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大帝的八旗軍與彼得大帝精銳軍隊實力對比

康熙大帝的八旗軍與彼得大帝精銳軍隊實力對比

射擊軍是彼得軍改之前沙俄絕對的精銳,儘管彼得之前沙俄曾組建了謝苗團等西歐式步兵團,但是人數很少,真正充當沙俄拓土先鋒痛打游牧的還是射擊軍。

射擊軍組建時是沙俄唯一的國家經制兵,大體分為京營射擊軍和各地駐防射擊軍。

與大清激戰雅克薩的哥薩克屬於民兵性質,類似大清朝團練。只能充當各地駐防射擊軍的輔助。

雅克薩發生在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當時彼得和另一位傻子傀儡共治,後來彼得還用射擊軍剛了一波奧斯曼,奪取了黑海出海口亞速夫。在大北方戰爭中,射擊軍還有少部分精銳參與當時歐洲一霸瑞典的戰爭。

所以要討論雅克薩之戰時期清與沙俄誰強誰弱,直接對比兩國的頂級兵好了。

第一點,訓練校閱

清軍八旗訓練規定大體是順治時期定下的,其後稍有改動,但總體不變

【每年春季,八旗前鋒護軍、馬步兵丁,俱令校射。。。並演放鳥槍。豎的於四十一弓之地,每人放十槍。中一槍以上者,每槍賞銀五錢。中八槍以上者,加賞折弓價銀三兩,其箭的高五尺,寬一尺, 入地一尺。至於紅衣、法貢(炮名),隔年一次。十月初一日起,演放十日,豎的於八十弓之地,每紅衣、法貢一座,各放五次。紅衣中一次者,賞銀一兩。法貢中一次者,賞銀五錢。其的高七尺,寬五尺,入地一尺。至射箭放槍常期,春季二月十六日為始,四月十六日止。秋季七月十六日為始,十月初二日止。每年春二次,秋二次】

大概是射擊檢閱每年春、秋兩次,大炮每年射一次,而且是射靶

而射擊軍呢,每年槍炮射擊演放一次,在冬季舉行,也是由皇帝檢閱

但是火槍考核標準是站成一排射一堵冰牆,冰牆兩步寬,六步高,一英里長,火槍一直射,直到射塌為準。

大炮目標是射擊兩座小屋,小屋由泥土和石灰製成,要求也是一直射,直到塌為準。

射擊軍不僅靶子大,放的也近,而且可以一直射直到射塌為準,這種訓練水平很渣渣

論訓練應該是八旗勝。

第二點,糧餉與士氣

當兵吃餉是每個軍人的應有之義,而糧餉又與軍隊士氣息息相關

比如古代大戰之前比較識趣的將領的總是會開庫發餉,於是士氣大震,痛打敵軍

八旗待遇按:批甲、馬甲、步甲、養育兵 四個等級發放。從順治年間入關後開始。 即規定兵部發放的軍餉:批甲每月領銀三兩四分,米十五石,夠養活10幾口人。馬甲每月領銀二兩,米十石,夠養活8口人。步甲每月領銀一兩六分,米七石,夠養活5口人。養育兵每月領銀八分,米四石,夠養活三口人。

射擊軍普通士兵年薪4-7盧布,外加從差不多50英畝土地上獲取的黑麥與燕麥產出作為津貼。

1698年,盧布的重量與3個德國馬克的重量(28.4克)相當。那就相當於2兩到4兩銀,這相當於八旗的馬甲以上級別待遇了,另外還有50英畝土地

從待遇上來說,應該是射擊軍更勝一籌。

第三點,武器裝備

八旗裝備基本是內稱鐵片的棉甲和腰刀加一桿鳥槍或者弓箭

射擊軍不穿盔甲,頭戴科爾帕克圓錐帽,腳蹬高根皮靴,身穿長及腳踝的卡夫坦長袍就是一名典型的射擊兵形象

武器方面,清軍鳥槍口徑大約有0.75~0.8英寸,槍管為滑膛,初速度在800英尺/秒左右

射擊軍17世紀中期以前,使用的是一種叫做pishchal的火繩槍,槍管內壁粗糙,很重

口徑0.69-0.8英寸,與清軍鳥槍差不多,威力大概比清軍鳥槍大點,初速度達到1155英尺/秒,大概352米/秒。

但是清軍鳥槍射速大概2發/分鐘,射擊軍據當時外國觀察團計算,每分鐘不到一發,only 12-16 shots apiece.原因是缺乏訓練

17世紀中期以後,射擊軍開始使用燧發槍。

但是據清人記載那時候的燧發槍準頭不行,可能是由於燧發點火比之火繩點火有延遲的原因

射擊軍還配有一桿大月斧berdysh,主要作用是射擊的支架和肉搏的工具

清軍射擊大概也是用槍前部的一尺長支架射擊。

裝備方面射擊軍和八旗不相上下。

第四點就說說戰術

射擊軍射擊戰術和清軍戰術很像,都是連環槍法

就是一排排輪射,前面射完退到後面裝彈

【 火器營立於馬軍之前正中鳴角者三擊鼓步軍舁鹿角大炮眾兵齊進鳴金而止發鳥槍一次如是者九第十次火器營馬步軍槍炮連環齊發無閑鳴金而止開鹿角為八門後二隊馬軍隨出既成列鳴角呼噪而進復鳴角收軍立於本陣結隊徐旋其殿軍立於後】

