臟的損害;另一方面,有事沒事就喝涼茶,苦寒傷氣傷陰,也傷腎。

此外老年人喝太多老火靚湯,

對腎臟的損傷更大,

因為,老火湯多以雞、鴨、豬骨等為主料,

富含蛋白質,蛋白質代謝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

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腎臟負擔。

所以,

煮制雞湯的最佳方法是,

砂鍋煲湯60分鐘最佳。

火氣旺盛的人

不適合喝當歸生薑羊肉湯

「全國各地都有使用藥膳的習慣,人們都希望通過合理的飲食來強身健體、預防疾病,葯膳對肌體的良好調節作用不可否認,前提是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懂自己的體質,懂藥材的性質,用對葯膳是關鍵。」 另一方面,葯膳並不是老少皆宜的滋補法寶,「要避免對葯膳作用的過分吹噓誇大,食療葯療不能取代藥物治療。」萬曉青說。

比如舌尖3這一集里專門提到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不適合所有人吃,「這是很經典的方子,出處在《金匱要略》,主要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對產後虛弱、產後虛寒腹痛的人比較好。」杭州市中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葉蔚說,要是火氣很旺、體質強壯的人喝了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會臉色潮紅、心跳加快、出汗增多,這倒不至於生病,不過著實會難受一陣子。

煲湯須知道這7點!

1、煲湯最好別超過2小時

煲湯時間越長,維生素損失越多,營養反而降低。所以,肉類食物的烹煮時間最好不超過2個小時,加入中藥後煎煮的時間要控制在40分鐘之內,青菜要在湯煲好後再放,否則營養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2、煲湯食材別太複雜

不要以為熬湯的原料品種越多越好,事實上,單一的主材料搭配相應的副食材,燉出來的湯才會純正,譬如冬瓜燉龍骨、海帶燉裡脊等。

3、肉湯起鍋前再放鹽

肉湯應該起鍋前再放鹽,鹽放得晚,反而使肉質保持鮮嫩。

4、煲湯最好用冷水

最好的熬湯用水是冷水,而且要使食材與水一起受熱,隨著水溫的變化,食材中的蛋白質慢慢溶解於水中,味道更鮮美。

5、煲湯不要亂用藥材

很多人煲湯喜歡放一些中藥材養生,但是是葯三分毒,「葯食同源」的食物也要注意用量。需要調理時,最好諮詢下中醫師。

6、煲湯要湯和料都吃

只喝湯不吃湯料是不對的,95%的氨基酸或蛋白質成分,仍留在肉裡面。所以肉才最有營養。

7、喝湯千萬別趁熱

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所以,喝湯別著急,最好涼一涼。

這樣看來,

廣東人因為愛煲湯喝湯,

而成為腎病高發地區,

這種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

趕緊告訴啊媽聽,

注意下煲湯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