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日本離世,他們這樣被送行……

在日本離世,他們這樣被送行……

這才是日本

想像中的日本與現實中的日本落差有多大?百名華人用親歷親記告訴你。

作為醫療翻譯志願者,我們在工作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病人。因為醫療翻譯的需要來自於醫院向派遣機構發出的請求,被派往現場的翻譯面對的患者多半是複雜或疑難病症,有時候是危重病人。

不久前,我接手了一位癌症晚期的兒童,很不幸,幾天後那孩子走完了短暫的生命歷程。如果不是自己家人,一般來說不可能了解到病人生命最後的狀態以及這個期間醫護人員的處理方式;因為孩子的父母無法與醫院和殯葬公司溝通,我以翻譯的身份有機會參與了臨終關懷和後事處理的全過程。

那天,我跟隨護士走進病房,看到正在護理孩子的母親,我們雙方都表露出驚訝,因為一年前我曾經為他們夫妻做過重要治療之前的翻譯。那時孩子看上去很瘦弱,但是表情鮮活,溫順可愛地依偎在父母的懷裡。而眼前病床上的孩子已經處於昏睡狀態,床邊的輸液設備和監護儀器顯示的數據很糟。

孩子的父母知道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他們不想讓孩子因為延長生命而倍受痛苦,通過我的翻譯向醫生表達了讓孩子在無疼痛和無知覺狀態下結束生命的願望。醫務人員遵照他們的意願對具體步驟進行了詳細說明並耐心傾聽了他們的意見。

在體察到將要失去孩子的父母悲痛的同時,我也為他們感到一絲安慰。雖然孩子的生命無法挽救,他們讓孩子不那麼痛不那麼難受地離去的選擇得到了醫務人員的理解和尊重。同時,護士還就生命終結之後的事情向孩子的父母進行了說明。

夫妻倆感謝護士們兩年來對他們的特殊關照。雖說語言不通,他們能感受到醫生護士對他們一家來自異國的種種不便而給予的特殊關照。護士聽了之後卻說,他們提供的服務都是根據病人需要配備,對日本患者和外國患者都沒有特殊和例外。

在兩年的住院生活中,孩子的父母對某些治療和護理有一些想法,醫務人員聽了我的翻譯之後,他們立刻對因為語言溝通困難而讓病人家屬誤解和感到不快的事情表達了歉意;他們也能理解在語言不通和文化不同的環境里為了救治孩子的父母所付出的希望和失落的感情。

除了醫療方面的說明之外,護士還詢問是否需要一些後事服務。最後這段時間為了盡量不觸碰孩子疼痛的身體,幾乎沒能給孩子全身性的擦洗,護士問是不是要讓她乾淨舒服地上路。他們還能把孩子的手掌和腳掌做成泥塑模型,作為孩子曾經的生命印證。

第二天晚上孩子走了。躺在靈安室(太平間)的孩子雙掌合抱在腹前,很安詳像睡著了的樣子。媽媽說孩子在她懷裡離去,護士安排父母親手給孩子洗了澡,換上孩子生前最喜歡的衣服;醫務人員在遺體處理過程中像對待生者一樣動作輕柔,生怕把孩子弄痛了。這種態度和方式既是對逝者尊嚴的維護,更多的是避免給家屬悲傷的情感增加傷痕。

第二天早上,不斷有醫務人員來到病房看望孩子的母親。日本人相處通常沒有肌膚接觸的習慣,而此時,每一個女性醫護人員都會以輕輕的擁抱或拉手輕語的方式表達對孩子母親的撫慰。她們或是靜靜地聽著孩子媽媽的訴說,或是一起回憶住院期間孩子的可愛聰穎的往事。

日本法律規定,火葬必須在確認死亡24小時之後,因此遺體要從醫院移送到殯儀館。上午10點多,當殯儀館的靈車來到醫院時,曾經參加過治療和護理的十多位醫生護士們已經等候在靈安室。

聽說為了這個送別,前一天值夜班的醫務人員都沒有回家。大家默默地守望著殯葬人員將孩子移到鋪著白色綢緞被褥的移動床上,然後跟隨移動床走到靈安室門口的靈車旁邊。當靈車引擎啟動時,全體醫務人員低頭默哀,直到靈車出發,他們排成一行目送靈車從視線中消失。

這樣的場面過去只是在電視劇或電視新聞裡面看過,那天是我目睹這些。經過了解才知道,在醫院病房,當確認病人死亡之後,在場的醫生護士都會低頭默哀;儘管那個孩子不到4歲,他們的父母不懂日語,日本醫務人員都同樣陪同家屬為亡者送行,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死者家屬哀傷護理。

這對夫妻是為了孩子治病而來到日本的,因為沒有任何親戚朋友,也就沒有舉行葬禮。我不免覺得那孩子走得有些孤單,同時也想起去年秋天參加的一個葬禮。

一位熟人的兒子在外地因意外事故身亡,作為他母親的朋友,我參加了葬禮。在會場顯眼的位置看到死者生前工作單位最高領導的供花;葬禮開始時宣讀發來唁電的人名中居然有豐田公司總裁的名字。

詫異中想起死者的父親是豐田汽車集團的職工,以最高領導的名義對職工家屬的喪事送去供花發去唁電是公司的福利規定。聽到悼詞中介紹故人生前曾經被派往東京都政府援助某部門工作的經歷,這才明白引人注目的東京都知事(相當於省長)的供花緣由,東京都政府是作為去世青年所在公司的往來單位表達的哀悼。

在中國,只有生前地位或職位很高的人,或是有過特殊榮譽的名人去世時會受到大人物的關注和悼念,而眼前的逝者是一位碩士畢業後只有4年工齡的年輕人,只是因為他所在的單位和相關機構組織內部的福利規定而享有了不同於中國習慣的 『高規格』 待遇。

醫務人員對死者的送行儀式來自於醫療行業的業務規範;無論規模大小,企業和機關最高層領導向已故職工和家屬的去世表示哀悼也是故來已久的習慣。

親歷一段送行者的儀式讓人感受到沒有高低尊卑的逝者受到的尊重和被給予的尊嚴。死亡或許是生命的終結,即便送行過程所折射出來的人性溫暖無法減輕死者家屬的哀傷,但是讓患者在死亡時獲得安寧、平靜和舒適,讓逝者的親人在送行過程中不留下遺憾和陰影,這也是醫院和喪葬服務希望產生的效果。

- END -

推薦我們另外一個不錯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日本 的精彩文章:

在日本生娃,和國內有這些不同
日本女生愛戴口罩?45位櫻花妹大方曝光,真面目長這樣

TAG:這才是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