但是晚清時期,有人總結過清軍的連環槍法,火槍兵陣型之中還有長槍兵保護,其實是一個冷熱兵器混雜的方陣

【每營二百五十人。分為五隊。各相離半箭地。平平立定。視營官之令旗進退上下。各哨長即執各哨旗分領。各哨隨之。不得亂離。如第一排鳥[槍](搶)進。或從左旋折下。第二排鳥槍繼進。亦從左折。第三排亦如之。須用連環槍互為上下。其第四排弓箭手。則張弓撘箭作勢向左。第五排長矛。亦伸矛作勢向左。右折亦如之。如槍手摺回時。賊乘機突我。則弓箭長矛齊上迎拒。俾槍手得以裝槍繼上。各營均照此進。其中後八營。則視前四營進退。如前勝則各隊繼進。前退則中四營接應前進。後四營分隊旁抄。】

而射擊軍陣型中沒有長矛兵等冷兵器部隊,只有騎兵分列左右翼以保護

那麼射擊軍如何在曠野保護自己正面不**原游牧剛一波呢?

比如這樣,射擊軍徒步硬剛草原騎兵

其實射擊軍還有一個就是所謂的Guliai Gorod車營戰術

Guliai Gorod類似於大萌的簡化版車營,就是一堆四輪移動木板,上面有槍眼,木板與木板之間放大炮

整體布置起來就是這樣

通常俄軍是先派兩翼的騎兵出擊去衝擊敵人,如果敵人沒被擊垮,騎兵就佯敗,退入車營之後,待敵人追近了之後,車營內的射擊軍就迎頭噴敵人一臉

有的時候車營還可以布置成W形,這樣可以交叉火力射擊。

射擊軍的射擊陣法與清軍大致相同

火槍兵居中排隊輪射,騎兵兩翼包抄戰法也是清軍一貫伎倆

盾車居中推,騎兵左右突襲

但是射擊軍的車營對於清軍來說卻。。。

說到車營就必須拿大萌來做個例子

肯定有人不同意,大萌那麼廢,怎麼可以做參照物?

明軍雖然整體很菲拉,但是不乏有一些精銳

比如瀋陽之戰,清軍對與之對壘的明軍評價就很高【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

駐紮瀋陽城外的明軍布的陣型就和射擊軍很像

【 明人掘塹十層,深一人許,塹底插有尖木。塹內一箭之地,復浚壕一層,壕內側以一二十人始能抬起之大木為柵。柵內又掘 大壕二層,寬五丈,深二丈,壕底插有尖木。壕內側排列盾車,每車置大炮二門、小炮四門,第車間隔一丈,築土為障,高至肚臍,障間設炮各五門。】

你看這大萌又挖壕又築壘又立柵欄最後還布置了車營,車營繞一圈,前後間隔一丈,約等於3米寬,這簡直是射擊軍車營戰術翻版,像不像自己看嘛

但這樣大費周章的結果是什麼呢?【我軍攻其堅城,辰刻抵城,即刻攻克,聚殲明兵七萬。】

就是七萬明軍白白犧牲了。。。

明軍也曾經把騎兵布置在車營之後,與射擊軍一毛一樣的戰法,但是結果又是三萬明軍白白犧牲了,

戰是清軍推著盾車打的

【明步兵三萬紮營布陣,列槍炮三層。我兵吶喊進擊,後立之明騎兵,率先潰逃,其步兵仍不退。於是,隨諸貝勒之精兵,從容列陣,吶喊奮射而進。明步兵退,望城而奔。明人馬落入城東門外壕水中,死者堆積。】

所以啊,車營這種東西推著打作為擋箭牌可以,想考這玩意防守嘛,對付冷兵器的游牧騎兵可以,比如射擊軍在南俄草原囂張,但是遇到同樣有槍有炮的就不好使了

難怪清人鄙視車營

【言車戰者如此,然未嘗一當敵。】

從實戰而言,大清軍隊肯定要高於沙俄的射擊軍。

作者Shattered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人的飲食風味(四)
滿族人的狩獵生涯(四)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