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知識 球鞋術語科普

漲知識 球鞋術語科普

Blade- 刀鋒。adidas 潛心 6 年研發的全新中底緩震系統。摒棄了傳統的 EVA 中底結構,將多個聚合物以「刀片」的形狀排列,具有強勁的能量回饋效果。

Blow-Molded Air- 吹塑氣墊。將低壓 Air Max 氣墊融入支撐結構一同打造而成,代表鞋款有 Air Jordan 16。

Boost- Boost 是 adidas 與全球化學產業巨頭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於 2007 就開始合作研發的產物。將 TPU (熱可塑性聚氨酯)如同爆米花一樣分拆成數以千計的微型能量膠囊,使其擁有極其強韌的回彈效果,再將這些能夠存儲並能釋放的小顆粒塑造成跑鞋中底的樣子。

Bounce- 早期 adidas Bounce 採用 θ型結構的 TPU 中底來進行緩震及回彈,代表鞋款有加內特的 adidas Bounce Garnett 07 和 TS Bounce Commander 等。近些年 Bounce 一改往日霸氣的外觀,進化成中底 EVA 緩震材料,代表鞋款為利拉德的全新戰靴 Dame3。

C-CAP- New Balance 將多層 EVA 泡沫壓縮進中底倒模,令中底具有柔軟的緩震功能。

Cage Zoom- 外置可見式 Zoom Air,容量更大,緩震性能更為出色。代表鞋款 Zoom Miller、LeBron 2 等。

CELL- 自 Puma Trinomic 後,PUMA 推出了改良版蜂窩氣墊 CELL,根據受力不同將中底六邊形蜂窩氣囊的大小及厚度做了針對性的調整。

Charged Cushion- 作為目前 UA 的主打緩震科技,Charged 緩震將 EVA 密度擠壓調校,將落地時受到的衝擊力轉換成啟動的爆發力,帶來更加軟彈的緩震體驗。

DuoMax Support System- 防傾斜裝置。ASICS 研發的一種雙重密度中底。常用於穩定系和支撐系跑鞋之中。有效防止雙腳過度側傾所帶來的危害,並可糾正跑姿。

Free- 赤足。Nike Free 以「赤足」為理念,通過大底上的彎曲凹槽,隨時適應運動時腳型變化,以還原最原始的足部感受。根據赤足係數(係數越小越接近赤足)細分為 3.0、4.0、5.0、7.0 不等。

Herringbone- 人字紋。最廣為人知的運動鞋外底紋路之一,能夠提供很好的多向抓地性能。

Non-Marking- 無印記橡膠。和 BRS1000 相反,不進行摻碳工藝,不會在地板上留下痕迹。多用於室內籃球鞋。一般來說,比較正規的室內球場,只允許穿穿著 Non-Marking 外底的球鞋進場。這樣不會在地板上留下痕迹,這種技術與球鞋的耐磨程度無關。

Spine- Under Armour 通過仿生技術研發出一種近似人類脊柱的外底構造,目的為提高劇烈運動中球鞋帶來的穩定性及支撐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視頻 的精彩文章:

這些球鞋術語你都知道嘛?
潮流推薦 開春LOOK新選擇

TAG:體壇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