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究竟做了什麼,使他刻意躲避僧格林沁!

曾國藩究竟做了什麼,使他刻意躲避僧格林沁!

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穿越歷史長河的重重迷霧,探尋塵封已久的時光典藏,我是百家號「桃紅說歷史」的小編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曾國藩是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時,有很多人現在對曾國藩充滿了好奇,不要慌現在小編來具體介紹一下曾國藩是如何愛護湘軍的。

1864年10月,賴文光在湖北蘄水擊斃清將石清言,並將成大吉包圍在蘄北。清政府急調曾國藩馳赴鄂皖交界處救援。曾國藩於11月20日上奏清廷,以臨陣指揮非其所長和三欽差(指曾國藩、官文、僧格林沁)集中於四百里內恐為捻軍所輕視為理由,拒絕親赴蘄水,要求自己駐紮六安、安慶,僅派劉連捷前赴黃州,聽候官文調遣。曾國藩所以不願赴鄂,主要就是為躲避僧格林沁,恐為其部下所欺。此刻小編深深體會到將在外,君命不可受。

不久,捻軍解圍而去,大吉脫險,清延遂命曾國藩毋庸西上,而改派劉連捷劉銘傳赴河南「剿」捻,歸僧格林沁調遣。湘、淮將領本已各有門戶,不願聽從他人指揮,又聞僧格林沁曾鞭笞棍責湖北兩提督,其部下往往仗勢欺人,遂使他們望而卻步,不願北上。曾國藩也不願將湘軍將領交給僧格林沁調用,一接到上述命令就打算將劉連捷、朱南桂、朱洪章三軍遣散,僅派劉銘傳前赴河南。後來清政府撤銷這一命令,他才改變裁勇打算,將劉連捷等軍保留下來。僧格林沁也不願湘、淮軍來援,「以為皆不能戰,奏止之,又日皖軍為上,豫軍次之,楚軍為下」。此刻小編深深體會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所謂皖軍,即指袁甲三等人糾集的臨淮軍,豫軍指張曜、宋慶等人的軍隊,這些雜牌軍連苗沛霖、李昭壽的軍隊都對付不了,根本不能與湘、淮軍相比。僧格林沁這樣講,不過是有意。貶低湘、淮軍,極力否定他們在清朝反動武裝力量中的中堅作用,抬高自己。同時也表現了他的愚頑。其實,他反對湘、淮軍北上,正中曾國藩的下懷。曾國藩遂命劉捷退回皖南,劉銘傳回駐原防,袖手一旁,單等僧格林沁的敗亡之訊僧格林沁愚頑不化,曾國藩冷眼旁觀,這就給捻軍提供了很好的殲敵機會。此刻小編意識到,靠誰不如靠自己才是關鍵。

1864年冬,捻軍在鄧州唐坡地方大敗僧格林沁的軍隊僧格林沁率數十騎逃入鄧州城內,才免於被開的命運。不久,捻軍進攻南陽,再敗僧格林沁。1865年1月,捻軍在河南魯山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陣斬恆齡、蘇倫堡。僧格林沁氣得暴跳如雷,殺救援不力的將領富精阿以泄憤。小編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脾氣大小是不成比例的。接著,捻軍又先後擊敗河南巡撫張之萬於葉縣,圍團練大臣毛昶熙於汝寧,並乘機在汝寧擴軍。兵員得到補充之後,捻軍越黃河故道進入魯西南地區。

這時,僧格林沁一心要找捻軍決戰,為部將報仇,跟在捻軍後面日夜窮追,一月之間,賓士不下三、四千里。捻軍利用僧格林沁急於求戰的心理,故意避而不戰,每日行軍一二百里,拖著清軍打圈子。捻軍戰士每人配備二、三匹,交替騎乘,行軍速度大大超過敵人。為了不使敵人失去目標,捻軍始終與敵人保持一二日路程,敵人追不上時,就停下來休息,待敵人追來時,又上馬急馳。這樣,捻軍就可以乘間隙稍事休息,而清軍則日夜兼行,疲勞不堪。開始時,僧格林沁尚可抖擻精神,伏鞍馳騁,到了後來,累得連馬韁繩也舉不起來,在脖子上掛條布帶子,將手綁在上面,以便馭馬。有時,僧格林沁連飯也來不及吃,餓了就下馬道旁,喝酒數杯,然後又上馬繼續追趕,連日連夜的急馳使騎兵都無法支持,步兵就更疲憊不堪了。小編認為一個人控制自己的脾氣才是關鍵。

他們用兩隻腳跟著馬匹跑,有時甚至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飯,不少被拖死、累死。至於步兵掉隊,馬步脫節,騎兵離散,更成為司空見慣的事。縱觀曾國藩和僧格林沁性格,深感脾氣大小真的與能力大小無關。老鐵們,看到這兒你們對曾國藩有沒有新的認識?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說的不對的希望大家不要笑話哦,多指教!喜歡得朋友關注加收藏!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紅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桃紅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