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涉嫌違規提供通道,智付支付已全面停止業務!

涉嫌違規提供通道,智付支付已全面停止業務!

華平股份(300074.SZ)的官司暫告一段落,智付集團旗下的智匯科技或繼續推進提名董監事獲得華平股份的管理權。但近期,有用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智付集團旗下的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支付」)違規為境外非法企業提供通道,並且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分行已於2017年12月底要求智付支付停止新增業務開展,在2018年3月7日對智付支付做出全面停止業務,罰款人民幣3萬元的行政處罰,但暫未在央行官網公示。智付支付向記者表示,公司主動向央行深圳中心分行提出停止業務,目前在做整改。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智付集團已成立13年時間,在多個領域謀兵布局,在去年底還以8.07億元收購了華平股份,成為華平股份的控股股東。不過,據智付集團公開的資料顯示,整個集團2014年~2015年的營業利潤一般在140萬~150萬元之間,2016年為1341.67萬元,2017年第三季度則出現大幅提升,為2212.01萬元。

對於智付集團在去年第三季度利潤大幅上升是由於哪些板塊的業務貢獻較為突出所致,之後如何獲得充足的資金收購華平股份等問題,截至發稿前,智付集團工作人員稱會通知領導,但暫未回復。

接連被罰後整改

據工商資料顯示,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支付」)是由智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集團」)控股的企業,主要開展電子支付系統、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的技術開發等支付業務。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顯示,智付支付於2012年6月獲得人行發放的互聯網支付牌照,業務覆蓋範圍為全國,並於2017年6月獲得續展至2022年6月。

但目前,有不少智付支付的用戶對記者投訴智付支付為非法外匯平台提供支付通道。從用戶的反映情況顯示,用戶聽信一些外匯平台的業務員,在外匯平台上開戶進行投資,這些外匯平台包括聯准(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准投資」),香港天富寶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天富寶」)等,賬單顯示是通過智付支付進行資金流轉。

用戶許安(化名)出示交易憑證對記者表示,自己於2017年7月初到2017年7月中旬,總共在香港天富寶投資了380820元,其間轉出12416元,目前還虧損295542.94元。另一名用戶張書(化名)則對記者表示,自己於2017年6月開始在聯准投資進行投資,近半年時間共投資88萬元,做單期間多次出現盈利無法平倉,直至虧損才能平倉。

而許安告知記者,他於 2018年1月登錄天富寶公司的相關交易軟體時,卻發現賬號顯示「禁止登錄用戶」。而在外匯管理局上,也顯示未批准聯准投資進行外匯保證金的交易。

對於智付支付是否和香港天富寶業務有合作、為香港天富寶提供介面和資金通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智付支付對記者表示:「公司在對接商戶時,按照央行的規定,審查了商戶的三證。但由於公司對商戶的核實不到位,所以此前和香港天富寶有過業務合作。後來接到央行深圳中心分行的通知後,公司立刻停止了這些業務。」

而對於此事,許安告訴記者,央行深圳中心分行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表示,已於2017年12月底對智付支付做出停止新增業務開展的決定。在2018年3月7日對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做出全面停止業務,罰款人民幣3萬元的決定,但暫未在人行官網公示。

記者向上述工作人員核實,其表示,請關注央行深圳中心分行的官網信息,他作為業務人員不便對外透露。

智付支付對記者表示:「央行深圳中心分行確實作了處罰,全面停止業務則是公司主動向人民銀行深圳分行提出。目前正按照人民銀行深圳分行的規定做整改和學習。」

而和許安同樣在香港天富寶投資的羅鴻(化名)向記者展示了央行深圳中心分行的回復:「用戶在支付過程中未發生損失,所以應向香港天富寶提出賠付請求。智付支付存在未嚴格審核商戶資質,未採取有效檢查措施和技術對其經營內容和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發現商戶違規使用網路支付介面,擬按規定對智付進行行政處罰。」

除了上述情況,記者注意到,在去年9月7日,央行深圳中心分行曾對智付支付作出9萬元罰款的處罰,理由是智付支付違反了支付結算規定。

8億收購仍存未知數

在工商信息上顯示,智付集團成立於2005年,其董事長為姚莉紅,監事為葉順彭,目前共投資了31家企業,涉及的行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智慧城市、互聯網社交、O2O旅遊等。其官網顯示,集團想藉助互聯網生態勢力打造一條閉環的「支付+」產業鏈,實現商戶生態圈業態。

而對於智付集團目前開展「支付+」產業的情況如何,智付集團暫未回復。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去年12月14日,智付集團全資控股的智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科技」)以8.07億元的成交價收購了華平股份13.52%的股權,加上原來持有的0.61%的股份,共持有14.13%的股份,屬於華平股份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姚莉紅、葉順彭、劉海東。

根據華平股份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顯示,由於智慧科技成立於2017年8月10日,本次受讓方智匯科技的資金總計8.07億元均來源於控股股東智付集團的自有及自籌資金。

而《報告書》披露智付集團的財務狀況顯示,智付集團2014年度的資產負債率為94.77%,凈利潤429.35萬元。2015年資產負債率為93.46%,凈利潤342.42萬元,2016年資產負債率為94.35%、1341.67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的資產負債率為97.79%,2212.01萬元。

根據上述《報告書》,此次轉讓款共分為4個部分完成。一、轉讓協議簽署後的5個工作日,智匯科技支付3000萬元作為預付款;二、標的股份過戶的同時,智匯科技支付3.74億元;三、在智匯科技完成新的董監事提名且被股東大會選舉當選後的3個工作日支付1億元;四、提名董事當選且最遲不晚於過戶後的50日內,智匯科技支付剩餘的3.04億元。

然而華平股份的內鬥讓這一收購頗具「波瀾」。梳理華平股份的公告,華平股份的董事長劉焱等已於1月18日提交辭呈,智匯科技也提名了自己的董事人選,並準備在2月2日召開股東大會進行審議。

但在1月22日,華平股份的二股東熊模昌向公司遞交了增加臨時股東大會提案的通知函,要求增加4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3名獨立董事候選人、2名監事候選人。對此,熊模昌對外稱,是由於智匯科技成立於2017年8月10日,至今尚未開展任何業務,其控股股東智付集團近3年資產負債率高達93%以上,不具備收購上市公司的實力,亦不具備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1月30日,原控股股東劉焱等也集體撤回辭職申請,繼續履職,並取消了原定於2月2日召開的股東大會。

不過,熊模昌認為,董事會會議在召集程序及表決方式上違反了法律、行政規程等,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華平股份董事會做出的審議通過《關於取消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的議案》的決議。該案件已於4月2日結案,熊模昌敗訴。

4月18日,華平股份公告顯示,熊模昌提名的增補王樂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的議案,遭到除熊模昌以外其他7名董事的全部反對。而對於反對的原因,部分董事認為熊模昌提名「動機不明」「對公司的穩定性是不利的」。

作為國內視訊產品與應用提供商,華平股份的業務重點是視頻會議、應急指揮、智慧城市。此前,華平股份曾透露智慧醫療和在線教育是公司轉型的戰略重心。而智付集團相繼進入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智慧城市、互聯網社交、O2O旅遊等行業,旗下多個產業均與華平股份的新業務身處同一行業,能否加速公司轉型尚存在疑問,能否藉助互聯網生態打造閉環「支付+」產業鏈就更不得而知了。

來源:中國經營網;作者:劉飄,何莎莎;原標題《智付支付接連被罰 集團「支付+」布局待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支付圈 的精彩文章:

移動支付這麼便利,美國人為啥不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TAG:支付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