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個日本小鎮15年「零垃圾」,一群65歲+老人,靠撿樹葉個個年入千萬!

這個日本小鎮15年「零垃圾」,一群65歲+老人,靠撿樹葉個個年入千萬!


作者:益美君


來源:益美傳媒(ID:YeeMedia)





日本有座叫「上勝町」的小鎮,

它隱藏在茂密群山之中交通不便,

半數居民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卻每年人人創收千萬日元。





這裡缺少系統化的垃圾回收體系,

缺少先進的處理技術,

十幾年來卻率先解決了,

令全世界頭疼的垃圾問題。







這幾年

上勝町愈發聞名遐邇,

不僅僅是因為如詩如畫的山川和茶園,

悠久寧靜的村莊,

令它被評為

日本最美的14座村莊之一。




更是因為這座

「日本最環保小鎮」

缺少一種遍布全球的東西:

垃圾。




是的,上勝町居住著1700多人,

但他們幾乎不生產垃圾。



· 

01

 ·



在上勝町的街頭,

你根本找不到公用垃圾箱,

整個鎮子上只設有

一個垃圾回收中心,

要求所有垃圾在回收之前,

必須經過分類處理,

就算是剩飯剩菜,

在交到回收中心之前,

也只能堆在家裡。







而上勝町人分類垃圾的細緻程度,

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首先,

可回收類下有45個小類:

鋁罐、鐵罐、噴壺、金屬瓶蓋、

衣服、木製品、熒光燈……







礦泉水瓶蓋、貼紙、瓶身分開歸類,

有色玻璃和無色玻璃得分開。







口紅膏體屬於「可燃物」


口紅管則是「小金屬物」


一隻襪子算是「可燃物」


兩隻襪子屬於「舊衣料」




就連牛奶盒必須折平、洗凈、晾乾。







垃圾回收中心的兩位小哥,

會時刻監督居民是否投遞正確。







除了嚴苛的垃圾分類,

小鎮還鼓勵居民們重複多次使用物品。




比如小鎮上開設了kuru-kuru店鋪,

居民可以免費交換閑置的舊物。







Kuru-kuru工廠僱傭了不少工人,

專門利用廢棄物來製作袋子、衣服和玩具,

不僅解決了部分失業問題,

還讓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說到回收再利用,

不得不提到小鎮的標誌性建築,

這間涵蓋倉庫、啤酒廠、酒吧、BBQ功能的

零垃圾啤酒廠。







釀酒廠所使用的建築材料

幾乎都來自回收的廢料,

這一側高達 8 米的牆壁,

是從村民家回收廢棄的窗戶製成的。







餐廳中庭懸掛著五彩繽紛的吊燈,

來自回收的瓶子。






建築外立面的木材,

用的是小鎮木材工廠加工的邊角料,

用作地板的磚塊,

也是從廢棄的房屋中收集而來的。




可以這麼說,

「回收」、「再利用」、「垃圾分類」

這些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概念,

已經融入了上勝町人的血液之中,

成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以至於上勝町如今成了人人慾效仿的

環保小鎮。


但是,小鎮的環保事業

一開始進展得並不輕鬆。







· 

02

·


90年代時的上勝町,

並沒有垃圾回收的概念

和大多數農村一樣,

居民處理垃圾只有兩條路:

要麼燒掉,

要麼直接扔進山裡。







然而,再潔凈的環境也禁不住這麼「糟蹋」,

尤其是垃圾焚燒過程中

產生的二氧化碳,甚至致癌物二惡英,

使得原本自然秀麗的小鎮,

青山不再、河水污濁,

環境急劇惡化,

連人類的生存都變得危險。







居民們意識到:

如果環境進一步惡化,

大家就只能背井離鄉了……




絕不能再這麼下去!




為了小鎮的生態環境,

一場與垃圾的戰爭打響了。







2000年,小鎮將僅有的

兩個焚化爐關閉,

從此杜絕垃圾焚燒。




2003年,小鎮正式發表

零垃圾宣言,

致力於在2020年前,

消滅小鎮的垃圾焚燒爐和垃圾處理加工設施。




屆時,

沒有什麼東西會被當垃圾扔掉,

所有東西都必須可回收。







然而設想很美好,

操作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得知垃圾分類系統後,

Hachie Katayama的第一感覺是——

大寫的「懵」。

當了幾十年的家庭主婦,

誰會去管垃圾可不可以回收呢?




全堆在院子里一燒不就好了!







Takuya Takeichi經營著一家便利店,

除了進貨、收銀、整理櫃檯,

還得負責整個店鋪的垃圾分類,

平白增添了不少工作。







對於上勝町的居民們來說,

垃圾分類不僅耗時費力,

還得考驗他們的記憶力,

這已經不僅僅是操作不便了,

簡直是痛苦。

但為了能回到記憶中美好的環境,

麻煩就麻煩點吧!







