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那些與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那些與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每年的今天都被定為「世界閱讀日」,它的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旨在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並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

關於人均閱讀量,現代中國人交出的數據一向不怎麼好看。在這點上,我們倒是應該與古人看齊,從一些軼事典故里一窺他們勤奮讀書之精神。

開卷有益

意為讀書總會有收益。語出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代類書《太平御覽》,長達一千卷,宋太宗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焚膏繼晷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極有價值。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韋編三絕

比喻讀書勤奮。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

此外古人讀書的故事,耳熟能詳的還有「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生動反映了古代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對今人也有一定教育意義。

在當時的種種條件下,古代人讀書各有各的不易。同古人比起來,而今讀書倒是不缺書本、不缺條件了,然似乎又少了些古人那種「不畏難」的讀書興趣、毅力,缺了那種深研慢讀的靜氣、定力,以至少了些許「書卷氣」。隨著電腦、手機、網路的普及,知識的碎片化和人們對碎片知識的迷戀,使得認真讀書的人越來越少。

恰逢閱讀日,不如拿起書來,平心靜氣地享受一下閱讀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牙刷發展史——揭秘古人為何「吐氣如蘭」
「太歲」是誰?為什麼人們對它如此敬畏?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