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秉泉: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如同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嚴秉泉: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如同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我自幼便對藝術著迷,在學時候,藝術科一直是我最愛的科目,以至於在十幾歲的時候,我曾認真地考慮過要成為一名藝術家以作為我的終生事業。猶記得我在課堂外首次與藝術的相遇並非進行創作,而是作出臨摹——我喜歡畫紙幣。並非我熱愛金錢,而是因為我被紙幣的設計、色彩和細節所吸引,並通過仔細研究它們學懂良多。我會小心翼翼地用最好的繪筆以及與紙幣原色類同的顏料作出細緻入微的描繪,我所使用的紙張當然和真鈔大為不同,惟即使如此,我的臨摹之作和真鈔的相似度足可以互相媲美,以致母親居然因而感到恐慌,並堅持我須在被控告製造假幣之前,立即銷毀我所有的作品!多年之後,她告訴我,她對此舉動深感後悔。

然而,當我和父親討論關於我想從事藝術事業的願望時,他卻並不給予支持,他花了不少時間向我解釋:藝術家的生活並不容易,其個人和家庭都需準備經歷艱難困苦。通常的情況是,即使藝術品能以天價賣出,也往往是在藝術家去世很久之後才發生!家父很有說服力,所以我最後決定前往劍橋大學攻讀醫學。公平地說,我的父親並無扼殺我對藝術的興趣。他閱歷廣泛,交友眾多,其中不乏眾多知名藝術家。他曾介紹我認識已故著名嶺南派國畫藝術大師楊善深先生SBS(1913-2004),他在其中一部著作中創造了「嶺南精神」一詞。從1935年到1938年,他在京都隨堂本印象學畫,這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家與他家彼此相近,因此我亦成了他家的常客,他喜歡我並慷慨地送給了我一些他的畫作,而我僅是通過細看他的作品,尤其是對於筆風和選色,已獲益良多,儘管他很少允許別人(包括我在內)觀摩他現場作畫。

我的第一幅油畫是關於水果的靜物畫,畫中畫了一瓶葡萄酒(圖一)。那是在1975年空檔年的夏日裡,我帶著這瓶酒飛往密西根州的安娜堡市探訪我的姐姐德光和姐夫信翀。其時,我已經被劍橋大學王后學院所錄取,即將攻讀醫學。此時,我還沒有接受過關於油畫的正規訓練,但是德光姐姐很慷慨地允許我使用她的畫布和油彩,我花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完成了我的第一幅作品,而在那一周結束時,胡蘿蔔的尖端已開始腐爛了,而我在畫作中也捕捉了這一細節!我在安娜堡完成了幾幅油畫,並打算在大學時繼續繪畫。但是,隨後在劍橋大學的三年緊張學習以及緊接著在牛津大學的三年臨床研究,使得這一計劃難以實現。在醫學院畢業之後,我得以在牛津大學彼得·莫里斯教授和黑爾菲爾德的馬吉迪·雅庫布教授門下,分別完成了具聲望的初級實習醫生和高級實習醫生的訓練。亦在其時,我深知自己希望在心胸肺外科範疇開展我的事業。

圖1. 1975年,我完成第一幅靜物寫生的油畫

我之所以選擇外科,是因為覺得自己有一雙靈巧的手;之所以選擇心胸肺專業,那是因為我對心臟和肺的生理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如當時其他的精英份子,我在美國開始了正規的住院醫生培訓:普通外科培訓在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心胸肺外科培訓在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隨後,我於1992年返回香港並加入了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擔任心胸肺外科講師。我在職業生涯中一直致力於心胸肺外科微創手術的發展,在學術事業上可說甚為成功。我在1995年晉陞為心胸肺外科主任,並在2002年晉陞為外科講座教授。在這段時間裡,我經常穿梭世界各國,進行演講和施行手術,這也讓我有機會親身了解外國文化。但由於工作日程相當緊迫,我通常無緣去博物館參觀,更不用說繪畫了。因此,我反而成了一名藝術品收藏家。

在2007年,我離開了香港中文大學,開始作全職私人執業。一如以往,我的臨床工作忙碌而成功,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來到香港讓我為他們做手術。也許是因為我的工作太勞累和時間太長,我的健康狀況在2010年初開始變差。我被迫開始放慢節奏,並於2013年進入半退休狀態,減少做手術的數量。我計划到了2017年便完全退休。一開始時,我曾對於自己為從事藝術而捨棄非常成功的私人執業事業而感到非常擔心,但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迄今為止做出的最明智的重大決定之一。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夠為一些可能正在考慮退休的同行們提供一些借鑒。當然,成為一名外科醫生是一種殊榮,也是一項崇高的事業。而我們必須熱愛我們的事業方能達至我們今天的事業高度。然而,我們也應意識到,在醫學之外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有時,我們只有在後退一步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這一點。就好像現在,我免除了奔波於各醫院和診所之間,使我有機會、有閑情駐足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我開始注意到大廳里五彩繽紛的鮮花以及接待處團隊人員們的燦爛笑容。這些微小的細節,為我之後的作品帶來了很多靈感和題材。