一堅持,就是15年!




漸漸地,垃圾分類從最初的負擔,

變成了上勝町人獨特的生活方式,

居民們也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

所謂的「垃圾」,

就連外地來的廚師也被同化了。







Taira Omotehara,

曾是一位垃圾生產「大戶」,

只要是廚房裡用不著的,

全當「垃圾」一股腦地扔出去。




如今,他廚房裡所有廚餘

都進了堆肥桶,

變成本地農場的肥料,

種出的菜又供給餐廳,

如此健康的循環模式,

讓他慢慢理解「零垃圾」的概念。







· 

03

 ·



目前,小鎮上80%的垃圾

被回收再利用或堆肥,

嚴苛的垃圾分類不僅僅

改變了居民的垃圾觀念,

改善了惡化的環境現狀,

更連帶著解決了不少社會問題:







1、提升經濟效益




上勝町的溫泉吸引不少遊客紛至沓來,

賓館靠燃燒生物燃料來供暖,

每年可以節省7.6萬美元,

同時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一方面,隨著日本料理

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配菜或者點綴的花葉頗受追捧。







而上勝町有著乾淨的水源和空氣,

樹葉沒有雜色和污染,

全年有320種可食用的葉子,

數量繁多以致曾堵塞道路。







如今這些樹葉被售賣至日本各地,

甚至

出口到北美和歐洲的酒店和餐廳,

當地採摘樹葉的企業,

年營業額可以達到130萬英鎊。







2、解決老年人就業




51%的小鎮居民超過65歲,

老齡化問題曾一度令上勝町焦心。




然而採摘樹葉並非是

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兒,

只需採摘、洗凈、篩選就好,

交給退休老人來做再合適不過。







而當地老人們對採摘樹葉這項新工作,

抱有極大的熱情,

他們建立了專門的樹葉檔案,

什麼季節該摘哪種樹葉,

主動種植和銷售,

作為配菜的樹葉、松針、花卉以及蔬菜,

甚至主動學習IT技能,

通過計算機簡化業務。




如今,樹葉成了小鎮老人們的「搖錢樹」。

通過採摘樹葉,

每年差不多可以掙得1000萬日元,

相當於58萬人民幣。







可觀的收入+純凈的環境,

令老人們在充實的工作中,

重新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對生活的欣喜和快樂,

令他們心情愉悅、自在輕鬆,

不少人的高血壓都不治而愈。




由於老人們都能自食其力,

生活怡然自得,

小鎮上唯一的養老院都已經關閉了。




3、實現文化輸出




上勝町的垃圾回收分類史,

已經令人交口稱讚了,

而後續更是解決了老齡化引發的社會擔憂,

更是一個奇蹟,

上勝町老人們的故事甚至被改編成電影

《多彩人生》,

2012年在院線上映。







· 

04

 ·




除了上勝町之外,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減少垃圾。




2015年,聖地亞哥宣布計劃,

到2030年將垃圾處理量減少75%,

紐約市希望在大約15年內做到「零垃圾」。

還有很多城市耗費了比上勝町更長的時間,

與垃圾做著不懈的抗爭。




可說到底,

上勝町不過是個人口稀少的小鎮子,

它不是紐約、倫敦這種國際化的大都市,

沒有先進的技術和系統的規劃,

教育水平不怎麼高,

交通也不怎麼方便,

可它是怎麼做到,

連很多大城市都無法實現的垃圾分類呢?







其實,關鍵還是在人,

無論城市規模如何,

無論環保政策如何,

唯一共通的規則其實就是人。







十幾年前,上勝町的居民們需要拿著

一個個的「垃圾」

琢磨該放進哪個桶里,

如今他們都成了垃圾分類「熟練工」。

但並不會因此而偷工減料,

每天仍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想、去思考,

手上的廢舊物品究竟該去向何方。







便利店老闆Takuya Takeichi說,

「事實上,現在我每次使用東西之前,

都會想一想,這會不會變成垃圾?

不可否認,垃圾分類,

使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其實解決社會問題往往是這樣,

如果一開始就說不可能,

是沒有機會改變的。







但當你像上勝町的居民們一樣,

從改變思維模式開始,

重新看待「垃圾分類」,

當參與的人越來越多,

這就變成了一場革新的運動。




這無疑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也肯定是一份豐厚的饋贈。

推薦閱讀




50歲辣媽被錯當成兒子女朋友?!這個中國女人,憑什麼驚呆外媒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電台·育兒】孩子不愛吃飯?別擔心,3分鐘讓你家孩子告別挑食
小日子,舊時光

TAG:每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