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覃氏源自何方?看了這篇短文你知道覃氏從哪裡來

覃氏源自何方?看了這篇短文你知道覃氏從哪裡來

覃(Tán,Qín,Xún)姓源出有四:

源於覃懷

夏朝有覃懷地,為覃懷氏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云:「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云:「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云:「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改為覃(Tán 音譚)姓,稱為覃氏。

源自南方少數民族複姓覃懷氏

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複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Qín 音秦)。相傳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廣東省南海人,相傳是皇覃氏之後人)義勇隸屬。

出自姒姓

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 音譚)。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併了,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 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故有譚與部分覃應為一家。

出自曋姓

為巴人曋氏所改,覃(Xún 音荀)姓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據《覃姓族譜》稱:招徠河是覃姓聖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學者考證,「覃氏源於曋姓」,這證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徠河流域。《中國覃氏通書》採納「台灣覃氏宗親會」所編族譜的說法,其中把覃姓的祖先追溯到譚姓、覃懷氏、伯夷叔齊……土家族也有覃姓,但他們是古代巴人曋氏的後裔,和壯族覃姓可能來源不同。

得姓始祖:伯益。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裡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後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故覃氏後人奉伯益為覃姓的得姓始祖。

2011-3-31 17:22上傳

下載附件(74.13K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覃氏宗親總會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覃氏宗親總會 |