有云:「在生活中,當一扇門關閉時,另一扇門就會打開」。而我能在自己身體出現一些狀況時,,有賴藝術作為支持和依歸而感到非常幸運,特別在於它為我打開了全新的領域。藝術能超越時間和空間,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限。藝術是藝術家和觀眾之間之間的一種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從表面上看,外科醫生和藝術家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共通點,但我卻認為這兩種職業之間的互通之處,比大多數人想像得要多。儘管兩者之間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我把藝術看作是追求完美的過程,而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就如同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簡而言之,外科醫生每天在手術室里都是在從事藝術工作,但是,兩者之間的共通處也僅此而已。在複雜的手術中,為了達到預期中最好的效果,外科醫生和團隊必須從下刀到上藥,自始至終都必須循規定的程序和預設的方案進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藝術創作所蘊含的一項要素為創造性,而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則是被唾棄的。不過,雖然每一次手術都有預案,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外科手術的重大進步或突破,需要創新。因此,這又使得外科手術與藝術再次相近。

藉此機會,我想向曾在《永健坊》中心教學的老師們表示感謝,那是我曾經學習、創作藝術的地方: 教授瓷畫的陳淑貞老師,教授丙烯顏料畫的馮鶴亭老師,教授水彩畫的王濤老師,我特別感謝馮雪冰老師,我對中國繪畫藝術方面所知曉的都是由她傳授,我們一起在宣紙上研究探索混合畫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通過這些課程,我還遇到了一群精力充沛的女士,她們對藝術有著同樣的興趣,我與她們也成為了好友。

2017年5月在美國胸外科學會 (AATS) 百年慶典的會員藝術展覽會上,我有六件作品獲挑選展出,其中包括一件瓷器、兩幅水彩畫和三幅中國畫。這是相當例外的,因為該展覽會一般不會挑選多於兩件個人作品作展示。順道一提,AATS是世界心胸外科領域內最悠久、最享負盛名的學會,有著非常嚴格的入會資格標準,我是亞洲最早的會員之一。會後,我有幸獲汪道遠先生(AME創始人兼CEO)接洽,並表示願出版這本畫冊。我由衷地感激他們給了我這個機會,得以和讀者們分享我的作品和想法。

我感到非常榮幸,並且深切感謝我的前上司兼好友李國章教授(GBM, GBS, JP)為本畫冊作序;以及國際著名漢學家,百歲人瑞饒宗頤教授(GBS),於2016年2月6日安詳與世長辭,我感恩於他書寫的中文標題令此畫冊熠熠生輝,亦惋惜中國文學藝術巨星隕落,他的精神財富將被後人永遠珍視傳承,學術精神將被千古傳誦。

專業的AME出版團隊,尤其是黎少靈、林子鈺和張義婧慧女士,為這本畫冊的製作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感激我的朋友張柏軒,以及我的女兒嚴慧華為我的作品進行攝影。然而,若有任何遺漏或不完美地方,都只能歸咎自己。這本畫冊不僅僅是我從事藝術創作中所獲得的初步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對於藝術的追求是存在於我們所有人的內心之中的。我們不應該害怕去探索隱藏於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並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不論是一幅繪畫、一件雕刻,或是其它。畢竟,藝術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舒緩、治療我們緊張的精神和疲勞的身體。最後,我希望您能和我一樣,喜歡這本畫冊中的作品。

謝謝大家。

嚴秉泉醫生

譯者:汪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校對:謝悅漢(Stephen Tse),企業顧問

圖書介紹

作為胸腔微創手術先驅之一而享譽國際的嚴秉泉教授於2017年從外科手術事業退休後,決定重拾童年時的夢想,成為一位藝術家。 於短短兩年間,嚴教授已完成超過 227 幅作品,這無疑是他藝術創作生涯中的一個小小里程碑。嚴教授曾說:「藝術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恰如手術對之於病人,是一種有效的治癒療法 。而在個人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單能找到自己的真善美,同時亦能夠重新認識自己。」

嚴教授擁有令人羨慕的學歷、外科培訓,及其後的工作成就 。他中學畢業於耶穌會創辦的香港華仁書院。1975年他負笈英國莫切特泰勒男校,並完成第六學級教育(第六學級教育傳統上是指英國中學教育的最高級別) ,並於1978年被劍橋大學 (皇后學院)錄取,帶著雙一級榮譽學士,從劍橋大學轉到牛津大學醫學院接受臨床培訓 。他1984年於牛津大學醫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嚴教授開始嚴格的普通外科及心胸肺外科專業訓練,並在英國和美國的頂級醫療學府接受臨床培訓。

雖然嚴教授有很多機會在外國發展, 1992 年他決定回到香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率先研究及發展電視輔助胸腔鏡微創手術,並毫不吝嗇地將這種手術教授予國內外其他胸外科醫生,這方面他不只為世界千萬病人減輕胸外科手術痛苦,亦因此為他贏得了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國際聲譽。

1995年他被擢升為胸外科主任,2002年更升任為外科講座教授。2017年他決定放下成功的外科事業去追尋童年時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AME科研時間

愛臨床,愛科研,也愛聽故事

排版編輯:嚴斯瀛 AME Publishing Company

海報製作:林子鈺AME Publishing Compan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ME科研時間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公共衛生期刊發表論文

TAG:AME科研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